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2023年第一季度读书目录:文史系列三十种

2023年第一季度读书目录:文史系列三十种

2023年第一季度读书目录:文史系列三十种2023年第一季度读书目录:文史系列三十种,文物,殷墟,玉器,青铜器,考古发现,读书目录

0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虚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

本书是社科院考古所关于殷墟妇好墓的考古发掘报告,“考古学专刊”的一种。对于研究商代历史与商代考古,本书是绕不开的基础读物。本书最有价值是其中的考古资料,考证方面则比较简单,后来诸家也多有商榷;因为成书较早,图片也不太清晰。应该结合新出论著和图录进行阅读。

02、文物出版社、光复书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编辑:《殷墟地下瑰宝:河南安阳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94年。

本书是一部关于妇好墓的考古文物著作,“中国考古文物之美”丛书中的一册,作者是社科院考古所工作者。本书的一半内容为文物图录,另一半内容为文字介绍。因为出版年代较早,图片清晰度一般。文字部分除了包括妇好墓的发现经过和出土文物的相关情况外,还包括了文物图录中涉及的文物概况,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有不少青铜器和玉器的线描图,让读者更为清晰直观了解文物形制。

03、杨楠:《江南土墩遗存研究》,民族出版社,1998年。

本书是中央民大教授杨楠的一部考古学著作,系统梳理了江南地区考古发现的先秦土墩墓葬。在作者看来,土墩墓从夏商之际出现于浙西南及闽北,至迟在商代晚期到达太湖-杭州湾地区,并在西周前期发展到宁镇地区,一直延续到春秋后期或战国前期,其共同特征是随葬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太湖-杭州湾地区还存在因地制宜的石室土墩墓;其中宁镇地区土墩遗存是吴国遗存,太湖-杭州湾及黄山-天台山以南区是越人遗存,都被楚文化特色的随葬铜器与陶器的竖穴土坑木椁墓所取代。本书考古资料梳理详细全面,但因为成书太久,今天应该还有可以增订之处,对于土墩性质的探讨也较为简单。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参观位于江苏句容茅山镇的江南土墩墓博物馆。

陶文史佣_陶文史_陶文史

04、张永初:《泰伯遗迹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本书是无锡学者张永初一部关于吴国始祖泰伯的著作,主要介绍了陕西宝鸡、江苏无锡和江苏苏州等地与泰伯有关的文化遗迹,以无锡梅里、鸿山等地为主。这些遗迹均来源于后世记录,其中不少还是地方志所记录,真实性自然不可靠,作者史学水平也不高,图书排版还比较混乱,但可作为访古资料使用。有李学勤先生序言比较难得,但其价值也很一般,从中不难看出李老信古观念。本书书号疑为借用本社其它书号。

05、古方:《红粉帝国的幽梦:图说殷墟妇好墓》,重庆出版社,2006年。

本书是学者古方一部关于妇好墓的考古文物著作,“博古架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定位是大众通俗的考古著作,较为简明扼要介绍了妇好墓的发现经过及出土文物,内容比较简单浅显,作为入门读物尚可。本书虽然名为“图说”,但图片均为单色图片,阅读体验一般。

06、曹定云:《殷墟妇好墓铭文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本书是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殷墟发掘者之一曹定云教授关于妇好墓的一部论文集,93年文津出版社的同名著作新版。全书收录了作者从77年至92年关于妇好墓出土金文研究的九篇论文,主要围绕亚其、亚弜和亚启、卢方、竹和孤竹、戈、妇好、司兔母、孝己等出土资料和传世文献的人物作出考释,一些探讨有一定说服力,如认为妇好为子方女;也有一些探讨略显证据不足,如认为司兔母癸的癸非谥号(日名)。总体来说,尽管作者作出的结论猜想成分较大,但问题的提出和探讨的过程仍有价值。

陶文史_陶文史_陶文史佣

07、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本书是李学勤先生一部关于《周易》的专著,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的一种。本书为第三版,内容与初版(长春出版社1992年)、二版(丽文文化公司1995年)完全一致,故内容还是李老1992年的论述。但实际上李老已经对其作出了增订,最新论述为《周易溯源》2006年版,故本书仅有学术史价值,似无再版必要。

