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穆公霸西戎
秦出公(秦出公嬴昌)
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国迎来了她的高光时刻。
秦穆公采取了大臣有余的计策,向西讨伐戎王,兼并了十二个国家。周天子派召公来到秦国,赐给秦穆公表示祝贺。
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国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秦穆公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
史称“霸西戎”
秦穆公好像消耗了秦国的所有气运,自秦穆公去世(公元前621年),直到秦孝公即位(公元前361年),将近260年秦国对外基本没什么作为,秦国的国内政治也可以说是相当混乱。
二、《黄鸟》之诗
秦穆公去世后,秦国三位贤明大臣——奄息、仲行、鍼虎,也在陪殉者之列。
秦人非常悲伤,为之作《黄鸟》之诗。
《史记·秦本纪》:“穆公卒,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人哀之,为作《黄鸟》之诗。”
当时的政治家评论道:“秦穆公扩地并国,向东打败强大的晋国,向西称霸戎夷。(这非常了不起)
然而秦穆公不能做诸侯盟主,也是应该的。(开骂了)
秦穆公死后不爱惜臣民,还要把自己的贤明大臣也带去陪葬。
上古的三皇五帝去世,尚且还要留下好的道德和制度,何况是夺取百姓同情的好人和贤臣呢?
由此可见,秦国不可能再向东征战了。”
这个评论可谓一针见血。
当时东方各国已经废除了殉葬,然而秦国还坚持着血腥的古老做派。
显然在诸侯国眼中,秦国是异类,是蛮夷。
此后,秦国慢慢国力衰落,被天下轻视。
三、相对和平时期
秦穆公时期,秦国可以战胜强大的晋国,可是秦穆公死后,秦国一直不温不火,甚至一度被晋国欺负。
凭借秦穆公留下的底子,秦康公时期与晋国的战争,秦国可以取胜。
秦康公之后秦献公之前,与晋国(魏国)战,取胜较少,与戎狄战取胜较多
四、四代乱政
公元前428年,秦躁公去世,秦怀公继位。
三年后,秦国庶长联合贵族发动了政变,秦怀公被迫自杀,秦灵公继位。
这起政变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确定的是,秦怀公是战国时代第一位死于非命的君主。
秦灵公,自古以来“灵”便就是一个恶谥,乱而不损曰灵。
在秦灵公时期,长达百年的秦魏河西之战拉开了序幕。
一个新兴的强国打一个衰败的“老大帝国”,结果可想而知。
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去世,传位十岁的儿子嬴师隰xí(也称公子连,后文统一成为公子嬴师隰),并且将嬴师隰托付给叔父嬴悼子。
结果嬴悼子趁机夺取了君位,嬴悼子就是秦简公。
嬴师隰当然不傻,为防不测,逃往魏国去政治避难,这一避就是二十九年!
战国初期形势图,秦国的处境可谓相当恶劣
秦简公在位期间,魏文侯派出太子魏击、名将吴起攻打秦国。
秦简公亲率秦军抵御,结果一败再败,河西之地尽数丢失。
在魏国的打击下,秦国只能龟缩在洛水以西的狭小地块苟延残喘。
对于曾经称霸西陲的秦国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人们开始对秦简公不满。
不久,秦简公去世,继任的是秦惠公。
秦惠公在位期间,秦国在面对魏军之时,仍旧一败再败。
继任者的无能,激起了秦国百姓的愤怒。
此时秦惠公暴毙,两岁的秦出公继位,还是个小朋友,大权落入其母(史称小主夫人)手中。
小主夫人临朝,任用奸臣,于是“群贤不悦自匿,百姓郁怨非上。”
秦出公的母亲着实不得人心。
当时在魏国政治避难的公子嬴师隰听闻消息后,打算乘机入秦,取代年幼的秦出公。
时任庶长的菌改驻守边塞,暗地里与嬴师隰相通,放他入塞。
小主夫人得知公子连回国,大惊失色,急急派军队前往截击。
为了掩人耳目,士兵们得到的命令是:“有外敌入寇边关。”
菌改暗中与军队将领联系,当这支队伍行进到一半时,公开宣布拥立公子嬴师隰。
形势不可思议地发生逆转了。公子嬴师隰非但毫发未损,反倒率领这支军队进军雍城。
军队杀入城后,包围小主夫人的宫殿,小主夫人自杀,年幼的秦出公也被杀。
政变的结果,公子嬴师隰登上秦国国君宝座,史称秦献公。
在之前一段时间里,秦国频繁更换国君,君臣名分颠倒失次。
秦国内有忧患,顾不上国外的事情,三晋(主要是魏国)乘机攻占了秦国河西之地。
秦国不参与中原各国的会盟,诸侯都鄙视秦国,视同夷翟。
秦献公做了一些事情,废除殉葬,安抚边境,迁都栎阳。
并且打算举兵东征,收复秦穆公旧地,重整秦穆公的政令。
秦献公死后,秦孝公继位后,任命商鞅推行变法,秦国从此振作精神。
在秦孝公之前,秦国实际上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先后有两位国君死于政变,历史上把这段秦国混乱时期称为“四代乱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