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张公瑾语言学(张公谨简介)

张公瑾语言学(张公谨简介)

张公瑾语言学(张公谨简介)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南下攻取了长安,拥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并加封唐王,次年义宁二年即公元618年,李渊得知隋炀帝被杀的消息,就逼迫杨侑禅位于自己,建立了大唐王朝,年号武德。称帝后的李渊令其次子李世民统兵,打败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南下攻取了长安,拥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并加封唐王,次年义宁二年即公元618年,李渊得知隋炀帝被杀的消息,就逼迫杨侑禅位于自己,建立了大唐王朝,年号武德。称帝后的李渊令其次子李世民统兵,打败了陇西的李轨,灭了西秦的薛举,打跑了刘武周和宋金刚、生擒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同时平定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按照惯例李渊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残酷的皇位之争

玄武门之变

张公瑾语言学(张公谨简介)

张公瑾语言学(张公谨简介)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大唐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太极宫的北门——玄武门附近,埋伏下人马将奉父皇之命前往太极宫议事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等人全部杀掉,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命他的爱将尉迟敬德去向李渊通报此事。尉迟敬德手持兵刃,身穿带血的战袍闯入内宫向李渊禀报:“太子和齐王李元吉淫乱后宫,奉秦王之命将其诛杀,同时将二人满门抄斩。”此时的李渊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不得已地承认了太子和齐王罪有应得并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宣布退位,由秦王李世民继位,改年号为贞观,开创了长达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参与此次事变的十名主要的心腹重臣最后的结局又都如何呢?

两个月后李渊宣布退位

长孙无忌可以说是李世民的最重要的近臣。年少之时就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是李世民最信赖的谋臣,“玄武门之变”的最主要的策划者,河南洛阳人,鲜卑族,他还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他的一母胞妹就是李世民的媳妇长孙皇后。李世民登基后封长孙无忌为赵国公、官至中书令,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一名。太宗李世民临终前任命他为顾命大臣。高宗李治继位后授太尉,后来因为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被中书令许敬宗诬陷以谋反罪,高宗将他削爵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同年七月长孙无忌在黔州被逼自缢身亡,还被抄家,近亲属都被流放到岭南为奴。

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流放

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唐高宗恢复长孙家族的名誉,长孙无忌也恢复了官爵,其曾孙长孙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又将长孙无忌陪葬在昭陵(唐太宗陵)。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鄯阳县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鲜卑族,唐朝的开国名将,尉迟恭淳朴忠厚,勇猛善战、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他亲自闯入后宫逼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事后太宗论功行赏长孙无忌与尉迟恭都被定为头等功,尉迟恭被封鄂国公,谥忠武,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位列第七。

尉迟恭

晚年的尉迟恭非常迷信丹药,还爱演奏清高的乐曲、自娱自乐,不喜欢和外人交往。

显庆三年、即公元658年12月25日,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74岁。高宗李治为此废朝三日,命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去参加吊唁,追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后世将他与名将秦琼一起尊崇为“门神”。

侯君集,,豳州三水县(今陕西省旬邑县)人,唐朝初期名将,侯君集出身上谷侯氏,其祖父侯植曾任北周平州刺史。侯君集跟随秦王李世民四方征战,屡立战功,由于战功显赫,因此拜为秦王府车骑将军。侯君集与尉迟恭等人劝谏李世民早下决心与太子李建成做个了断,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侯君集率军控制了高祖李渊和众朝臣。李世民继位后封侯君集为左卫将军,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拜为兵部尚书。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担心自己被废又听说侯君集常有不满之言,就通过侯君集在东宫任职的女婿贺兰楚石将他引入东宫,侯君集劝谏李承乾谋反,后李承乾谋反的事件败露,获罪被废了太子之位,而这时贺兰楚石又将侯君集参与谋反之事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觉得侯君集功劳甚大,不想判他死罪,可是群臣进谏说:“侯君集的罪,天地难容,罪不可赦。”李世民很是难过,无奈之下将侯君集处死,侯君集自知其罪必死,临死之前向太宗请求免除自己妻儿一死,好为自己守丧。李世民念在他以往的立下的功劳,同意了他的请求,将其妻儿流放岭南。据《三水县志》记载,侯君集的墓就在三水县鸡阜山顶,现已被毁。

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被处死

张公瑾字弘慎,(公元594年——公元632年)汉族,魏州繁水(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公瑾原来是王世充的部下,任洧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长史,后与刺史崔枢一起降唐,出任邹州别驾,经徐世绩等人的推荐下成为了秦王府的幕僚。参与辅助“玄武门之变”,后任代州都督,封定远郡公,贞观六年,张公瑾因病去世,年仅38岁可谓是英年早逝,被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后改封为郑国公。

