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政协报》全文发表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的文章《高校人才培养要和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对接》。李和平在文章中建议:
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建议国家大力发展理工农医类高校和专业,适度发展师范类高校和专业,持续压缩文史财经类招生规模。不再审批师范、医学、公安司法类高职院校和专业,此类院校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逐步升格或并入本科高校。
事实上,国内TOP级大学针对文科建设工作于2021年就曾提出:要控制学科规模;要压缩博士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图|大学文科工作会议上提出:控制学科规模;要压缩博士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尴尬的文科处境
在强调实用主义的当下,文科教育俨然成为一种“极其昂贵的精英级别的奢侈品”。
“文科无用论”甚嚣尘上,然而,正是那些不能直接转化成社会生产力的诗词歌赋、舞蹈美术,和对自然人事的思考,恰恰关涉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连一个铁钉都要进口的状况下,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现在的“基建狂魔”,离不开理工科的发展和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口号,塑造了几代人对于自然科学的热情。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时代对文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立一种具有全球视野与“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新文科教育体系,对于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新文科
在传统的分科体系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界限分明,甚至壁垒森严。在知识更迭、学科交叉融合加速的今天,这种人才培养机制和学科发展模式的弊端日渐凸显。
在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新文科建设宣言》重磅发布。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会议上表示,文科建设不仅影响文科本身、影响理工农医教育,更影响高等教育全局。
新文科正是强调要用广博的学术素养来开拓学术视野,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人文日新
文科,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按照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除了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基本上都可纳入“文科”范畴。
文科占学科门类的三分之二,占专业种类和在校学生数的半壁江山。
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已成为走好中国高等教育卓越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重中之重。
2018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其中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原先数学、物理学等基础上,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
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加快推动“四新”建设。
“新文科”格外追求“学科融合”,从分科治学走向学科交叉,所谓“新文科”就是破除学科壁垒走向各学科“大融合”的文科。
破除壁垒,走向学科“大融合”,已是未来学科发展的大趋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