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的1000英里(约合1609.344千米)精确打击火炮发射智能弹药的梦想可能在这十年实现。
如果美国陆军能够制造出一种射程1000英里远程火炮(LRC),那么就能用智能弹药从数百英里的地面摧毁敌人的防空系统,这是是许多在以前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一。
巴巴多斯大炮(巴巴多斯大炮出膛速度多少)
这也是美国陆军最近常提到的“多领域/全领域部队”概念的主要目标之一,从相关报道来看,美国陆军对自己可能缺席在西太平洋上和中国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耿耿于怀,因为很明显这是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主场”。因此美国陆军就提出了“多领域/全领域部队”概念。是这是一种主要使用远程精确打击火力进行“打了就跑”作战的高机动部队,在第一岛链附近星罗棋布的小岛上依托美国自身强大的空运和海运能力快速机动,一面躲避解放军的远程火力打击,一面用高超声速武器、中程导弹等远程精确打击手段攻击解放军的防空系统或水面舰艇等重要目标,乃至压制解放军的导弹部队,从而为美国空军和海军飞机穿透敌人的防空系统和自由机动铺平道路,其实就是陆基对敌防空压制(SEAD)作战。甚至可以理解为逆向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以陆制海。
2021年3月25日——目前,陆军的努力主要是通过与美国国家科学院和陆军科学委员会的合作,探索可能的领域。
射程1000英里火炮的前景,与15年前实现火炮精确瞄准之前人们对火炮的普遍看法如出一辙。多年来,火炮被认为是一种“区域性武器”,以压制火力覆盖目标。
GPS制导火炮的出现改变了这种认知,为155毫米火炮提供精确打击能力,类似于此前多年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
在此之前,美国陆军的陆基远程打击能力是比较弱的,连52倍155毫米火炮都没有,M270和“海马斯”火箭炮就算用ATACMS战术导弹,射程也只有150公里,也就和中俄火箭炮一个水平——甚至还不如。毕竟美国陆军过去有美国海空空军撑腰,空中支援随叫随到,自己也有强大的陆航力量。结果现在美国海空空军反而需要陆军帮忙打掉防空系统以创造突破口的时候,美国陆基远程打击火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总不能用武装直升机去闯连美国海空军都没辙的防空体系吧?然后地面部队被中俄远程火力拍死?
而中俄这种传统陆权国家则基本上没太指望过自己空军的对地支援,毕竟对于中俄来说,美国空军实在是个强敌,空军的首要任务是与这个强敌争夺制空权,无暇顾及其他的,其他的交给陆军自己来。所以中俄陆军有着强大的远程打击力量,包括大口径高倍径火炮,远程火箭炮和战术导弹,此外还能得到火箭军的弹道导弹乃至高超声速武器的支援。
中俄各自的新型远程火箭炮射程都在200公里以上
ATACMS战术导弹射程只有150公里
所以当美国国家战略从反恐重心转向“大国竞争”之后,美国陆军一股脑提出了一大堆远程精确打击方案,一方面为海空军开路,一方面压制中俄远程火力。又回到了陆军最传统的路子,炮兵制胜。
以下是笔者收集到的几个美国陆军远程打击方案,都明确提到了主要打击目标为“敌方先进防空系统,战术导弹等时敏目标”,甚至明确指明了是真的中俄的,要部署在印太地区和欧洲。
先说这个1600公里大炮,以前就出现过,当时还引起了一定的热度,主要是这玩意确实有点脑洞大开。
其宣传挂图上显示:这种火炮的射程达到1000英里(1609公里)以上,每门炮乘员8人,每个炮兵连有4门炮,可以海运或者空运。
而关于其设计任务,则写道:用于突破和降低敌方“区域拒止/反介入”防御效果,以为联军部队创造可利用的机会窗口。
该平台集合了武器、发动机、拖车、弹药和发射药,能够将密集的火力投射到战略性的距离上,为多域作战提供服务。
其原理类似布尔博士的巴巴多斯大炮,用大炮代替传统火箭的第一级发动机,把名为炮弹实为导弹的战斗部打到平流层(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然后炮弹启动冲压式发动机进行巡航,其他的就和巡航导弹类似了。
