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类专业有热有冷
文史类专业几乎是各综合类院校必有的科目。从中山大学往年的录取情况看,文史类的专业热度一般,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不高,第一志愿报考文史类的考生也不多。近两年该类专业中法学的热度稍有降温,汉语言文学的热度有所上升,但对比该校热度最高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来说,其数字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历史学、考古学、哲学等专业则依然处于低温状态。
哪些是文史类的热门专业呢?采访中,各高校招生办负责人纷纷表示,文史类一般没有热冷之分,如果一定要区分的话,法律、新闻、广告专业这几年较热门,哲学、考古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则相对冷门。但这并不表示文史类专业正走向低谷。
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朱老师介绍,该校的中文系这几年处于升温状态。如去年该系计划招生210人,录取第一天就完成了任务,而且全是第一志愿考生。今年的招生人数目前虽未确定,但估计和去年一样,不会有太大变化。
另外,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处长曾志新也表示,为摆脱华工以往重理轻文的形象,该校正往综合院校方向发展,文史专业在该校很受重视,报考情况也不错。今年华工新添了16个专业,其中文史类(新校区)增加了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旅游管理学等专业。
年出路大不如前
近案例1名校毕业生也难找工
某名校中文本科毕业生小方满怀信心地走进年初的人才市场。“凭自己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两年工作经验的优势,找一份月薪3000元左右的工作应该不难吧?”然而,几场招聘会下来,小方的信心已失去一大半。放眼望去,超过一半的用人单位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写满了招聘职位表,其中尤以计算机、通讯专业的人才“买家”最多,“出价”最高。她好不容易才在一些招聘表的底端看见了行政助理、文秘、公关策划、编辑等职位名称,期待着挤上前去递交简历,对方往往不冷不热地问一句:“有在某某行业工作的背景吗?”招聘网站和报纸上的招聘信息也大抵如此。“我真恨不得退回去选个理工类专业死活读完,现在随手一抓便是工作。”小方恨恨地说。
案例2学哲学的只能转行?
哲学系毕业生小张,目前仍在紧张找工作。他表示,学哲学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希望能找到对口的工作,但因为哲学专业实用技术性不强,找工作十分困难。“我的一些同学后来改行做公务员、保险、金融和律师的都有。”为此,小张十分迷茫,不知自己这4年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将来该怎么办。
现在,关于“文史类专业是否可有可无”的争论此起彼伏。从招聘市场看,近年来文史类专业的出路确实大不如前,毕业生们正面临就业新挑战。
从人才市场的招聘供求排行榜看,文秘专业人才仍供大于求,文史哲类专业人才面临空前挑战。人才市场专业人士称,从整个市场的总体状况看,文史哲类毕业生是供大于求,学历需求结构也极不平衡。据了解,哲学、历史、社会学等专业是近年来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在一个大型招聘会上,一家小公司的市场调查员工作,竟有大批文史哲类毕业生前来争夺,且开出的月薪都在1500元以下,可见他们求职之难。
专家认为,文史类毕业生自身人文素质不高,自然科学知识缺乏,且社会需求呈减少趋势;另外,专业面过窄,与社会要求有差距;学生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不足。这些都导致文史类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处处碰壁。
学历史也有专业优势
热门专业的求职大战尚且正酣,不太热门的文历哲专业学生该如何锁定自己的目标呢?
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小王认为,历史学的学生找工作也有自己的优势。因为专业的原因,历史专业相对比较冷门,很多同学反而比较能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踏实做事,心浮气躁的毛病相对少一点。而且,“我相信‘读史让人聪明’,学历史的人思考问题有他的纵深感,因此较能全面客观,对大局的宏观把握也比较到位,相信这些素质正是现代单位需要的。”
人才市场专家马小姐也认为,虽然目前文史类专业签约率较低,但就业面并不如人们想像的狭窄,有时反而过于宽泛,让学生无所适从,就业市场上“骑马找马”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毕业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常常左右为难———是考研深造,出国发展,还是找一份工作?找工作是应聘大企业,参加公务员考试,还是进入教育界谋求发展?这种左右为难往往导致很多大好机会流失,最后处处落空。
此外,用人单位对文史类学生的考核往往比理工类学生复杂。除学习成绩,还要看其气质、口才、公关能力等综合素质,面试也往往多达3-4次。诸多客观因素制约,使得文史类专业毕业生签约较晚。
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朱老师介绍,该校中文系的初次就业率是83%,最终就业率达95%,而且大多数是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如公务员、广告、师范等工作。他认为中文系的市场还不饱和,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前景很不错。
进入媒体是不错的选择
记者从近几年各高校文史类专业毕业生走向看,很多毕业生已不再局限于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正逐渐拓宽就业新路子。
资料显示,近两年文史哲专业毕业生约有25%选择去电视台、广播台、报社、杂志社等新闻单位做记者或编辑工作,约10%选择到人事局、教育厅、公安局等国家机关做公务员;有些选择考研,研究生毕业的则多选择到其他高校、中学或科研机关继续从事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剩下的同学则分布在广告公司、咨询公司、投资公司、外服公司以及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目前在广州某媒体做编辑的小白毕业于哲学系。他认为,学文科的不可能从事比较专门的工作,去一些大公司、大企业应聘也没有优势。反过来说,文史专业出身的毕业生文字功底扎实,分析问题思路清晰,进入媒体是不错的选择。小白认为,虽然他不是新闻专业出身,但他学的哲学专业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看问题的方法,思辨能力强,考虑问题深入,因此在职业发展中后劲较足,潜力较大。同样是做记者跑新闻,新闻专业的同学开始时可能上手较快,哲学系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后,往往能做得更出色。所以在哲学系的校友录上,总不乏一些社会责任感很强的名记者。
专家意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T”型人才
就业指导中心张老师认为,面对目前的人才需求形势,文史类专业毕业生除了无奈,只能在自身下功夫来努力适应它。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招聘学生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有82.7%的单位将之排在了第一位,其次是专业(71.7%)、学历层次(43.4%)、学校的知名度(30.5%)和性别(5.8%)。由此可知,与专业是否契合相比,个人综合素质对就业起的作用更大。
文史类学生首先应看到自身的不足,在大学期间便要未雨绸缪,及早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T”型人才,既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又有广博的知识,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