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我们的周总理一直坚持勤俭节约的习惯。他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一样,从来没有因为是这个国家的领袖,就高高在上,生活奢靡。反而是非常自律,从严要求自己。他穿衣吃饭从来不讲究。一双皮鞋,一穿就是十多年;几双棉线袜子,缝了补、补了又缝。吃饭方面亦是如此。住的地方也很简朴。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比人民群众吃得穿的住的好多了。我看到过一张周总理吃饭的照片,清瘦的老人,端着一只碗,碗里是最简单最普通的饭菜,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复原的西花厅,有一些他们两人用过的展品。其中有一件白衬衫,这件衬衫是1954年周总理去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买的。因为要去印度访问,大家都知道,印度的气候是非常炎热的。工作人员就在瑞士给他买了两件衬衣,每件衬衣都有备用的领子和袖口,周恩来非常喜欢。高兴地说,这样挺好,衬衣领子和袖口最容易破了,如果换上备用的,就可以接着穿了,值得借鉴。
从此,每次做衬衣的时候,他都让工作人员多买几尺布,做出备用的领子和袖口。周总理在瑞士买的这件衬衣,因为有了替换的领子和袖口,他一直穿了好多年也不舍得丢掉。直到1963年,周总理因为要出访亚非欧14国,才又添置了几件衬衣,之后就再也没有添置过了,只是更换领子和袖口。
江西官二代周(代周称帝什么意思)
周总理访问埃及的时候,他的衬衣已经非常破旧了,用洗衣机是没有办法洗的,一搅就会碎的。当衬衣拿到当时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大使陈家康的夫人徐克立那里时,她难过地哭了。她很生气,心想堂堂一个大国总理,怎么穿这么破旧的衬衫?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是干什么吃的?
她越想越气,等衣服晾干了之后,她拿着这件破旧的衣服来到宾馆,找到卫士长成元功,质问他:“这样的衣服连我们大使馆工作人员都不穿了,为何让总理穿这样的衣服?太不像话了,我们要给总理做衣服!”成元功苦笑着说:“我们也想给总理做新衣服,可是说服不了啊!”
徐克立拿出三件新衬衣,说这是用自己的钱买的,希望成元功交给总理。但是成元功拒绝了,他让徐克立自己去,因为他知道总理的脾气,他是不会随便收的。周总理看到拿着新衬衣的徐克立,笑着说:“破一点儿也能穿嘛!”徐克立坚持要总理收下,并说如果用不着,回北京再退给她。
最后,在徐克立的坚持下,成元功只得代周总理收下了衬衣。周总理回到了北京,这三件新衬衣,他却一次也没有穿过。周总理去世时,大家希望他走时穿得体面些,翻遍衣柜,却找不到一件像模像样的外套衣服。贵为大国总理,周总理却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怎能不让如今那些为了利益不惜一切手段的蝇营狗苟者汗颜?
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周总理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一天晚上,办事处的同志们专门为周总理准备了几道菜肴。周总理看到后不解地问到,现在前方战事紧张,后方衣粮不足,今天的晚饭为何这样奢侈?大家提醒他,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的生日。他命令大家把准备好的饭菜糕点糖果都送给身边的其他工作人员,自己让厨房为自己做了一碗普通的面条,又开始了紧张繁忙的工作。
周总理生前吃饭简单清淡,他很少剩饭剩菜,剩了也会留着下一顿吃。他从来不会浪费掉一粒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会议,会议过后,吃饭时每个人都要交菜票交粮票,吃多少交多少,任何人不能违规。大家都注意到,总理吃饭的时候,每次都留一片菜叶子,在吃完之后,他就用菜叶子把碗底一抹,把剩下的菜汤吃干净。最后他才把菜叶子吃掉。如果不小心把米粒洒落到桌子上,他也会捡起来吃掉。
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的老百姓吃饭成了大问题。为了带领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周总理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从来不吃肉蛋米饭之类的东西。食堂炊事员心疼周总理,就对他说,你那么大年纪了,天天熬夜工作,不吃得好一点怎么受得了。以后你别吃粗粮了,加点肉蛋米吧。周总理却笑着说:“不,我要吃,一定要吃,吃了才能不会忘记过去,忘记老百姓哪!”