比起巡航导弹来,这种炮弹成本很低,一发炮弹只需50-60万美元,远低于战斧式巡航导弹(约140万美元)。美国是打算把这种超级火炮部署在欧洲和太平洋区域,用于打击中国和俄罗斯纵深地带的目标,为美军提供一种比F-35或者B-21渗透更不冒风险,同时比高超声速导弹和战斧导弹更加便宜的远程制导打击方式。
美军说“这个十年实现”,也就是2020年代(2020~2029)实现。
从以色列进口的长钉-NLOS远程反坦克导弹,为第四代反坦克导弹,美军测试其射程为32公里,超过了中俄目前现役的伴随式野战防空系统的射程,用于远距离消灭各种野战防空系统。
XM1299型58倍155自行火炮,配备有先进的弹药,包括HVP高速弹药(这个甚至能用来反巡航导弹)和各种精确制导弹药。当使用专属的XM1155火箭增程滑翔末制导炮弹时,射程可达100公里,美军预计XM1299将在2023年装备美国陆军。
右上角那个
这种炮弹初期采用弹道飞行,中段展开小翼巡航,末端攻顶,射程大于100+公里,炮弹采用可产生多个爆炸成型弹丸(EFP)的新型MEFP高爆(HE)战斗部代替子母弹,可在GPS无法使用的环境下摧毁“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IAMDS)和加固硬目标。
基于M270A2(M270升级型)和“海马斯”导弹的“深度打击”(DeepStrike)计划,其成果为“精确打击导弹”(PrSM),用于替换ATACMS战术导弹。射程300英里(482公里,但用公制的时候美军说500公里),除了用于对抗敌人的防空、部队防御工事和装甲车辆编队,还具有攻击敌方舰艇的海上攻击能力。
由于弹体增大,单车载弹量有所下降,时间点为2025
高超声速计划有两个,一个美国陆军“远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另一个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还和陆军一起研发的一款高机动型高超音速武器“作战火力”(OpFires)。
洛克希德·马丁发布的美国陆军“远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全套系统概念图,目标是2023财年部署,除了印太地区还有欧洲。射程大概1800英里(2900公里),每辆拖车可以携带两枚导弹,每个炮兵连四辆发射车,预计将在两年内推出首批测试系统。
“作战火力”(OpFires)武器系统构型,是一种以M977卡车为底盘的,以“品”字布局按照三枚导弹的发射箱的车载高超声速武器。射程1500公里,算是中程弹,时间点为2022。
按照美军的说法,以上这些武器都是用于打破中俄的“区域拒止/反介入”手段的远程武器,追根溯源还是是古老的炮兵打开突破口战术并压制敌方炮兵/防空系统/远程火力(这里除了要压制中俄传统火炮武器,还要压制中程导弹)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的战术,只是现在打开突破口后突击部队不是步兵和坦克,而是F-35战斗机,B-21轰炸机,两栖攻击舰,航空母舰等。中俄以的“区域拒止/反介入”战术让美国颇为头痛,美国一直在思考破局之法。
这些武器平时可以放在美国本土或者处于纵深,比较安全的美军基地内,战时用运输机快速运输,在欧洲部署在波兰,罗马尼亚等“新北北约国家”,用于攻击俄罗斯。在亚洲,部署在韩国、日本列岛以及冲绳,甚至一些太平洋上的小岛上,配合“快速猛禽”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濒海战斗团”来攻击中国,打完就跑快速机动。
对此,中俄的应对方式倒也不难,就是大力发展自己的远程打击能力,因为中俄本身就在陆基远程打击能力和高超声速武器上比美国有优势,只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和巩固自己的优势即可。比起武器,实际上更麻烦的是战场侦察系统,美国是打算拿着这些玩意打游击。还是那句老话:现代战争发现敌人比消灭敌人要困难。
中俄也都在发展陆基以外的高超声速打击能力,尽可能的把防线往外推。
可以看到2025是个时间节点,当时候各国各自会有什么“大杀器”亮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