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所谓“执我之笔,写我之城”,作家乃一个人文城市的知己,城市则为作家关怀的对象,二者相得益彰、相思到老。随着日前青岛市文联公布了青岛市第二批签约作家10人名单,一批代表青岛文学新势力的中青年作者进入到公众的视野。
从张黎艳(笔名“雨桦”)、刘宜庆(笔名“柳已青”)、陈亮、卢戎(笔名“鹿茸”)等曾入选第一批签约作家的老面孔,到刚在文坛崭露头角的80后女孩于潇湉,他们的知名度或许并非显赫,但以赤子之心关照现世的诚意却昭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化作一道道饱含人性光辉的阳光,照亮每一颗善感的心灵,成为这座城市绚烂的文化底色。
小说作家雨桦:
文学应承载普罗大众的悲欢
千禧年之前,雨桦还在外资企业从事办公室行政,那时她已创作发表了不少小说,但与工作发生了冲突,权益一番,辞掉了工作。全职写小说十五六年,初衷不改,就是希望写出普罗大众的喜怒哀乐,“尤其是那些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们”。
雨桦的人生旅途有二十年是在农村度过的,2012年她回东北农村采访一个多月,发现那里的物质环境与二十年前并无二致,变的只有传统价值观的衰落和人际关系的恶化,这给了她很大的触动。于是她从一个农妇与其女儿的命运为蓝本,写了部名为《我承认我是……》的小说,发在2016年第一期《芙蓉》杂志上——某乡村农妇因女儿上大学缺学费,到村支书家借钱,但被告知的交换条件是“女儿上完大学后要与村长儿子成婚”,农妇短期凑不齐学费又无法接受这种苛刻的条件,只好跟村支书商议,约定到时还两倍的价钱,但后来钱还清后,却受到了村支书一家编织的谣言的困扰。
这部小说是雨桦创作的“东北人在青岛”系列小说之一,农妇跟随上大学的女儿来到青岛,客观上脱离了来自家乡的评价体系,但精神上的“余震”仍然不绝,仍然挣扎在谣言的泥潭中。但与刘震云小说中的“李雪莲”一再申明“我不是潘金莲”不同,这位农妇最终“我承认我是……”,以此消解生活砸给她的苦难。
雨桦说,自己年轻时写小说就是凭着心情和感觉,没有想的太多,但到了中年后,希望多写一些关照社会问题的作品,尤其是底层人的生活。“尽管他们并非是传统意义的‘社会中流砥柱’,但他们代表的是普罗大众,我愿意关注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冷暖、悲欢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足以激荡每一个人的心灵。”
“前几年我去湖南的山区,当看到有些孩子伸着小手向你要钱时,你的心里只有难受。”雨桦说,如果是成年人贫困,那么他应该为自己贫困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们毕竟有能力去改变一些东西;但孩子们没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就需要去想一想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作为一个写作者,她希望在小说中揭示这些现实。
“普罗大众是历史和社会的缔造者,但史书在时代变迁中往往把他们遗忘了,这时候文学的使命就凸显出来了。”雨桦如是说。
散文作家春秋:
在一砖一瓦中窥视生活的本质
春秋(本名“张金凤”)现在是胶州市第七中学的一位教师,传道授业外,几十年笔耕不辍。从事了多年的诗歌创作,2014年她回归散文,风格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她喜欢孙犁、汪曾祺、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因为“写意中有着淳朴的力量”,所以她不满足于记录生活,而是努力从中窥见生活的本质、生命的哲思。
她的作品《锅灶》获得孙犁散文大赛二等奖,里面的文字就颇能看到这种志趣——“若事情办砸了,糟糕到极限,就说这次砸了锅了。全力以赴,倾尽所有去办一件事情,最到家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砸锅’就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不到万不得已,那口锅是万万不能砸的。若要现世安稳,就好好地守候一口自己的锅吧。”