周恩来在吃饭方面,总是节省了再节省。但是,有一次,周总理吃了一顿饭却付了三次饭费。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客人被送走后,周总理认为工作人员很辛苦,就请大家吃了一顿便饭。吃过饭以后,省里的同志就去付餐费,可是周总理坚决不同意,派自己的秘书赶紧去结账,饭店只收了十元一角的饭费,周总理觉得太少了,吩咐秘书又交了十块钱。等到了机场,周总理还是觉得不够,又留下十元钱,托省里的同志转交饭店。
周恩来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被人民尊称为老百姓的当家人,是一个大管家。作为大管家的总理,他管着一个国家的财富,即便是浪费一点,他又能吃多少呢?但是,周总理一生就是这样的节俭,他知道自己领导的是一个大国,国家还不够强大,人民还缺吃少穿,他必须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不浪费任何粮食和蔬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样严于律己,才能给人民做出表率。
由于年久失修,西花厅房屋又旧又破,墙皮都剥落了。冬天冷,夏天热,尤其是夏天,地面返潮现象严重,地面上常常能泛起一层白色的碱花。这样的环境如果长期呆在这里,对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危害的。由于担心周总理的健康,相关部门多次提出修缮,但是都被他拒绝了。看着周总理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秘书越看越心疼。他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周总理同意维修房子,就借口说要保护文物,不得不修缮了,周恩来才答应了。但是他对秘书明确的说不能铺张浪费。
随后呢,周总理就外出视察了。秘书趁这个机会指挥工人在潮湿的地面上铺了一层地板,换上了新地毯,窗帘也换上了新的,还搬来了一套沙发,房梁也重新被油漆了一遍。周总理回来之后,看到自己的房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一丝喜悦的神情,反而很生气地说:“谁让你们添置的这些东西?太铺张浪费了!一旁的秘书连忙检讨,说:“总理是我错了,你进屋吧。”周总理却生气地说:“把搬进来的东西通通搬走,不搬走我就不进去!”说着他扭头就走了。
看见这种景象,其他人连忙追上去劝他,他还是很生气地说:“我不进,那不是我的家!”工作人员没有办法,只好把能搬的原样搬走了,直到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周总理才走进了西花厅。为此事周总理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多次检讨了自己,秘书这个时候才明白,原来周总理怕自己带个坏头儿,一级一级学下去,就无法收场了!周总理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克己奉公,严守纪律,从不借公务之便为自己谋福利。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家,他都是我们的楷模和榜样。对待自己的家人、亲戚和晚辈,他除了倍加关爱,更多的是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
周总理曾经发布了十条家规: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已经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中招呼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是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他用这十条家规告诉和约束自己的后人,要永远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能占公家便宜。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每次放学的时候都要挤公交车,看到有的孩子就有车去接,他便向伯父抱怨,周总理就告诉侄女,汽车是我为人民工作用的,你们是学生,不能用国家为我配的车来接送你们上学和放学。周总理不仅不让家人用车,如果他在办公务的路上前去理发,都会让工作人员按里程付费。因为在他看来理发是私事,应当支付车费。
周总理是国家的总理,职位不可谓不高,但是他从没有以高位自居,而是把自己当做人民的勤务员。他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他没有为自己的后人留下任何的钱财。却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节俭自律的精神传给了后人,让后世子孙为之自豪,世人为之敬仰。从周总理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执着,坚持一心为民的情怀。他虽然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像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之时,这是周总理青年时期的梦想,而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个愿望我们实现了!今天的盛世,如您所愿,您老人家看到了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