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莫予毒
揠苗助长原文(揠苗助长原文及翻译)
之前让孩子背诵的文言文绝大部分都是讲述一个小故事,比如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等等,有人物有情节,所以背诵起来相对容易,而那些没有情节的往往不太容易背诵,比如之前让孩子背诵的《菊》。现在要背诵的这篇文言文是一篇日记,也没有什么情节,完全是一种景物描写或者说是心境的描写。
我们先来看原文:“十三日,阴雨,风凉。督课一日。夜大雨,沉酣。湘流复黄,新绿映水,饶有春意。湘兰满花,马缨红缀,杂树皆碧,鸠啼甚急,正清明景物也”。
也许古代文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而这些人当时写日记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将来有一天自己的日记会被外人看到,所以日记写的都十分的真实,直抒胸臆。可以说是自然流露,没有半点矫揉造作。
我们来分析这篇日记,“十三日,阴雨,风凉”,十三日,指的是农历三月十三日,阳历的话应该是四月中旬了,春末夏初的季节,阴雨,风凉,简练至极,和现代人写日记一样,都是开始先记录天气情况。
“督课一日”,估计日记的主人是监督学生读了一天的书。
“夜大雨,沉酣”,夜里下了大雨,所以睡得很好,很香甜,雨声确实有催眠的作用,和李清照的词所说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的描述就非常像一副画卷,“湘流复黄”,新涨的湘水,呈现出透明的黄色,和前一句“大雨”相呼应,因为下雨,所以湘江的水涨了,就像李商隐说的“巴山夜雨涨秋池”,估计湘江也同样的道理,但是为什么水会变黄呢?不太理解,如果是黄河那还好理解,上流有大量的泥沙,但是湘江怎么也变黄了呢。
“新绿映水,饶有春意”,两岸树木长出绿叶,倒映在湘江水面上,春色妖娆,春意盎然,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湘兰满花,马缨红缀”,地上星星点点地开满了山兰花,几株通红的马缨点缀其间。
“杂树皆碧,鸠啼甚急”,各种树木都“碧玉妆成一树高”,鹁鸠在空中急促地叫着,范成大的词说“鹁鸠鸣怒,绿杨风急”。多说一句范成大,这人好像不是太有名,不过他的词写的真是好,我最喜欢的他的一句词是“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越品越有味道。
最后“正清明景物也”,总结一句,写的是清明前后的天气景物,和前面所说“饶有春意”相呼应。但是为什么不说“正春末夏初景物”,而要说“清明景物”呢?我觉得清明比春末夏初更有一种意境,会让人想起很多关于清明的诗句,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我们可以看到这段短短几十个字的日记描写了多少景物?雨、风、湘江、兰花、马缨花、树、鹁鸠。。。。有多少种颜色?黄、绿、红、碧。。。。。内容丰富,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