08、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本书是西北大学段连勤教授一部关于先秦民族史的著作,“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的一种,主要讲述了先秦历史上北狄族与中山国的历史。本书初版于1982年,是最早关于中山国史的学术专著,在作者看来,春秋北狄分为白狄、赤狄与长狄,中山国来源于白狄鲜虞国,此说目前仍然是主流观点。此书也存在一些明显问题,如对华夏过于贬低,认为狄人侵略中原罪魁祸首是晋献公;如为了调和不同史料的记录,认为春秋楚国司马子期出仕鲜虞,这是不符合史实的。

09、何艳杰、曹迎春、冯秀环、刘英:《鲜虞中山国史》,科学出版社,2011年。

本书是河北师大沈长云教授的博士何艳杰、曹迎春、冯秀环、刘英合著的一部关于战国中山国史的著作,也是目前最系统翔实的一部战国中山国史著作。全书将传世文献、考古资料梳理较好,是研读中山国史绕不开的著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很好辨别魏氏中山国与鲜虞中山国,把魏文侯公子倾当做中山公主;在讲述中山国娱乐生活时,忽略了考古发现的六博;偏向中山国是农耕化的游牧民族,实际上先秦狄人并非游牧民族。作者何艳杰另有《中山国社会生活研究》,曹迎春另有《中山国经济研究》,可以延伸阅读。

陶文史佣_陶文史_陶文史

10、河北博物院编著:《河北博物院基本陈列——战国雄风 中山古国》,文物出版社,2014年。

本书是河北博物馆编著关于战国中山国文物的一本文物图册,也是河北博物院常设陈列的配套图册,“河北博物院基本陈列”丛书的一种。本书收录了河北出土中山国文物的图片,并配有文物信息和文字解读,开头介绍的中山王铁足铜鼎、夔龙饰铜方壶、铜圆壶等“中山三器”价值最高,其它文物则以国史、国都、经济、文化、征战、王陵、青铜器、玉石器等类型排列,陶人俑拜山、金银狗项圈等文物都较为有趣。收录图片较其它图册全,文字解读较为简单。

11、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山风云:古中山国文物艺术》,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

本书是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关于战国中山国的一本文物图册,也是山西博物院一次临展的配套文物图册,因非常设展,故图片不如《战国雄风 中山古国》一书丰富,不少图片也直接照搬该书;文物分类仅有三节,不够细化。但此书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不但图片更为清晰,还为不少文物附上了线图,以及遗址照片、墓葬平面图等。卷首有关于介绍中山国外交与中山国黑陶的两篇文章。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编:《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科学出版社,2015年。

本书是首都博物馆一场临时展览的配套图录,也是大陆第一次以妇好为主题的文物展。本书开头有五篇考古学者的文章,主要介绍妇好墓的研究历程,及其出土文物反映的商代人物、体现的礼制等,相关观点可以参考,但不少问题争议较大,可进一步阅读注释提到的论文。本书主体部分则为临展的相关文物图片,以妇好墓出土文物为主,也涉及了其它一些殷墟文物,每件文物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图片清晰度尚可。

陶文史佣_陶文史_陶文史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艺术博物馆、首都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编:《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玉器篇)》,科学出版社,2016年。

本书是首都博物馆一场临时展览的配套图录,主要介绍的是妇好墓出土玉器。妇好墓出土文物中以青铜器最为闻名,青铜器也是先秦礼器研究的重点。但妇好墓出土的玉器数量比青铜器更多,且是目前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墓葬,代表晚商玉器工艺的最高水准,故本书作为《玉器篇》单独成书。本书主体部分为临展的相关玉器图片,并附有文字解读。后面有五篇考古学者的文章,主要介绍妇好墓出土玉器概况、类型、风格和背后的技术等。

