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17日),是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日子。这天也被许多中国人视为国耻日。
此前,日军将大清的北洋舰队击败,北洋海军的舰船或被击沉或被俘获,甲午之战以大清国失败而告终。日本政府声称:清国必须选派议和大臣,该议和大臣须有允偿兵费、朝鲜自主、商让土地及与日本办理交涉能签字画押之全权。慈禧太后因清军海陆皆败,更是求和心切,得知日本人的要求后便一人做主,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乞和。
马关条约赔款(马关条约赔款多少白银)
1895年4月17日,马关春帆楼,清国的全权大使李鸿章、日本的全权大使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画押,据说这条约是比当年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江宁条约》更为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可就是这样一个丧权辱国的屈辱条约的签订,也是极其来之不易的,甚至是中方全权代表李鸿章耗费了自己的鲜血才换来的。这事说起来是何等荒唐可笑,但又是千真万确的,是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真实情由。
早在头一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为日清之战)清国落败以后,慈禧下懿旨钦定李鸿章为议和全权代表时,李鸿章早已明白战败国无外交的事实,情知被别人打败了求和不会有好结果,但在慈禧的一再催促下,不得不动身前往日本。
日方的全权大使是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他俩已经在马关(今日本本州山口县下关市)恭候多日了。
李鸿章在来日的海船上,屡屡接到清军连连败退的战报,日军不仅团灭他费尽心力组建的北洋水师,还在陆战中所向披靡,从朝鲜半岛一直打到中国东北,已经占据营口,南面的日军攻占了澎湖列岛,形成了对中国的包围夹击之势,大清已处于绝对劣势之中。因此,李鸿章一到马关,见到伊藤和陆奥,便立即提出要日本方面停战的要求。
伊藤博文、陆奥宗光早已甩脱对大清的最后一丝敬畏,有恃无恐,坚决不允停战,而是要先签和约,再谈停战。
李鸿章放低姿态,再三请求,伊藤才提出停战条件,一上来就要大清将山海关、大沽口、天津作为抵押品抵给日本,日方才会准许停战。日方所提条件原文(译文):
(1)日本军队应占守大沽、天津、山海关,原驻守该处的清军一切武器、军需交予日军暂管;(2)天津、山海关之间的铁路应当交由日本国军务官管理;(3)停战期限内日军所需军费,应由清国全部支付。
李鸿章一听,这哪行?这三处皆是京畿要地,倘若抵押给日本,岂不是引狼入室吗?左思右想,无奈先把停战谈判暂且搁置一旁,先商议和约条款细则。
伊藤、陆奥都是狡黠精明的厉害政客,看着清国外强中干,全权议和大臣亦很懦弱,遂肆无忌惮地提出了让人根本无法接受的苛刻和约条款,还当面轻慢、戏辱李鸿章。在国内位高权重、颐指气使惯了的李中堂因处于弱国地位,既不能反唇相讥,又不能拂衣而去,更不能俯首听命,于是便玩起了中国人最擅长的拖延之术。
拖延术李鸿章驾轻就熟,惯常使用,今天说身体不舒服明天再议,明天说天气不好后天再议,后天说吃坏了肚子大后天再谈,总之是一拖二延三不理,双方的谈判无任何实质性进展,可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有若无。
李鸿章的拖延伎俩,伊藤博文岂能看不出?在他的一再催逼下,李鸿章无奈再次回到谈判桌上。伊藤故意告诉李鸿章,日军攻占澎湖后正向台湾进军。李鸿章早就知道日本有吞并台湾的企图,但突闻此话,仍然惊出一身冷汗。他强作镇定说:“几日前议及停战,贵大臣不肯应允,是为出兵台湾之故吗”?
伊藤笑答:“绝非如此”。李鸿章无奈中搬出大英帝国做挡箭牌,说:“贵国倘占台湾,英国岂会甘心,必不答应,如之奈何”?
伊藤:“英国固守局外中立,无任何出兵干涉之理由”。
李鸿章争辩道:“除我国之外,英国不欲他国盘踞台湾”。
伊藤微笑道:“岂止台湾而已!不论贵国版图内的任何一地,我欲割取之,哪个国家能(敢)出面抗拒”?
战场上输掉的,谈判桌上绝对赢不回来。日方终于以苛刻的条件迫使清方撤回停战协议,达到了一边打一边谈的目的。
小岛丰太郎
李鸿章代表清廷提出的停战要求被伊藤首相拒绝后,日本举国欢腾,主战舆论更是高涨,占据了绝对舆情优势。据记载,当时日本各大报纸均在头版登载了著名诗人山田松堂的一首诗:
日本朝野主战气焰高涨,主和派失去了话语权,受此影响,关东平原西北部的群马县有一个叫小岛丰太郎的浪人(无业游民),认为清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是暗中挑衅日本的幕后主持,遂决意铤而走险,寻机行刺李鸿章。
日清第三次谈判那天,小岛暗藏手枪躲在马关外滨町邮局前街道拐角处,待李鸿章谈判结束后乘轿子返回住处引接寺,在争相围观的人群中穿行路经此处时,便直奔轿子前,用手按在前边轿夫的肩膀上,趁其惊愕愣神之际,拔枪对准轿内的李鸿章扣动扳机,子弹击中了李的左眼下方的颧骨处,再往上一点就是左脑,确实很险。李鸿章毕竟是戎马一生、久经沙场的老将,中弹后,他立即以手按住伤口止血,强忍剧痛命轿夫抬轿速速离开,坚持到引接寺旅馆门口下轿,神情自若地在左右的扶持下走了进去。
大清钦差全权大臣李鸿章遇刺后,日本政府也很紧张,同时有些狼狈。伊藤首相和陆奥外相尤其害怕李鸿章借此机会回国,谈判中断,更担心西方列强趁机介入并干涉。他俩一面催促山口地方法院尽快审判刺客小岛丰太郎,一面亲自到引接寺旅馆探视李鸿章的伤情,致歉并慰问。睦仁天皇也下旨严惩凶手,以保国家声誉;他还特地派侍从武官携带两位御医和12名护士前往马关为李疗伤侍养。
李鸿章遇刺的消息迅速传遍欧美,列国报刊上连篇累牍,都斥责日方无理,和谈不成,何必采用暗杀的肮脏下作手段?西方报刊向来直奔主题,不讲情面,大有共同讨伐日本之势。
老谋深算的李鸿章见伊藤、陆奥两大佬亲自前来道歉,立即要求日方马上停战。伊藤、陆奥立马答应。接着李鸿章裹伤与日方继续谈判,议定和谈条款,日方不愿多做让步,只答应减免一些战争赔款,李鸿章也别无他法,这便有了《马关条约》的11条和款,大约为以下6个方面:
浪人
日本政府原本准备向清国索赔军费3万万(亿)两白银。因大清特使李鸿章被小岛丰太郎谋刺,挨了一枪,为挽回不利的国际声誉,同时为安抚列强、安慰李鸿章,最终同意少要1亿两战争赔款,只索要2亿两白银。李鸿章挨了一枪,差点丢了性命,最终为大清省了1亿两白银的赔款,事后他对左右自嘲道:“这一枪没白挨啊,一颗子弹、一捧鲜血换少赔1亿两银子,很值”!
《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让李鸿章个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更是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和空前的民族危机,使本就积贫积弱的清国更加衰弊,因而激起了国内有识之士及世界各地公正舆论的普遍声讨与激烈反对。
【插图源自网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