以一个寻常的物件作为沟通现世与精神世界的“灵媒”,看似闲笔却颇有一番《浮生六记》的风味,这也是散文的境界一种。从《锅灶》《胡麻的天空》《瓦罐》到《空碗朝天》《窗上流年》《怀念棂的窗》,简单的一砖一瓦一瓶一罐串联起了山东大地上的人与事儿,并把很多人生思考融入其中。春秋说,“现在怀旧的文章太多了,但感怀的方式有很多种,记录怀念的写实是一种,感悟百味的写意也是一种,后者能看到更深一层的东西,散文就是其很好的载体。”
春秋说,自己上大学后就已经很少回乡村了,但笔下依旧都是乡村里的事儿。“可以说,我的散文只有故乡这个意境,但写的不尽是我的故乡,而是一个广义上的中原乡土,比如胶州很少有山和丘陵,一马平川,我的散文中也有这种较为开阔的风格;但山东其他地方的人,看了文章,也能感到一种故乡的共鸣。”
现在春秋的散文创作又拓展了一个领域,就是汉字文化的挖掘。机缘也挺有意思:有一次她写作时盯着几个汉字愣神,用一个作家的想象力去猜想一个个象形字背后,发生了哪些故事,后来查了资料,与自己的天马行空有了对比,形成了映照,于是就写了一篇《一字藏千机》,发表在《北京文学》上。“没想到反响很不错,于是就希望从汉字中再深挖一些中国的哲学思想。
儿童文学作者于潇湉:
将文史哲嵌入成长小说的体系中
于潇湉是第二批签约作家中唯一一个80后,能在岁月的流逝中仍然保持童真之人是幸运的,于潇湉在向记者解释自己的名字时流露出了这份喜悦:“‘潇’代表春天的下雨天,‘恬’则形容水流的平静清澈,于则是通“鱼”——父亲希望我如一条小鱼在水流中游弋,自由自在,并且非常幸福。”
虽然于潇湉一直在从事儿童文学方面的创作,但中间也尝试过不少写作方向,“一开始以写童话故事为主,后来发展到幻想小说、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基本上把儿童文学的主流和热门的门类都尝试过了,最后发现比较适合我自己的就是成长小说和幻想小说。”其中成长小说是中国儿童文学体系中较为欠缺的一种类型,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的《草房子》被视为其中的代表作,该作品获得安徒生文学奖后,“儿童文学不代表幼龄读物”的概念被广为传播和接受。“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一领域挖掘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于潇湉说。
于潇湉正在创作的一部成长小说就颇有这种“野心”。“这部小说以青岛为背景,以德国在青留下的一些建筑为地标性线索,将一些历史事件融入到儿童生活中,并采用闪回式、串联式的技法,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完整地表现出来。”
“我比较喜欢历史、哲学,也非常钟意建筑学,特别是青岛的一些老式建筑我都研究过一段时间,这些元素我都会放在这部小说中。”于潇湉说,此作试图将文史哲嵌入到一个大的写作体系中,运用了她以前从来没有涉及到的写作风格,现在已经进入到收尾阶段,小说大约在2017年2月份完成。
当然,这部小说的故事线索也与于潇湉本人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小说的主人公和我一样,出生在青岛海洋大学老建筑中,那里不仅是我出生的地方,还是我创作的源泉。
对于于潇湉来说,能够将自己的爱好和工作结合到一起,就是“最完美的境界”,与文联签约后,她愈发觉得这种境界离她越来越近。“创作就是我生活的动力,来到这个世界,一生能为一件自认为有意义的事儿奋斗,不虚此行。”于潇湉说。
新闻链接:青岛市文联第二批签约作家简况
张锐强:1969年出生。自由撰稿人。中国作协会员。曾为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小说《钱眼》,小说集《在丰镇的大街上嚎啕痛哭》《十字绣》《泥土里的阳光》等。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以及各类年度选本转载。曾获第二届齐鲁文学奖、《中国作家》第七届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张锐强的小说视野开阔,或纵穿古今,气势恢宏;或聚焦乡土,温婉曲折;直击心灵,发人深思。
张黎艳(雨桦):1970年生,自由撰稿人,中国作协会员。曾为青岛市文联首批签约作家。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广州文艺》《江南》《黄河文学》等出版、发表作品800余万字。雨桦的小说具有箴言式的叙述风格,质感朴素而灵动,故事情节淡化在人生哲理的思辨之中。
