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纪念萧龙士诞辰135周年·萧龙士书画展在中国书法大厦启幕

纪念萧龙士诞辰135周年·萧龙士书画展在中国书法大厦启幕

纪念萧龙士诞辰135周年·萧龙士书画展在中国书法大厦启幕书法报社记者 金日发合肥现场报道龙士画荷,吾不如也。国有此人而不知,深以为耻。——齐白石龙士之画,铁线纷披,遒举更胜昔年,墨韵四溢,张吾素壁,觉其须髯飞动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书法报社记者 金日发

合肥现场报道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龙士画荷,吾不如也。国有此人而不知,深以为耻。——齐白石

龙士之画,铁线纷披,遒举更胜昔年,墨韵四溢,张吾素壁,觉其须髯飞动,香风回荡于几案间。盖熟多俗,野近雅,忘法法生,舍美美至。——刘海粟

得近代书画大家如此高度评价的是安徽萧龙士先生。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5月16日上午,龙韵百年——纪念萧龙士诞辰135周年•萧龙士书画展在中国书法大厦开幕。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开幕式

本次展览由安徽省委统战部、中国民主同盟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主办,中国书法大厦承办,安徽省书法院、安徽萧龙士艺术研究会协办。展览展出萧龙士书法、绘画作品100余幅。

开幕式前,举行纪念萧龙士诞辰135 周年书画展学术研讨会,陈传席、刘继潮、王少石、王涛、钱念孙、许化迟、周彬、王守志、王佛生等名家以及萧龙士之子萧承震参加并发言,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祥明担任学术主持。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美术史论家陈传席,中国书协原理事、安徽书法院院长李士杰,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原主任、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秘书长刘恒,安徽书协主席吴雪,安徽书画院前院长王涛,安徽省书法院常务副院长吴正前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副秘书长李光发主持。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白和平讲话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中国民主同盟安徽省委员会副主委金葆康致辞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秘书长刘恒致辞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杜诚宣布开幕

萧龙士先生出生于萧县,自幼受“龙城画派”熏陶,打下“大写意”绘画基础。先生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和训练,得吴昌硕先生亲传,后又师从齐白石先生,并与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等同门切磋砥砺。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展厅

从展出的作品来看,萧龙士先生书法、绘画艺术功力深厚而妙造自然,其一点一画看似漫不经意却蕴含千斤之力,仿佛屈铁纵横又松动自如,形成沉雄古雅、质朴率性的独特风貌风格。展出作品多为其晚年佳作,展厅中满目皆是“九十又七”“九十又八”“九十九写”“百岁老人萧龙士”,令观者恍如隔世。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展厅

令人惊喜的是,本次展览一同展出萧龙士先生往来书札,李苦禅、许麟庐等大家手札长卷直让众多观展者挪不动脚步。

本次展览,在中国书法大厦及安徽省书法院院长李世杰先生的支持下,得以圆满举行,让众多书画爱好者及社会人士一饱眼福,让传统文化瑰宝得以更好传承、传播,诚是功德无量。

展览现场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现场作品

萧龙士书画作品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友朋翰墨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高清作品选刊

书法作品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李白《月下独酌》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石壁桐荫联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删繁领异联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临颜真卿《争座位稿》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徐渭《画竹》诗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养生心得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画到书如联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海纳壁立联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云山星斗联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雨过风来联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物华人杰联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朱耷《百字铭》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赵朴初《金缕曲》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座右铭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养生诗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天地山林联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握笔凝神联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知足能忍联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李白《将进酒》诗句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自娱句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录杨凝式《神仙起居法》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毛泽东·七绝一首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范仲淹《岳阳楼记》句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满招损谦受益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自作诗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王维《竹里馆》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福寿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自作语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今日歌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曹操《龟虽寿》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王冕《墨梅》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王冕《梅花》

国画作品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富丽景色新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空谷幽香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人为多愁少年老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只为馨香重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龙士写意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兰草小品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欲写孤芳入楚辞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荷塘清趣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荷趣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欲与梅花共此生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人间真富贵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幽兰在山谷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香溢荷塘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益于农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

