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来源:爱济南

来源:爱济南

来源:爱济南杨存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听了刚才几位前辈老师的发言,觉得自己没有更多的意思要表述了。这里,还是要把我的这种心情表达一下吧。

杨存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听了刚才几位前辈老师的发言,觉得自己没有更多的意思要表述了。这里,还是要把我的这种心情表达一下吧。

之一:济南研究与济南侯氏家族

首先是,祝贺校订本《济南泉水诗全编》出版发行,并且,对这套书的两位编者侯林先生和王文女士,表示敬意,也对这套书“牵连出来”的侯琪先生、侯环女士,表示敬意。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山东师范大学是驻济的一所高校,作为驻济高校文学院的教文学的老师,时常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济南的文学是怎样的?

济南是天下泉城,关于济南的泉,济南的诗,济南的文学,你知道多少?说真的,我还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非常惭愧!然而,别人会不断地问到这些问题,我们无话可说,甚至无地自容,你去吹牛,你了解多少济南文学?我是1980年来到济南,来到当时的山东师院中文系读书的,到现在已经超过40个年头了,在济南待了40多年的时间,别人问我,关于济南的文学你知道多少,我无以应答。

校订本《济南泉水诗全编》的出版,为我们济南的文人们做了这个功课,所以就此来说,尽管现在只是做了泉水诗的一个门类,但它足以让我们在济南从事文学研究、文化研究、文史研究的人——感动且安慰,好像早该有这样一个东西出现。

因为济南是泉城,济南的灵魂在泉,而诗歌是文学的灵魂,也就是说作为济南灵魂之灵魂的济南泉水诗,她就是济南文化的一个亮丽名片呀!所以,《济南泉水诗全编》的出版发行,我觉得非常之及时,堪称一个重要的文学研究成果。

济南文史课_济南文史杂志_济南文史

书影:校订本《济南泉水诗全编》

其次呢,是我孤陋寡闻,我也是第一次通过这样一套书知道了济南有一个这样的侯氏兄弟,一个关于济南文化的侯氏兄弟,一个由侯氏兄弟和他们的子女学生构成的“侯门”,侯氏家族。

不管在座的诸位知道得多么早,不管“济南二侯”成名多么早,应该说,济南侯氏文化家族,也就是以侯琪、侯林、侯环为代表的侯氏文化家族,对我来说,是如同刚刚走入济南文化人的视野一般。而且,我相信,济南从事文化研究的,还有好多人不知道,像我原来一样。

这部书呢,使这样一个文化家族“浮出水面”了,使得我们在济南从事文化研究,文学研究,学习济南文学、文化的人,看到了这样一个家族,认识了这样一个家族。

在作者里边,尤其应该提到的是王文女士。两位侯先生带出他们的女儿或侄女,这不奇怪,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学术奉献精神和对文学对济南的一往情深,感动、感化到更多的中青年学人共襄盛举,我认为,这是这套《全编》出版传达出的更重要的东西。

济南文史杂志_济南文史_济南文史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侯家兄妹在大明湖上

因为我们既然都是学文学、学文化的,我们就不能指望老是侯氏兄弟来弥补济南文化的不足,我们都有这个责任。所以从济南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说,王文女士,尤其是她在电视台工作,她能够去搞这样一种文献整理,真的令我们肃然起敬。现代的世界太丰富多彩了,从事文献研究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所以,我希望,包括我们的学生在内,大家要向她学习,济南的文化光靠老济南还不行,是所有济南人为济南文化而自豪而创造,为济南文化而奉献,这样,济南的文化才会越来越繁荣昌盛,才不会变成老古董。所以我觉得,这部书的编者的这样的一种组合,似乎给我们一种启示,这是十分可喜可贺的事情。

济南文史课_济南文史_济南文史杂志

王文执导《硬汉主播团》现场照

近年来,我从《风香历下》,从微信朋友圈里边看了许多侯氏兄弟及侯氏父女关于济南山水、济南园林、济南文物掌故这些方面的文章,特别是从审美的角度去解读济南的“审美济南”系列作品,我读了以后,我跟志华兄联系,我说:这两个侯老师不得了。他说:那可不,那是大家。我说:我不太了解他们,但他们的文章,是少见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说真的,我们去看报纸的文章,看微信的文章,五花八门、色彩纷呈,但是,真正在专业性和学术性上可靠的东西,并不是特别多。但侯林先生及其女儿侯环,他们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呕心沥血之作,不是轻易拿出来的,因为从措辞上,你就可以看出来。

济南文史_济南文史课_济南文史杂志

侯环所著《鹊华意象的当代意义》《华不注:千年一梦水中山》

亦因此,这一部书,《济南泉水诗全编》,虽然我是刚刚拿到的,我还没有细看,但是凭我看过的他们的数十篇文章,我敢说,这部书是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学功夫、训诂学功夫、考据学功夫和版本学等功夫之上的,有各种历史文化和史学、诗学知识作为背景,才会有这样的一套书编出来。

