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他因“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官场上的人很瞧不起他。他就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他的剧作词曲优美,并且化用诗词名句贴切自然。他的散曲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郑光祖的剧作存目18种,流传至今的有8种,其中《倩女离魂》根据唐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改编,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清人梁廷柟在《曲话》中称赞此剧曲辞是“灵心慧舌,其妙无对”。王国维则认为:“如弹丸脱手,后人无能为役”。这一作品中的“离魂”情节,虽有唐代小说《离魂记》有关描写作依傍,但对倩女灵魂追赶情人并与之结合的具体描写较小说更为动人,对明人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的创作也有一定影响。明代崇祯刻本《柳枝集·倩女离魂》之一页。
郑光祖的杂剧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元曲四大家之首的作品(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代表作)
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至今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杂剧家钟嗣成《录鬼簿》有记载:郑光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只是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以至他的官场生活是很是艰难。于是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蟾宫曲·梦中作
郑光祖〔元代〕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这支散曲题目为“梦中作”,当然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不过从全篇内容来看,当是出梦后回忆时所作。看来这并非作者留梦心切,神智惝恍,产生了错觉;而正是所谓“直道相思了无益”(李商隐《无题》),才故意给它披一件“梦”的外衣。诗人以婉丽的笔墨,借幽梦写情愫,欲处处掩抑心灵的伤口;但天下的至情、深愁,是人同此心、心同此感的。清人乐钧有首《浪淘沙》,其下阕不约而同,恰恰可以作为本曲的缩影,故抄录于下:“昨夜枕空床,雾阁吹香。梦儿一半是钗光。如此相逢如此别,怎不思量!
蟾宫曲·弊裘尘土压征鞍
郑光祖〔元代〕
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箭萧萧。一竟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高寒呀呀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涡鱼网纶竿钓艖,断桥东下傍溪沙疏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这首小令用了很多衬字,需根据其实际意思来重新标点,作者勾划了一个满腹愁思的落魄游子。他衣衫破旧,风尘仆仆,疲备不堪,像秋风中的芦苇一样摇摇晃晃。他弓剑飘零,一事无成,独自在山边水涯的古道上行进。西风瑟瑟,秋水荡荡,禾黍离离,蒹葭苍苍,老树上落着无数寒鸦,天空里飞着几行归鸿。在苍茫的暮色里,昏鸦聒噪着,已经归林,征鸿也呜叫着,直泻沙滩。游子却拖着倦乏的身子在旅途跋涉。这时,游子慢慢接近了一个荒野的小村,看到在曲曲弯弯河岸西边靠近水涡的地方,只见渔夫有的在岸边撒网,有的泛着小舟在河心垂钓;在断桥东边靠近溪流的旁边,有星星点点的几处疏篱茅舍。抬头眺望,只见满山红叶,满谷黄花。现在已值凄凉的暮秋天气,游子却依然漂泊在天涯。
正宫·塞鸿秋
郑光祖〔元代〕
门前五柳侵江路,庄儿紧靠着白萍渡。除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这支散曲描绘了陶潜幽美宁静的隐居环境,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他鄙视功名利禄,狂放不羁的精神个性和散淡闲适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陶潜的敬仰和对其隐居生活的向往。