清荷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亭亭净植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雄鸡唱晓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兰草八哥

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香远溢清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

兰芳竹翠

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杂志

萧龙士先生1889年5月16日生于安徽省萧县,1990年1月17日逝于合肥,享年101岁。先生一生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发展的大变革。在这百年沧桑之中,先生以其独立的人格与书画艺术影响着中国画坛。

萧翁早年师从吴昌硕,1950年2月又拜齐白石为师。

在齐白石的众多弟子之中,萧龙士、李苦禅、许麟庐三人是结拜兄弟,他们是现代大写意画坛最为重要的画家,既继承了徐渭、朱耷、吴昌硕、齐白石的大写意传统,又开一代大写意之新风。我曾有文章指出:萧老凝重雄浑、醇厚质朴的书画艺术,使人感受到朴之极、厚之极、苍之极、润之极,是为阳刚之美也。我们从这本新出版的作品集中,也能够明显地体会到萧老作品中的这种审美特质。

可喜的是,本书收录的萧翁作品均为以往未曾发表过的作品。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80年8月,安徽人民出版社为萧翁出版第一本画集《萧龙士画集》,是为了纪念萧龙士90寿辰。萧翁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十分严格,当时他对我说:“如果没有这几笔兰草,我是不敢出画集的。”并说,“入选的画必须是精品,有些画虽好而落款不好也不能用。”所以这本很薄,书中只发表了36 幅画。由于受到当时印刷条件的限制,还只能做平装本。封面题字出自当时的安徽省老书法家张恺帆先生之手,封面还有黄永玉先生所作的白描画像《龙士先生八七写照》。赖少其先生作序。

萧翁在世时出版的第二本书,是山东博物馆收藏、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萧龙士蕙兰册》。第三本作品集便是1987年,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萧龙士百寿画集》了。此书的封面由刘开渠先生题字,扉页一、二则为萧翁自己的手迹。叙言一是刘海粟先生写的,在评价萧翁时曰:“比其人其画为花中兰蕙,有古君子之风。”叙言二是冯其庸先生写的,详细记载了他初次来合肥拜访萧龙士先生的过程。文中写道:“艺术到了最高境界,总是与人为一体的,与心为一体的,也就是常说的‘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冯先生强调,“要欣赏和评价萧老的画,尤其不能不了解萧老高尚的情操和恬淡的胸怀。”记得当年我请冯先生为《萧龙士百寿画集》作叙,并请他到合肥参加萧老的百寿庆典活动,冯先生十分高兴,并在百寿庆典大会上以来宾代表的身份发言,对萧翁的艺术成就作了极高的评价。在萧老去世以后。政府与家人又为他出版了几本作品集,就不再赘言了。其中最重要的是201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萧龙士》,依然用刘海粟、冯其庸两先生的序言。

如今我们再次出版萧翁的书画作品集。此集中有很多萧翁九十岁至百岁的作品,如一些墨荷、墨兰等,充分体现出一种人艺俱老、沉着浑厚、归真返璞的阳刚之气,这种审美境界不仅在当代,即使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不可多见的。我曾在《萧龙士——江淮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发表于《中华书画家》杂志2010年第二期)一文中写道:“萧老百岁前后所作兰、荷等,线如屈铁,墨似陈绍,远看如芜湖铁画,近看则浓淡干湿,韵味无穷,是已入化境也。”

此集中有一幅1957年所作的《白菜图》,题曰“不是强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把淳朴的田园风味与文雅的书卷气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了。从其99岁所作《老少年》《傲霜》(菊花)可以看到,萧翁不仅用墨是浑厚的,即使用色也是艳而不俗,淡而不浮,浓丽而雅致的。