侯春茹(方如):1972年生人,自由撰稿人。中国作协会员。曾为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黄河文学》《芙蓉》《作家》等发表、出版 120万字,曾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黄河文学》双年奖二等奖等。方如的叙述平静之中饱含着激情,细腻而生动,充满着亲和力,她善于洞察平凡人的情感角落,从中捕捉那些逸动的涟漪。那些错落有致的长短句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丰饶的空间。
王占筠(阿占):1970年生人,《青岛晚报》副刊部主任编辑。山东省作协会员。在山东画报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光明日报》《散文百家》《山东文学》等出版、发表200万字。曾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散文类一等奖等。阿占的散文仿佛从海上驶来的白帆,带着一份灵动与优雅,透着岛城女性的智慧与敏锐,把内心炽热的爱融入到富有创造性的语言之中,温暖读者一颗颗真诚的心。
刘宜庆(柳已青):1972年出生。《半岛都市报》文艺部主任,山东省作协会员。曾为青岛市文联首批签约作家。在江苏文艺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周刊》《黄河文学》等出版、发表200余万字。曾获《名人传记》创刊30年十大优秀作家。刘宜庆的散文善于从特定的历史进程中挖掘出人物的真实面目,以及他们对历史千丝万缕的作用力,以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将历史的正能量注入读者的血脉。情感真挚,志存高远。
张金凤(春秋):1973年出生。胶州市第七中学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在《人民文学》《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发表100多万字。曾获第二届孙犁散文大赛二等奖、首届林非散文奖最佳组章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张金凤的散文糅合了世间冷暖的大情怀,但又不乏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致入微。温暖的笔触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读者的心灵,将万般情感归于平静的陈述,耐人品咂,回味无穷。
张桂芬(小西):1974年出生,中国作协会员。在《诗刊》《人民文学》《诗选刊》《星星诗刊》等发表16万字。曾获中国作协《诗刊》社“伊帕尔杯”全国爱情诗大赛优秀奖、首届诗刊社“茅台杯全球诗歌征文大赛”优秀奖、中国第三届红高粱诗歌奖等。小西的诗歌坦然纯真、含蓄深邃,她始终在安静地写诗,写安静的诗,诗意的关注、同情与爱弥漫于诗行之中。
陈亮:1975年出生。自由撰稿人。中国作协会员。曾为青岛市文联首批签约作家。在《诗刊》《诗探索》《诗选刊》等发表诗歌作品80余万字。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首届中国李叔同诗歌奖”、“中国十大农民诗人”称号,参加第30届“青春诗会”。陈亮的诗歌沉着、凝重而不乏深邃的情感,对大地的敬重,对万物的爱,使乡村在诗句中复活。
卢戎(鹿茸):1971年出生。自由撰稿人。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曾为青岛市文联首批签约作家。在《中国作家》等刊物上发表、出版110余万字,作品被《中国作家》编入多种报告文学选本。卢戎的报告文学眼光独特、视野开阔、思维敏锐,尊重历史和现实,善于在社会问题初露弥端之际将它捕获并予以艺术地呈现,给人们以鼓舞或警示。
于潇湉:1982年出生。供职于青岛出版集团。山东省作协会员。在吉林人民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出版、发表80万字。作品被《儿童文学选刊》等选载。曾获2014年冰心儿童文学奖新作奖。于潇湉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将美好的爱与希望植根于小读者们心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