这是因为,不是说我要找关于诗的东西,我看的就只有诗;我要找关于泉的,我看的就只是泉。我们所有的人大概都知道,没有非常深厚的文史功底,你是没有办法写出某一篇文章来的。那据此呢,我断定这一套书的学术价值,断定这套书所体现出来的学术功夫,后来也了解到两位侯先生是多年里非常痴心,而且经受过这种专业训练的,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编辑工作,他们都成就卓著,因此为这套书的学术价值、专业性,就增添了一个可信的砝码。因为通常我不看书的名字,我先看作者的名字,才决定我要不要读这个书,要不要买这个书,如果一个可信任的作者写的书、编的书,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一个不可信的作者,不管他的书选题策划有多好,都很难保证他的学术质量的。

之二:泉城培育山师,山师培育文化,文化培育泉城

另外,我们要为这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这展示了一种办学的新的思路。

这套书的前言,刚才书文院长谈到,有“泉生水,水生文,文生济南”,好像我们也可以用这句话套用一下城市、大学和文化的关系:泉城培育山师,山师培育文化,文化培育泉城。

通过这样一种大学和城市、城市和文化互相滋养培育的关系,我们发现,研究济南诗歌、济南文学,是济南的需要也是大学的需要,更是一个现代城市形象塑造的需要。一个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的文学院,不去研究省城济南的文学,不去研究关于泉城泉水的诗歌,这合适吗?或者说:我们作为济南的文化人够格吗?

济南文史_济南文史课_济南文史杂志

杨存昌教授在《济南泉水诗全编》研讨会上发言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有一门选修课就是关于《南京诗精读》的。开课人是他们的院长高峰先生。当时我去了南师大,他给我拿出一部一百多万字的《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我接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想他心里一定在说:你们山东师大文学院恐怕还没有一本《济南文学演进史》吧?

所以说,文学院,作为大学的文学院,要加强地域文化地域文学的研究,加强住在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学的研究,它过去承担了这种责任,以后更应该明确承担这种责任。

历史是一面镜子。写济南、研究济南文化的,有不少著名的学者、作家、诗人。比如说,老齐鲁大学的老舍先生,山东师范大学的余修先生、严薇青先生、孔孚先生,济南教育学院的徐北文先生,在座的的李伯齐先生……等等,还有,我们有一位一辈子生在济南、住在济南、工作在济南,孜孜不倦地研究老舍及其作品,整整研究了一辈子老舍,却在山东师大默默无闻,等他退休之后,才被南方的大学作为学科负责人,作为特聘教授聘去的——

(李掖平教授插话:对,这是山师大中文系的张桂兴老师。)

应该说,山东师大文学院在济南文化和济南文史研究方面,是有底气的。我还没提历史学方面,比如我们历史文化学院的著名学者安作璋先生对于《山东通史》《济南通史》的研究等。

济南文史课_济南文史杂志_济南文史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在山师大文学院合影

我只是说做得还不够,我认为,我们山东师大去研究济南文化,文学院去研究济南文学,不是给济南做了工作,而是,第一,这本身就是我们的本分,第二,这本身就是现成的教育资源之一。

我知道济南一些中学开语文校本课程,就叫济南文学,这些教材我们的老师也参与编写了,也就是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一个在济南读中学的学生,读着关于济南的文学、济南的诗歌长大,和读别的地方的书是不一样的,谁是作家谁是诗人?不光有李白、杜甫,不光有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还就有我们济南人,无论是豪放派的领军人物,无论婉约派的领军人物,无论现代小说的巨擘,新山水诗的开创者,无论是著名书家画家,我们济南都有,我们有什么不利用这些资源的理由呢?

刚才志华老兄进来以后有一个不满意,说是把窗帘关得严严的(为了拍电视新闻录像的原因),外边风景什么都看不见了,我有同感,我觉得庆祝《济南泉水诗全编》出版的研讨会,至少可以到山东师大怡园的“映月亭”去开。

我们文学院原来是分开两块的,本科生在长清校区,研究生和老师在千佛山校区这边,我们就一直努力说服校领导啊,文学、历史这些学科放到长清,放弃了很多教育资源。但是要迁回来我们也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本科生说,千佛山校区啊全是旧房子,长清都是新建的,他们不想回来。当时我说孩子们,上大学可不是为了在宿舍睡觉的,还模仿郭沫若做了一个对联,给他们描绘文学院人回迁团聚后的形象和底蕴: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斯人在千佛山下文化路上垂杨深处丁香丛里风流儒雅

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文章追稼轩豪放易安婉约唐宋气韵汉魏风骨化成天下

还有个横批:斯文在兹。

我说中文系的人们,在这种幽雅环境里生活一年,所受到的文化滋养和文学熏陶就胜读十年书。我就给学生讲我们为什么要回去,我说就冲这一幅对联,你就应该回去,因为在全国任何一所高校读文学院学习文学,你都很难找到像山师大千佛山校区这样一个环境。那么济南的诗、济南的文学,济南的文化,不就是我们大学最重要的最亲切的最可靠的教育资源吗?把一个学生放在这个地方住上四年,他(她)出来都会文雅很多、风流很多的,更别说我们的诗词文赋各种课程的开设了呀。

