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本枕边书——《做最好的老师》,这是2006年时任我校的丁长青校长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作为“教师生日礼物”赠送给我的一份财富。时至今日,每当我碰到教育教学中的棘手问题时,我都会到这里“乞灵”,今天也不例外。因为该书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处理“问题学生”的智慧的精华集粹,他以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爱心,“润物细无声”“踏雪无痕”的情思,地道的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完美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情怀,让身处迷茫的我找到了解决“问题学生”的方向,激励并鼓舞着我在教育战线上不断地奋勇向前!
草木摇落露为霜(草木摇落露为霜全诗)
面对“问题学生”,我们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莽撞。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要多做反思。当你在课堂上发现学生走神、开小差时,你就要反思你的教学行为:是你课堂内容缺少了“佐料”吸引不了你的学生呢,还是你对学生不够关注并没有及时改变自己教学策略呢?当你与“问题学生”产生矛盾或发生冲突时,你不妨首先扪心自问:“我究竟做了什么以致于情况恶化成这样?”而不是追问学生:“你做错了什么?”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有时,事情的确是由我们而起。当你在全班同学面前,对某个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或作出他认为是无礼甚至是不能忍受的行为时,你很可能就在不经意间制造出了又一个“问题学生”。
事实证明,所有“问题学生”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都会发展或演变成为心理问题,而“问题”一旦变味了、变质了,也就变得更加麻烦了,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办法大多是一种“隔心”式的改造,而这种隔离式的改造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譬如:我们不少的学校都配备了心理咨询室,一旦某一个同学心理有了问题,我们让他到心理咨询室去找心理咨询师,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认为心理咨询室没有安全感,一旦同学知道了此事,他就会觉得没面子,从此就会更加抬不起头来,会加重心理负担。相反,如果我们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效果可能会不一样,我们可以在学校设置一些活动课,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让一颗“问题之心”和一颗“健康之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在活动中让他们“无缝对接”,逐渐改善亲子关系,从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帮助孩子慢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问题学生”的提法改成“学生问题”,“学生问题”就是学生本身发生了某种心理或行为问题,把学生和问题剥离开来,对事对人。在此基础上,你来帮助他,他就会接受你。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一个人一旦被贴上负面标签,他就会有意无意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问题学生”也不例外。所以,面对这样群体,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定要有贴心意识。
《教师的20项修炼》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需要平和、平实,甚至需要温和、温情。”的确如此,教师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不同个性的孩子,他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审美观,对人对事的理解可能和我们大不相同,更何况是那些“问题学生”呢?他们需要我们去观察,需要我们去理解,更需要我们去等待。等待他们慢慢长大,等待他们慢慢成熟,等待他们学会独立,等待他们学会生存,等待他们学会发展。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乏味的,但它的结果会是喜人的,不经意中你会发现,等待中的你长大了,成熟了,知道反思了,懂得贴心了,更会善待了。善待了学生也是善待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