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还是保,这幢老楼的命运牵动众多黄山市民的心已经一年多了。
这是一幢有60多年历史、建在市区核心的苏式建筑,曾用作屯溪市人民委员会、休宁县政府、徽州行署文化局等单位的办公楼。在近年启动的黄山市屯溪老街改造提升项目中,这幢老楼被列入拆除范围。
自从2017年9月被《新安晚报》等媒体报道后,作为“最后的徽州行署符号”,这幢两层青砖老楼的命运,就一直牵动着黄山市乃至安徽省众多徽学专家、历史文化学者和一些普通市民的心。知名徽学专家、安徽省文史研究馆(以下简称“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方利山就是其中一位。
2018年9月21日,方利山以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的身份,给安徽省某省领导写了一封题为《推土机你慢些走 红色文物应保留!》的信。他在信中直言:“此徽州建筑很有文物价值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价值,不应被拆除!”
方利山是安徽省徽州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徽学丛刊》副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主持人。
澎湃新闻()从黄山市文化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山市文化委”)及黄山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山文投”)了解到,目前为止,决策部门尚未作出是否拆除“徽州行署文化局”老办公楼(以下简称“徽州行署老楼”)的最终决定。历经60多年风雨,这座“最后的徽州行署符号”的命运仍未可知。
徽州行署老楼外观。 黄山市民/供图
徽州行署老楼,位于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黄山市屯溪老街枫林巷,是一幢带有苏式风格的建筑,上下两层近20个房间,整体精致气派、结构牢固。徽州行署是黄山市政府前身。1988年4月,徽州地区撤销,地级黄山市成立,作为安徽省政府行政派出机构的徽州行署退出历史舞台。
上书
2018年9月21日,方利山以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的身份,给安徽某省领导写了一封题为《推土机你慢些走 红色文物应保留!》的信。他在信中写道,“实地察看老青砖楼和了解到有关资料情况后,也觉得事态紧急:此徽州建筑很有文物价值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价值,不应被拆除!”
方利山在信中列出了徽州行署老楼不应被拆除的四条理由。
一是从革命历史角度看,这幢老楼不仅曾是徽州行署文教口的办公场所,而且还是20世纪50年代解放初期屯溪市人民委员会的驻址。老青砖楼为人民政权的生存和运行作过贡献,是黄山市重要的革命历史物态见证之一。这类建筑遗存已屈指可数,应是需要加以保护的红色文物。
二是从文化传承角度看,作为当年徽州行署文化职能部门物态遗址,老楼承载着那个时段的“徽州记忆”。在地级“徽州”之名被消失之后,黄山市中心城区的“徽州”遗存已在“建设开发”中大量清除。为了永驻“徽州根魂”,守护“徽州记忆”,不忘“徽州乡愁”,这类徽州建筑也不能随意拆除。
三是从建筑多样性角度看,这幢徽州老青砖楼和一般徽派风貌砖木建筑不一样,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苏式建筑。作为屯溪老街建筑多样性文化生态的体现,这幢老楼亦有保留价值,可结合实际转生利用。
四是从过去的经验教训看,滨江西路地块所有有文物价值、有文化保护意义的遗存,都应该认真论证,谨慎处置,尽可能保留原生态。绝不能像过去拆除屯溪柏树老街、黎阳老街那样,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方利山在信中呼吁,有关方面审慎论证,修正规划,对徽州行署老楼进行原地保护。
方利山,1947年出生于安徽歙县。据安徽省文史馆官网介绍,方利山为该馆馆员,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安徽省徽州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徽学丛刊》副主编,民盟安徽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主持人。此外,方利山还是黄山市文化大市建设专家组成员、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安徽省文史馆与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合署办公,是省政府具有统战性、咨询性的工作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参事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政府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向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等。
2018年9月30日,方利山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写给省领导的上述信件已经寄出,目前暂未收到相关回复。
徽州行署老楼标识(左侧)。 黄山市民/供图
回应
就徽州行署老楼去留一事,澎湃新闻日前也采访了黄山文投和黄山市文化委。黄山文投总裁王奇勇以及负责文物工作的黄山市文化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胡荣孙均向澎湃新闻表示,决策部门尚未作出是否拆除徽州行署老楼的最终决定。
胡荣孙还向澎湃新闻指出,考虑到项目工期和时间表,这幢楼是拆是保,10到11月份应该会有最终结果。他强调,对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黄山市历来存有敬畏之心,对徽州行署老楼的处置也很慎重。9月30日,黄山市文化委还就此事组织专家进行了专题论证。
不过,方利山在10月1日告诉澎湃新闻,他没有参加黄山市文化委组织的这次论证会,也没有收到会议通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