《全编》的出版,更为我们检讨利用这种资源,提供了可靠、详实又方便、快捷的工具书。

之三:《济南泉水诗全编》的后续工作

最后,我也提一下,今天的学术研讨会可喜可贺,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或者说,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新的开始。

侯琪先生在《济南泉水诗全编》的“序”里边提到,作为这样一套书,它一要全、二要真。那我说呢,在全和真的方面,我们一定还有工作可做,尽管侯先生、王女士已经倾注了最大限度的心血,评论也说:十年磨一剑,实际上,何止十年磨一剑啊,学术史上是一个人一辈子为一本书,所在多有;当然不一定具体到哪一本书。比方说,济南文化是一本书的话,侯氏兄弟和年轻的学者们都在共同完成这一本书,甚至一个人一辈子也没有办法完成一本书,从这个角度来说呢,这个“全”是无尽的,就像历史研究,前期文明研究,一个新的考古发现,就是又一次的开始。

济南文史课_济南文史杂志_济南文史

杨存昌教授与侯林先生、王文女士合影

《济南泉水诗全编》目前收录的是清代的济南泉水诗。清代是个很特殊的时代,清代诗人和诗歌的数量比唐代多得多,有许多别集,许多未刊刻本,许多四库未收书出现了。还有,清代和近代几乎很多文化家庭,在上一辈人去世之后,下一辈人手里都有他们先辈的文集或者诗集,作为家庭财产传授着。这样的书我们在搞文化调查的时候,曾经亲眼见过。这样的书,除了在后人手里,到哪儿也找不到它。所以,这个“全”,不是否定这样一部书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而是说这本身就是个无底洞。那“真”更是这样,学术研究永远没有结尾,真理永远是在我们靠近它的过程里,所以,我们也会不断地发现新的佐证去纠正我们过去的认识。

我想,在侯琪先生两个字之外再加上个“美”字,因为谈诗不谈美是不行的。但不是针对已出版的这套书,而是重申一下守森老师那个提议,作为这套书的后续工作吧,就是关于济南泉水的诗,除了“全”“真”,这套书已经做到了的之外,我们可以继续做的一件事情,是:美,它要体现出这种美。所以全唐诗四万多首,而唐诗三百首,则流传得非常好,我觉得《济南泉水诗全编》不一定也搞出三百首,为济南文化,为济南市,也为我们所有的文学爱好者选出30首。

(李掖平教授插话:七十二泉七十二首很好了。要精选。)

济南文史_济南文史课_济南文史杂志

杨存昌教授主编《中国美学三十年》(上下卷)

是。如果这样,再进一步加上诗作的赏析,加上各种文化的加工,各种呈现方式和传播手段,才能真正家喻户晓、美美与共。你选的少了,济南的中学生们才会随时告诉你,关于济南的三十首诗我是会读会背的,那这套书就走向了一个推广、普及的阶段。实际上就是袁忠岳先生提到的那个“复活”,“复”,不仅仅是复现,要让它活在我们的口中,活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才行。因此《全编》的学术价值乃至普及推广价值,也许会更重要的吧。

最后一句话,再出发。现在是清代卷。第二步可做的工作就是,清以前的和清以后的济南泉水诗,说不定,将来济南当代的泉水诗就给你们收编进去了,就是让这个《全编》名副其实!相信侯先生他们正在做这个工作,那另一个方面呢,现在是关于泉水的,还有关于山的,关于湖的,关于河的,都可以这样去做,搞成济南历代山水诗全编。所以说这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工程,还有呢,现在是关于诗的,还可以有关于文的,还可以有关于小说的,还可以有关于戏剧的,这样济南文学就越来越全了。

我们要表示的就是,让更多人加入到文化济南研究和建设队伍中来。我们讨论过人生价值问题,什么叫价值:“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对于我们文人来说,可能就做这点事,还算是可做的,和不朽有关系的事是意义最大的,最值得做的。所以我要再次对本书的作者对于济南文化研究的贡献表示敬意。

(孙书文院长:侯林老师兼职来做山师大的教授,应该把兼字去了。刚才杨老师都说到侯氏文化家族,王老师您是属于侯氏文化家族的一员啊,是侯老师的学生。这里边还有你们的好多好多事情可做的)

(李志华先生:下一步侯老师到山师当教授,就研究泉水学,泉城泉水学)

(孙书文院长:济南诗精讲,济南泉水诗精讲。都是很好的)

(来源:风香历下本文为杨存昌教授在《济南泉水诗全编》学术研讨会的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上一篇: IWC与凯文史贝西 共庆“小王子”70周年
下一篇: 山东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主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