14、顾颉刚著、何启君整理:《中国史学入门》,北京出版社,2016年。

本书是顾颉刚老关于中国历史的一部著作, “大家小书”精装本的一种,系顾老在1966年口述,经何启君整理而成的书。全书主要有中国民族史、经书子书和战国古书、中国史书、杂史、经学和汉学、清代古学整理和考据学、史料学与考古学的结合、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宗教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历代京都和北京小史等十二章内容,每章篇幅不长,内容浅尝辄止;而作为顾老著作,水平自然不低。但也有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是顾老在文章中否认北京是周代燕国都城,但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了这点;第二是作为建国初的作品,明显沾染了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解读中国早期社会的痕迹,如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先后说、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先后说,这些论点在今天已经不太主张了,甚至与顾老建国前一些观点也相悖。故顾老著作的优秀,仍是对传世史料的整理与批判。

15、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北京出版社,2016年。

本书是顾颉刚老关于秦汉思想史的一部著作,“大家小书”精装本的一种。相对于上海古籍社的同名著作,本书缺少附录的《中国辨伪史要略》一篇,故内容较为单薄。书的开头有王煦华先生的前言,简单介绍了顾老生平、疑古辨伪思想的形成、“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意义与本书的写作过程,便于鸟瞰全书内容。本书主要论述的是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如何运用五行思想来改造上古史,从而服务于现实政治,介绍了汉朝是如何由水德到土德又到金德的,太昊、炎帝、少昊又是如何排列入古帝系统之间的。本书观点犀利又语言简练、通俗明晓,可一窥顾老博大精深的史学修为。唯顾老认为《左传》《吕氏春秋·月令》等文献记录的古帝系统,系来自刘歆等人增篡,则需要继续研究;或许本已有之,但在汉初未受重视,经过刘歆等人发挥罢了。

陶文史_陶文史_陶文史佣

16、张澄国:《先秦吴越人物传略》,古吴轩出版社,2016年。

本书是苏州泰伯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澄国主编的一部周代吴越史著作,主要介绍了吴越地区23个人物的生平。因为作者都是地方文史学者,整体缺少审查史料真伪能力,故作品水平较低,甚至把鲁人澹台灭明也收录进去,而大部分记录较少的吴越人物则没有记载。比较有价值的是提供了后世文献中的一些相关内容,可以作为参考资料使用。

17、(清)萧云从原绘、(清)门应兆补绘、董楚平译文:《离骚全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本书是“刻画雅辑”丛书之一,包括清代画师萧云从绘制的版画《离骚图》以及清代画师门应兆绘制的版画《离骚全图》(部分画作系临摹《离骚图》),并附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董楚平《楚辞译注》的相关译文。图作实际上不限于《离骚》,也包括《九歌》《天问》等内容。部分图像亦可作为《山海经》图像资料使用。

18、杜金鹏主编:《玉华流映: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中国书店,2017年。

本书是社科院杜金鹏教授主编的一本关于妇好墓出土玉器的图录,“中国古玉科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开头有五篇短文,介绍妇好墓及出土玉器的大致情况。本书主体部分为相关玉器图片,其中有不少细节图片价值较高。因本书定位为公共考古读物,故每件玉器都附有较为通俗细致的解说词,便于读者了解玉器及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本书定价并不亲民,故整体有些不伦不类感。

陶文史佣_陶文史_陶文史

19、熊剑平:《〈孙子兵法〉史话》,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

本书是国防科大副教授熊剑平一部关于《孙子兵法》的著作,“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的一册,该系列丛书定价偏高。全书分为作者及成书情况、战争观与军事谋略、历史上的流传和研究、战争中的借鉴和运用、战争之外的借用、域外的影响六章,概述了《孙子兵法》一书的内容、思想、研究及影响。内容中规中矩,作为了解《孙子兵法》的入门读物尚可。

20、王进驹、杜治伟:《取经故事的演化与〈西游记〉成书研究》,凤凰出版社,2019年。

本书是暨南大学王进驹教授与其博士杜治伟合著的一本关于《西游记》的论著。本书主要分为《取经五圣的演化》《其他取经要素的演化》《取经故事生成阶段的重要文本辨析》《取经故事的生成阶段划分》《〈西游记〉从祖本到百回本的递嬗》五部分,其中包括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僧取经图册》、《西游记杂剧》和《西游记平话》、《唐三藏西天取经》队戏及朱本、杨本《西游记》等重要文本的专题探讨。作为一本较新的《西游记》研究专著,注释及参考文献均比较丰富,方便按图索骥。但整体来说似无太多创见。

