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姓氏,推敲起来,有它的独特来历。
回族名人(回族名人明星大全)
沈阳回族中有许多姓,如:穆、丁、哈、马、麻、白、伊、海、索、脱、沙、回、黑、李、信等等。虽然在《百家姓》中也有,但这却和几百年前回族在中国形成初期所使用的外来姓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回族,基本上是由外来人和当地民族的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民族。本来外国人的名字说起来就是一长串,如:元代天文学家扎马鲁丁、军事家阿老瓦丁?亦恩马因、建筑学家亦黑迭尔丁、政治家赛典赤瞻恩丁等。后来,由于长期与汉人杂居,为方便交往和汉语的普遍使用,汉姓汉名也就逐渐代替了原来一长串的姓名,演变成单姓汉名了。
不过回族这一姓氏的演变,既保留了原来姓氏的痕迹,又明确地使用汉姓。这就是把外来的阿拉伯语人名中抽出近于汉姓、又自己满意的首音、尾音或中间音,定为自己的姓。如穆罕默德的穆,阿里的李,艾哈迈德的哈等等。沈阳回族中的脱姓,据其家谱中记载,是从蒙古人“脱脱”名字中引用一个“脱”字为姓的。
过去沈阳的回民中,小孩一下生,就要为其请阿訇给起个“经名”,结婚时请阿訇证婚,也要用这个“经名”。其实,这些“经名”都是伊斯兰教历史上名人的名字。男女名就那么一些,大家都重复使用,往往一家人中就有重复的,不过日常人们并不使用它,而仍使用汉文名字。只是,宗教界人士,在某些宗教活动、对外交往或在宗教刊物上,才偶尔使用“经名”。
史载,明初以来,各处回民“多已更姓易名,杂居民间”。时间长了,已经“相忘相化”不易认识了。然而从更姓之初与原外来语之联系和至今在特殊场合、特殊情况下仍使用“经名”的情况,都表明了回族来源之历史的遗迹。
人名,一般来说只是一个人的称谓和代号,但阿拉伯语人名在我国对考察和确定一个人的族源和民族成分时,往往会被认为是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依据和可靠的旁证材料。
日本史学家桑原骘藏对公元十三世纪南宋末年官居泉州市舶使的蒲寿庚,经过多年研究,确定他是阿拉伯人。桑原在《蒲寿庚考》一书中说:“就寿庚姓蒲推之,彼盖阿拉伯人,而亦回教徒也。二十余年前,德人创一说,谓中国记录之蒲姓外国人,其蒲字为阿拉伯普遍人名Abu(Abun)之音译,则蒲庚寿之蒲,当以不外此例”。
和这个“蒲”字有关的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对蒲松的民族成分有几种说法,其中有说是回族的,其主要根据是,蒲松龄自撰的族谱序说自己的祖先是“蒲鲁诨”,而“蒲鲁诨”是阿拉伯语的汉音译,蒲是Abu的汉译,鲁是Rbu(灵魂)的汉译。
我国史学家向达教授在考察三宝太监郑和的家世和民族成分时,就是依据明永乐三年华亭李至刚替郑和的父亲撰写的一篇墓志铭中说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姓马,名“哈只”,因而确定他是回族。因为“哈只”是阿拉伯语,汉译是对朝觐过麦加的人的尊称,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语的姓氏在我国之特殊用途。
作者:马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