大写意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载体。其既具备了写意精神,又丰富了中国画的笔墨,是延续中国画美学的关键之所在。萧翁在“写意”与“笔墨”两个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萧老论笔墨曰:“国画是要讲究笔墨的,从一开始就得用心悟之。有了笔墨才可以万物写我之情性,写我之思想。故笔墨之道为学之始矣。”又曰,“为人要忠诚老实,作画要朴实耐看,二者都不可矫揉造作。”我认为学习大写意画的人,要认真从萧翁这些作品中多加体会。

萧翁主张作画必先立人,人品不好,落笔无方。从表面上看,这话有些老生常谈似的,但是萧翁是确确实实地做到了。萧翁95岁时书座右铭曰:“积上等善,居中等名,享下等福;从高处立,往低处坐,向宽处行。”然而萧翁生前身后的所有荣誉,都不是他自己主动去追求的,而是政府、人民与社会各界给予他的。1987年,安徽省政协在合肥举办萧龙士百寿庆典系列活动,社会各界三百多位人士前来给萧翁祝寿,许许多多极为动人的场面是令人难以忘记的。1990年,社会各界一千多人参加追悼会送别萧翁,追思如潮,唁电、挽联从全国各地如雪片似的飞向合肥。

我一直认为,萧翁的人品与艺品已经达到完美的统一,其质朴厚重的人品影响了其艺术风格。而长寿又使他晚年的书画艺术进入归真返璞的境界。对于萧翁来说,德、艺、寿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方面都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合三而一”才是一个完整的萧龙士。

白石老人曾曰:龙士先生画荷,白石自谓不及。

1989年6月11日,许麟庐先生在给我的信中说:“龙士老淡泊一生,画吾自画,乃中国德高望重好老也,与萧老能比拟者,寡矣。”1994年528日,许麟庐在给我的信中评价萧翁∶“龙士师兄晚年人书俱老,其书画进入化境,当今书画家无法比拟,寿高百岁者能有几人?尤其萧翁乃忠厚长者,所谓当今老画师也无法与萧翁一比人品也。”

萧翁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事实已经证明萧翁的大写人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江淮大地的绘画艺术,他所创立的江淮大写意画派正在生气蓬勃地发展着。作为萧门弟子,弘扬萧翁人品、艺品,我们责无旁贷。斯人虽去,精神永存!

2024年3月6日于淝河之畔石隐楼中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家翁萧龙士是一位画家,还有人称其为书家,我说也行。听不少人说,萧老之书绝不让于画。

家翁学画,从13岁开始,那时学书已经多年,楷隶皆能。学书早于学画。那时上学识字启蒙,人人都带着毛笔、墨砚,开始写字练字,横平竖直地写仿,就是现在所说的练“书法”。写毛笔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方式,在古代文人皆书家,当代人未必能达到古时文人的书法水准。

家翁写字是为认字,后来是为题画,为文达意,写书信。成为书法家,不是他的初心和追求。

早年看到他写的书信有楷有行,写得规范整齐,连标点都注得规规矩矩。行书带草,流畅妍美。有草书讲稿(送女参军代表家长讲话),虽草草写就,也流畅而华美。总之,他在“书法”上是下过功夫的。

古有书画同源之说,书不离画,画不离书。唐张彦远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宋代书画家赵孟頫有题竹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清郑燮画竹分隶入书,吴缶翁以书入画等等,此说历代书画评论举不胜举。

书离画可以达意,画离书则意不全,还是相辅相成,更加完美。

家翁真正移情于书法,我认为还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从头开始,对笔画的起止顿挫,字形的结构,行气的排列和整体的协调,以及气势的贯穿,都做了认真的研究。家翁从名人墨迹中汲取营养,开阔眼界,提高理论和实践的水平。

家翁学书,秦汉魏晋,唐宋明清,碑帖书简,有啥学啥,不尊碑抑帖,不骂神呵鬼,古质今妍,博采众长。

学草习张旭、张芝,学真习钟繇,行草踪二王,是历代学书者不二的选择。唐怀素的草书,奇妙万变,超迈前古;孙过庭英年早逝,《书谱》绝伦;颜鲁公博采众长,化篆隶入楷,端庄雄伟;宋四家苏黄米蔡,丰腴劲瘦,险绝稳重,各领风骚也震撼人心。但家翁最重鲁公,因其用功最勤。