21、陈正宏:《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中华书局,2020年。

本书是复旦大学教授陈正宏一部关于《史记》的著作,“陈正宏讲《史记》”系列之一。本书逐篇讲述了《史记》中的《本纪》《表》《书》的内容,重在文献学方面的解读,可以作为对相关篇章的简要导读。对于《本纪》部分的讲解略显简单,很多问题只是浅尝辄止;亮点是对于《表》《书》部分的相关讲解,这些内容是《史记》比较难懂的内容,也是其它《史记》讲读的著作较为缺乏的。该套书原计划出4本,目前仅出2本,感兴趣的书友可以收听作者的同名音频课程。

陶文史_陶文史_陶文史佣

22、陕西省文物局编:《青铜之乡 礼乐天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安地图出版社,2020年。

本书是陕西省文物局编著的一部关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书籍,“走进博物馆”丛书的一本。本书介绍的馆藏文物除了青铜器之外,还有铜镜、玉器、史前陶器等,并附有精美的文物图片。当然,全书的最大看点还是青铜器部分,尤其是西周青铜器部分,介绍得通俗又细致,非常难得。书末附有《宝鸡市馆藏一级青铜器名录》,也是不错的参考资料。

23、孙家洲:《西汉朝廷“大洗牌”: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后的政治博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

本书是人大孙家洲教授关于西汉政治史的一部专著,主要写的是从吕后执政到文帝登基,刘氏皇族、吕氏外戚和军功集团的三角博弈。尽管全书篇幅不长,但文字简洁明快,属于“大家小书”读物。不少观点有启发意义,但又点到即止,没有陷入阴谋论中,如对刘兴居叛乱原因的分析,指出与刘襄与刘章的先后暴死有关。其中提到文帝与陈平等大臣关于废除株连罪的讨论讨与评价,具有现实参考价值。其中提到建成侯“吕泽”为“吕释之”之误。

24、张西艳:《〈山海经〉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线装书局,2020年。

本书是东华大学副教授张西艳一部关于《山海经》的专著,“东方文化集成”丛书的一种。全书分为上篇传播史和下篇研究史。上篇主要讲的是《山海经》至晚在奈良时代传入日本,并以各种文学和绘画的形式进行传播,明治维新之后开始进行研究;下面主要从文献学、神话学和民俗学、地理学和博物学、比较文学等四方面介绍日本学人的研究。全书介绍了不少冷僻的日本《山海经》相关文献,填补了这一课题的空白,但论述整体过于简单,更多只是泛泛而谈日本情况,缺乏中日传播的对比分析;如其引用马昌仪观点,认为日本《怪奇鸟兽图卷》传自胡文焕《山海经图》就是错误观点,实际上直接传承于明代生活类书。

陶文史_陶文史_陶文史佣

25、鹿忆鹿:《异域、异人、异兽:〈山海经〉在明代》,秀威经典,2021年。

本书是台湾东吴大学教授鹿忆鹿一部关于《山海经》的专著,虽然书名是《山海经》在明代,但讲的主要是《山海经》图像在明代。本书的七章可以视为七篇相当独立的论文,分别讲的是:《臝虫录》在明代的流传,新刻《山海经图》《臝虫录》的明人异域想象,晚明类书中的《山海经》图像,《山海经》中的一目、一足、贯胸神话,元明地图上的昆仑,高丽国的图像与文字叙事,晚明《山海经》图像在日本的流传,附录一篇关于《三言》的图像,也提到了版画家刘素明刊《有图山海经》一书。明代是《山海经》图像的爆发时代,其中不少版本目前流落海外,同时也孕育出了海外的一些版本,本书对于这些生僻的版本多有涉及,也插入了不少稀有图像对比说明,可补充马昌仪《古本山海经图说》的不足;期待作者能在此基础上,撰写出一部系统的《山海经》图像传播史。

