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论坛】新时代盛世修文的四重逻辑‖成飞

【论坛】新时代盛世修文的四重逻辑‖成飞

【论坛】新时代盛世修文的四重逻辑‖成飞欢迎关注“方志四川”!新时代盛世修文的四重逻辑成 飞 盛世修文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关系深远的内在联系

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文化中大量珍贵典籍版本遭受劫难、流布海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抗战炮火下中华典籍饱经战乱,中国共产党没有将古籍束之高阁,一直在“用好”“护好”古籍上下功夫,展现出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开始积极收集沿途史志文献。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潜心攻读马列主义著作的同时,还认真研读历史典籍。1941年8月,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时,明确要求“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传承中华文脉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出版《列宁选集》《毛泽东论文集》等,努力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金种子”。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盛世修文的新起点,党中央把文献整理作为一项基础性文化工程,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实施中华大典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对《资治通鉴》《永乐大典》等一系列大型古籍进行修复、校注、出版、影印、翻译、缩微复制,使一批珍贵古籍版本得到保护。自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性实践,是百年党史的历史见证、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具象文化载体,十分清晰地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革命年代最艰难的时刻,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举步维艰的阶段,始终有意愿、有能力保护好、利用好文史典籍资料,不断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汲取历史智慧的精华养分,为盛世修文聚集最大限度契合时代诉求的实践经验。

上一篇: 新年献礼|30种精品好书伴你走进2019
下一篇: 全国政协常委提议——压缩文科规模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