元代书法家康里巎巎书有晋人风格,锋利雅健,润味深厚,家翁评其书:“毫无发风动气处,宜写之。”这是他给我的学艺留言。他得知康里草书《谪龙说》帖出版,托远在沈阳的朋友杨仁恺购买,观后加以评赞,背临并参以己意,多次书写得心应手,非常惬意。一本明代陈白阳的草书帖,仅剩三分之二,笔画却很清晰,字迹斩钉截铁,气象万千。他说陈道复字大气磅礴,骨力强劲,气韵生动,他喜欢白阳的画,也喜欢白阳的书法。他对历代的书法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存书多有批注,如:邢侗书俏拔;黄道周学问较深,故书有书卷气;董其昌有帖意,名重清代,人格曾有批判;吴宽书尊厚重、严整,可学也;文征明书生动秀美;查士标苍润、浑厚,书画俱佳;等等。

凭着家翁博览群书和原有的画功、书功根底,很快走上了“书道”,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求他书法作品的人也逐渐超越了求他绘画作品的人。因此,老人得了个好名声——“求者必应”。

1977年以后,人们对书法的喜爱空前高涨,各种形式的书法展览、培训班接踵而来,书法新星也不断涌现,中央、省、市各级都成立了书法研究会、书法协会等机构。家翁先后被选为安徽省书法研究会的副会长、安徽省书协顾问、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年逾九旬的老人老当益壮,余热生辉,求索者络绎不绝,书信、请柬不断。

97岁,他和几位喜欢书画的老人结成“松风竹雨社”。学松柏精神,发翠竹气节,品茗谈笑,书画延年,老有所乐,余热生辉。改革开放后,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他住进了新房,还提高了工资,每月100元,他高兴而又感恩地写道:“我有何功德,能享百元薪,思之当自愧,更好报党恩。”他对当前的生活一百个满意,奋笔疾书“握笔应书民心愿,凝神当思国前程,”并反复书写,赠予友人。后写前人的古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诫年轻人,勤可补拙,俭可养廉。

家翁生前常出席安徽省人代会或政协会,参政议政为国献策。1979年到北京参加全国第四届文代会,成为与会最年长的代表。家翁同王子云、刘开渠、王肇民分别代表四地一同参会,成为文代会历史上的美谈。

94岁时,他再次赴京参加了中国画研究院(筹)成立活动,和许多画家同聚颐和园藻鉴堂进行书画交流。

他早年写吴昌硕,是喜欢吴缶老的画,厚重刚劲,博大精深,更喜欢吴缶老的字,与画同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家翁深谙此道,认定画好字必好,字好画才更好,反之画孬字拙。

他对字画的用笔用墨非常讲究,追厚求重,常告以学生:“无论字画,都要求厚重,要练要体会。没有厚重的功夫,难有厚重的笔墨效果,书画薄难能说是好书画。古代君子,毕生在修养‘厚’的功夫,行厚道,积厚德,养厚福。”识者评:萧翁的字画气势磅礴,笔锋老辣厚重,为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此评正得其所。

家翁爱看书,也喜欢购书,书画类居多。历代碑版有不少留有他的墨迹:某年某月购于何地。有的加上:忍饥挨饿购此书,后代宝之。他的学生张翰跟他学画也学书,常携习作请老师点评,常阅老师存书,有存疑随时请教老师,在一块儿研讨名家和其书画的奥妙处。草书帖,多没释文,文古字草,学书法最难。书者的随心所欲,一字多写,长一点短一点,多一点少一点,都是不同的字,对此要下很大的功夫。家翁要求每字都要有多种写法,都有出处,不能随手乱造。

学生张翰先学画后学书,弃画专书,成家翁的书法知己,受益良多,成绩斐然。后办书法函授学院,编印《心画》期刊,函授数千百学子,为安徽和国内外的书法教育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晚年和友朋相聚,张翰都要谈起和家翁学艺的逸情意趣,赞颂老师的懿范。