26、冶文彪:《论语密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

本书是作者冶文彪关于古本《论语》的一篇历史小说,初版为《人皮论语》(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作者讲述了古本《论语》本来有限制专权的内容,汉武帝及其同伙对其进行抢夺和禁毁,而司马迁、朱安世等侠义之士又进行保护,最终古本《论语》被武帝一伙偷天换日为赝品。本书虽然是历史小说,但不少历史人物都是真实存在,只不过史料语焉不详,而作者用故事填补了这些史料空白,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西汉史实、制度、风俗均非常熟稔。但从历史学角度说,作者推测的情况可能并不存在,因为在孔子那个时代,更渴望的是恢复礼乐秩序,而非限制君权;作者认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语句并非孔子原话,并认为《荀子》《吕氏春秋》一些语句出自古本《论语》,都失之武断;至于《论语》未列学官,是因为汉人认为《论语》只是辅佐经书的传记,并非武帝有意打压。

27、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中华书局,2022年。

本书是北大教授李零关于《论语》的一部关于《论语》的著作,相对于旧版(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平装、2008年精装版)来说,主要在内容上进行了一些修订,并更换了一篇序言。本书除了正文对《论语》逐章逐句解读外,序言、导读、总结、附录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其中包括今人读《论语》基本参考书的点评,可参阅。因本书正文是作者课程讲稿整理而成,所以语句非常通俗易读,没有学究气,这是作者写作的一大特色;但其中谈到不少个人感悟,有些观点过于迂腐,如对知识分子的批评,充满着wg味道。可配合作者另一专著《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谈》进行阅读。

陶文史_陶文史_陶文史佣

28、(明)董说:《西游补:悟空的梦》,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

本书是明人董说一部关于《西游记》的同人小说,在原著火焰山到金光寺之间插入了一个故事,讲的是孙悟空受到鲭鱼精所迷,进入“青青世界万镜楼”的一段经历。鲭鱼实指心中之情欲。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风格在古代小说中独树一帜,马亲王提到本书有关的四个关键词:《红楼梦》、意识流、无限流和OOC。本书开头有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相关解读以及亲王的导读,书尾附有赵柏田先生讲述作者董说的一篇散文。相对之前的版本来说,本书的商业气息明相当浓厚,因为正文部分仅有小说原文,而无古版本的序言和注评部分,亦无底本和校勘说明。目前最佳版本当是李前程《〈西游补〉校注》(昆仑出版社2011年版)。

29、竺洪波:《〈西游记〉通识》,中华书局,2022年。

本书是华东师大教授竺洪波一部关于《西游记》的著作,“中华经典通识”丛书的一册。全书简明扼要介绍了《西游记》,并有国博藏明《西游记图册》、萍乡市图书馆藏《清彩绘本西游记》等彩色插图。也许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本书在本来就不长的篇幅中,专门把《西游记》与现代高科技、网络游戏联系起来书写两节,窃以为没有必要;而真正有价值的《西游记》作者、版本、读法等后三节,则书写过于简单。作者还有一系列关于《西游记》的专著,如其博士论文编订的《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更值得阅读。

30、程义:《吴国史新证:出土文献视野下的〈吴太伯世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

本书是苏州博物馆研究员程义一部关于吴国史的著作。全书以《史记·吴太伯世家》为线索,结合其它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等进行讲解,算是对《吴太伯世家》的疏证。作者认为吴国王室与泰伯无关,系来自淮夷族群;全书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较多的出土文献,尤其是吴越金文,并列举了各家观点及分析,就算只是涉及到的其它国家,作者也往往引用金文讲解。然而缺陷也比较明显,即对传世文献的引用和辨析较少,如其列举了《吴世家》中夫差取番和《左传》中太子终累俘潘子臣的记录,但没有进一步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在讲述吴晋黄池会盟时,对于《吴语》的记录也只字未提。总之,该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陶文史_陶文史_陶文史佣

上一篇: 《文史专家》:郭德纲和大家聊古代大富豪范蠡的烦心事
下一篇: 港台近期国学类学术讲座展览(一)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