正宫·塞鸿秋
郑光祖〔元代〕
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铁门限枉作千年妒。汨罗江空把三闾污,北邙山谁是千钎禄?想应陶令杯,不到刘伶墓。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全曲通过举例讲述了对世间豪族的否定,不如像陶潜那样隐居山林、饮酒自娱。全曲通过否定现实,讴歌退隐,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与处世哲学:人生短促、盛衰无常,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因而要隔绝红尘,避世隐居,过与世无争、诗酒闲逸的生活。
【正宫】塞鸿秋
郑光祖〔元代〕
雨余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绿。日融桃锦堆红树,烟迷苔色铺青褥。王维旧画图,杜甫新诗句。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这首曲前四句不厌其详地列举了春天的花木和植物构筑的美景,合在一起,便组成一幅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的郊野春意图。这种运用相同句式层层加彩的铺陈渲染,是民歌和民间说唱文学的常用手法。该曲的妙处,在于将梨、柳、桃、苔分别配置于雨、风、日、烟的自然条件下,各逞白、绿、红、青的丽彩与绽放、摇曳、堆垛、铺展的芳姿,从而显示了春意的无时不妍与无所不适。末句“怎相逢不饮空归去”,可谓是全曲的神来之笔。它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成句,以“相逢不饮”作为辜负良辰美景的象征,前句一富于感情色彩的“怎”字,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行乐须及时”的人生信念。该曲勾勒出了一幅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的郊野春意图,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同时还体现出了作者志得意满、狂放豪迈的性格。
【双调】驻马听近
郑光祖〔元代〕
秋闺
财叶将残,雨霁风高摧木杪;江乡潇洒,数株衰柳罩平桥。露寒波冷翠荷凋,雾浓霜重丹枫老。暮云收,晴虹散,落霞飘。
既然是“秋闺”,作者开篇呈现给读者的景象便是他大笔勾勒的一片“雨霁风高”的萧瑟秋景。作者连续使用败叶、衰柳、寒露、冷波、凋荷、浓雾、重霜、老枫这些意象,使人有极尽衰煞之感,而后又用“暮云收,晴虹散,落霞飘”三个整齐对仗的三字句点出此时正当黄昏时候。如此季节如此时候,作者对于氛围的描写可谓用尽心思。
【幺】雨过池塘肥水面,云归岩谷瘦山腰。横空几行塞鸿高,茂林千点昏鸦噪。日衔山,船舣岸,鸟寻巢。
幺篇是作者对秋景的渲染,进一步强化读者脑海中秋日黄昏的印象,为下面的抒写做好铺垫。
【驻马听】闷入孤帏,静掩重门情似烧;文窗寂静,画屏冷落暗魂消。倦闻近砌竹相敲,忍听邻院砧声捣。景无聊,闲阶落叶从风扫。
“闷入孤帏,静掩重门情似烧”一句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是全曲中惟一一处很明白地表露出主人公为情所困的愁闷闺怨的地方。作者用了“孤”、“寂静”、“冷落”、“无聊”、“闲”等形容词,并且采用动静对比的手法,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寥落。一边是“闷入孤帏”、“静掩重门”、“文窗寂静”、“画屏冷落”,一边是“竹相敲”、“砧声捣”,静中更显得敲声、捣声大而不堪忍受。
【幺】玉漏迟迟,银汉澄澄凉月高;金炉烟烬,锦衾宽剩越难熬。强啀夜永把灯挑,欲求欢梦和衣倒,眼才交,恼人促织叨叨闹。
黄昏过后更是难挨长夜,伊人独处,只觉得时间是如此的漫长,消磨得凉月高,炉烟尽了,却越发显得锦衾宽剩,无限惆怅凄凉。这时主人公只好让灯整夜长明,自己和衣倒在床上,希望能在梦中与思念的人欢会。然而可恼的是那闹叨叨的促织,它们不早不晚,偏偏在情人们四目相对、眼波交流的关键时候打断了这梦里的佳期,岂不是大大的扫兴。
【尾】一点来不够身躯小,响喉咙针眼里应难到。煎聒的离人,斗来合噪。草虫之中无你般薄劣把人焦。急睡着,急惊觉,紧截定阳台路儿叫。
尾片刻画的是主人公对“肇事”的促织的埋怨。那促织个头不大,声音却不小,硬生生扰断了离人的幽会,无怪乎主人公要骂一句“草虫之中无你般薄劣把人焦”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的描绘又使得一个幽怨的闺中女子的懊恼之情态可掬了,从中可以见到作者的体察入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