郑仁泰本名郑广(公元600年——公元663年),荥阳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朝著名将领,其父是平州刺史郑德通,郑仁泰十六岁就参加了晋阳起兵,一路跟随秦王李世民,消灭刘武周、宋金刚,擒拿王世充、窦建德的统一战争,后又参与“玄武门之变”。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郑仁泰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龙朔三年(公元663年),郑仁泰病逝于官舍,享年63岁,追赠代州都督,谥号襄,陪葬于昭陵。

郑仁泰陪葬昭陵

李孟尝字待宾,(公元593年——公元666年),赵郡平棘(今河北省赵县)人,出身赵郡李氏家族,初跟随王君廓起兵。后归降唐朝,拜开府仪同三司。随李世民征伐四方,屡立战功,后又参与“玄武门之变”,被封武水县开国公。贞观年间破东突厥有功,迁汉东郡开国公。乾封元年(即公元666年),七十四岁的李孟尝因暴病,卒于长安静安坊府邸。高宗下诏追赠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号襄,陪葬昭陵。

公孙武达,京兆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栎阳镇)人(生卒年不详),公孙武达为人豪爽侠义,骁勇果敢。先为隋朝将领,后起兵拜见唐高祖李渊,武德初年跟随秦王李世民讨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参与“玄武门之变”。贞观初年公孙武达被任命为肃州刺史,在任期间曾率领两千名骑兵,消灭了突厥数千来犯之敌,升任左监门将军。盐州突厥叛乱,公孙武达奉诏平叛,斩杀突厥统帅逻拔扈,因此被晋封为东莱郡公。永徽年间,公孙武达死在了右武卫大将军的任职上,唐高宗下诏,追赠他为荆州都督,谥号壮,陪葬昭陵。

率领两千骑兵消灭数千突厥的公孙武达

杜君绰(公元601年——公元662年),其祖父杜谧是北齐的秀才,做过中山郡功曹、县令。义宁初年,杜君绰投身义军,后降唐,跟随李世民征讨各路军阀,协助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因功被封为开国县侯,李世民即位后杜君绰晋升为怀宁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龙朔元年,杜君绰任辽东道经略大使,参加征讨高句丽。击败泉男生率领的高句丽军,斩杀三万敌军后班师凯旋回国。杜君绰因功晋升为左领军大将军。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十月二十五日(12月11日),杜君绰在上朝时,死于禁庑(wu)之中,高宗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昭陵。

独孤彦云,原姓李、字彦云,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鲜卑族。其父独孤楷是隋朝右卫大将军。武德九年,独孤彦云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即位后,独孤彦云出任幽州都督,其子独孤谋还迎娶了李世民的第十四女安康公主为妻。独孤彦云在攻打突厥颉利可汗时,不幸英勇牺牲,陪葬昭陵,唐德宗即位后,独孤彦云作为贞观五十三功臣之一,被续图于“凌烟阁”。

唐太宗李世民

刘师立(?——公元640年),宋州虞城(今河南省虞城县)人。刘师立起初跟随王世充,后来唐军平定洛阳,刘师立被俘本应将其诛杀,李世民欣赏其才能免其一死,并任他为左亲卫。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发生争端,刘师立参与密谋,后与尉迟敬德等九人因“玄武门之变”、有功被升为左骁卫将军、襄武郡公。有人上报唐太宗李世民说刘师立姓氏应符谶想造反,说刘师立曾经自言自语说“眼睛有红色光芒,身姿样貌不凡,姓氏又符合符谶”。李世民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凭借片面之词,无法断定刘师立是否想要谋反,于是将刘师立召来,太宗问到“有人说你要造反,确实吗?”刘师立回答道“臣在隋朝做官,不过六品,才能低下,不敢奢求富贵。现在受到非同寻常的礼遇,位居将军,想想已经到头了,怎敢造反?”太宗笑道“朕知道这是不可信的谣言!”还赐予他束帛,给予安慰和勉励。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刘师立去世,谥号肃。

玄武门

“玄武门之变”距今已经过去了一千三百九十多年了,对于李世民发动这场残酷的皇位之争,大部分史学家都持理解、同情甚至是支持和赞赏的态度。

司马光《资治通鉴》:“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

苏辙:唐高祖起太原,其谋发于太宗,诸子不与也。及克长安,诛锄群盗,天下为一,其功亦出于太宗。

柏杨:“中国人应该庆幸李世民先生夺嫡成功,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成为治世的典范。”

上一篇: 端恪皇贵妃(端恪皇贵妃有后代吗)
下一篇: 金炳旭(金炳旭新剧)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