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国家性质)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国家性质)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国家性质)公元十四世纪中后期,在东欧统治了两百余年的金帐汗国(由蒙古人建立)日趋衰落,东欧斯拉夫民族的反抗日益激烈……公元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推翻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将首都定在莫斯科,将国号改为“俄国”。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国家性质)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

公元十四世纪中后期,在东欧统治了两百余年的金帐汗国(由蒙古人建立)日趋衰落,东欧斯拉夫民族的反抗日益激烈……

公元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推翻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

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将首都定在莫斯科,将国号改为“俄国”。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国家性质)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国家性质)

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17世纪中期,地处欧洲东部的东正教国家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

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他在位期间,积极学习法国等西欧国家,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使俄国成为欧洲大陆的强国。

17世纪90年代末,探险家约翰·帕特库尔通过《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条约》成功将俄国,丹麦和萨克森结成联盟,三国于在1700年发动了“俄国北部战役”。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从瑞典王国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

1712年后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迁都至圣彼得堡(在一战时该城改名为彼得格勒)。

1721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称彼得大帝。

俄罗斯帝国国旗

1762年,彼得三世的皇后叶卡捷琳娜发动宫廷政变,废除彼得三世的沙皇之位,登基即位。在位期间,她积极扩张领土,使俄国成为欧洲大陆的第一强国,但是,她的一些措施也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不起义不断……

公元17——19世纪左右,法国、英国等西欧国家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家实力大增,积极扩张海外殖民地,成为殖民帝国。但直到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依旧保留着落后、毫无人性的农奴制,农奴成为地主的附属品,没有一点自由,大量劳动力被约束在地主的庄园里,严重制约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俄国经济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同期的西欧国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危机的加深和农村阶级的分化,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农民不断起义,沉重打击了俄国的封建统治。俄国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内外交困,民怨沸腾,进一步加深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加速了农奴制的废除。

面对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1856年3月30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召见莫斯科贵族时已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承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些。”

……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1月28日,俄国国务会议批准改革方案。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名后生效。同时,沙皇又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宣言。这就是著名的2月19日法令。

改革的主要内容:

1、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称为“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

3、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GDP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并给予了农奴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农奴成为所谓的“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土地赎金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缩小了与西欧国家的差距,积极对外扩张领土,成为地跨亚、欧,北美三洲的超级大帝国(1867年,美国从俄国以720万美元的低价购买了北美的阿拉斯加地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沙皇的封建统治,其改革也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对俄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消灭封建统治,发动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任务。

上一篇: 俄罗斯历史(俄罗斯历史朝代顺序)
下一篇: 军长相当于地方什么级别(部队的军长相当于地方什么级别)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