1977年《书法》杂志创刊,因为印数有限,书热暴起,一本难求。老人得知讯息,托人买了三本,第一本送给了张翰,次赠萧县学生欧阳龙。在赠书欧阳龙的信中写道:“把我日前买到的第一期《书法》三本赠给爱书的同学,张翰一本,你一本,下一本留作我们父子几人共用。今后期望我们仍以互助互励、苦战攻坚的精神,达到我们高度的学习目的,以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对外为祖国争光,对内担起承前启后、振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艺术的重任。”

《书法》杂志办得很好,内容丰富,每期出版都供不应求,家翁手书《长寿歌》曾得刊载,得到编者和读者的褒扬。

有人凭着自己的小聪明,稍微有了些小成就就自诩为“无师自通”,但家翁始终认为传承很重要,没有传承也很难创新,创新是由传承做基础的。唐朝的孙过庭有言:“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诚言矣。家翁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向古人学,向造化学;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越前人。他常说: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他在102岁时书写的欧阳修《醉翁亭记》,此文为其幼年所读。某日,他品尝着滁州友人送来的琅琊酥糖,想起了琅琊山、琅琊寺、醉翁亭,想起了欧阳修的名作《醉翁亭记》。此时,小孙子正学此文,念道:“环滁皆山也。”老爷爷也跟着背:“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竟连背十几句不错一字。他兴致很高,还要拿纸来写,一篇洋洋洒洒的绝妙书法作品诞生了。书后张于壁,老人看着高兴:“我小时学的,现在不忘。”又自夸写得还行,能传世。老人去世后,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醉翁亭记》。除欧阳修写此文外,他的弟子苏轼写过,历代书者更多如牛毛,文佳景妙,唯独百岁老人书者罕见,能有此书精妙者更是少之又少。

家翁所书《醉翁亭记》整篇奇逸超迈,气象恢宏,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拙中有巧,平中有奇,提笔如丝,顿如雷击,涩辣不齐,已入化境!

他还写过不少劝学、励志、修身、警示、惜时、健身和爱国、爱民的诗词以及名人联语、儒道佛句。西安碑林、北京圆明园、济南大明湖和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也有他的墨迹。

他还给思想家马一浮、作家端木蕻良、画家张仃、许麟庐、钱君匋和众多的青年后进题过书名,还题过展标、斋名。当许麟庐接到老人百岁时为他题写的“双鹅研斋”时,观赏良久,才激动地说:“师哥的书越写越辣,辣才有味儿,人书俱老,难啊!”

李苦禅有名言:“画至书为极则,书至画为上乘,盖书画不可分离。”这里学问很深,有高深的奥妙。

家翁聚百年之力,日挥夜思,终得书画双臻。书画交臻方为至美,方为得翰墨之真谛。百年沧桑,酸甜苦辣,得德艺寿齐辉,古至今,罕也!

他于书法潜心年久,积功甚厚,虽常书于人,但不争能于书坛。他一向积上等善,居中等名,享下等福,不追名求利,顺其自然。记得在老人去世的前一天,安徽省立医院永先主任和好友松发到病房看望老人说:“您是大画家,出院了北京还请您去画画呢。”老人说:“好,好。大画家不敢当,咱是小画家,大画家让人家当!画画我去。”他对名利清清白白,至死不渝。

他的一生以其座右铭为据:“为人之道,正直为要。顺乎人情,学生自居,师长待人。”这二十余字朴素无华的语句,已镌刻在他的墓碑上,也让后人们铭记!

2021年6月

于明诠《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

从源流到形制,从鉴赏到临创

名家点拨

轻松驾驭临创转换

图文相参

全面领略东汉至隋唐墓志书法之美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

江淮文史2021年3期_江淮文史2020年第五期目录_江淮文史杂志

上一篇: 先秦史专题第一讲.ppt
下一篇: 文史哲的解构意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