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伟人孙中山的武汉5天

伟人孙中山的武汉5天

伟人孙中山的武汉5天1912年,即辛亥革命的第二年。那年元旦,中国革命同盟会孙中山总理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4月1日,为适应南北统一的政治形势,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政府大总统职位,让位于袁世凯。

在辛亥革命枪响半年后踏访首义之地,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武汉5天之行。

如同暗夜中燃烧的星辰,武昌首义开启了辛亥革命划时代的序幕。

1912年,即辛亥革命的第二年。那年元旦,中国革命同盟会孙中山总理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4月1日,为适应南北统一的政治形势,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政府大总统职位,让位于袁世凯。8天后,他应副总统、湖北都督黎元洪的邀请,从上海乘船抵达武汉,在辛亥革命枪响半年后踏访首义之地,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武汉5天之行。

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长梁华平的协助下,海南日报辛亥专题采访小组获得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进一步还原孙中山武汉之行的历史片断。

解职游鄂慰劳首义军民

1912年4月9日正午,武汉刚下过一场大雨,天气初晴。

湖北派去迎接孙中山的“联鲸”、“湖鹗”两艘轮船鼓浪而来。当两轮驶进汉口港时,江上所有的船舰汽笛齐鸣,孙中山站在舵房高处向岸上人群挥手致意。随行的还有夫人、儿子孙科、女儿孙瑗、孙琬以及随员宋子文、胡汉民、汪兆铭、景耀月、程明超等人。武昌首义志士李赐生之子、旅台武昌首义同志会常务理事李志新,在《孙中山先生莅鄂记》一文中详细地展开了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岸上鼓乐齐奏,第二师师长王国华整队相迎。孙中山一行登岸后,即与各机关社团代表合影留念,然后由孙武等人护从换乘“裕川”轮过江。抵达武昌文昌门后,孙中山一行转乘马车经长街(今解放路)直达“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今阅马场-红楼)。此时,沿街两旁彩旗招展,万人空巷,教导团、毕血会、陆军学堂、报界俱进会与市民都聚集在长街两旁,夹道欢迎这位蜚声国内外的革命伟人。

长期研究辛亥革命的梁华平,向海南日报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形:黎元洪早在都督府大门前等候,孙中山下车后,两人互致问候,手牵手一同步入会议厅茗茶餐宴。黎元洪称赞孙中山,“功成身退,光媲尧舜”。孙中山亦答:“此次解职游鄂,慰劳首义同志军民,勖勉精诚团结,共同建设新中国”。在督府老园摄影留念、共进晚餐后,黎元洪即派高级武官护送孙中山一行,到黄土坡盐署特设行辕即前“湖北抚署行辕”休息。

发表《共和与自由之真谛》演说

在孙中山组织领导的十次起义中,被称为辛亥首义的武昌起义并不在其内。据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正在美国的孙中山还是阅读报纸时意外得知的。但实际上,武昌首义可视为同盟会领导发动的又一次武装起义,与此前同盟会在南方各地发动的一系列武装斗争一脉相承,这也不难理解孙中山为何选择武汉之行了。在武汉期间,孙中山的重要随员胡汉民,也曾郑重转达了先生武汉之行的目的:一是调查战绩,凭吊忠魂;二是伤痛民瘼,督促建筑;三是哀念流离,抚慰疮痍的“三大感情”。

4月10日早上,黎元洪亲自到行辕回拜,并请孙中山巡视起义时首先占领的“楚望台”军械库,凭吊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再赴都督府与各司、镇、军事学校、水师统领等共聚。

上午10时,孙中山在都督府发表了题为《共和与自由之真谛》的长篇演说。据《武汉文史资料》介绍,演说论及共和与国民、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他本人辞去大总统的原因。

谈及辞去临时大总统一事时,孙中山说:“仆之解职,有两个原因:一在速享国民的自由;一在尽瘁社会上事业。吾国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惟社会革命尚未着手,故社

会事业在今日非常重要。”他郑重提出:“有言奉告诸君,即诸君如欲得完全自由,非退为人民不可。”当讲到“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这两句话时,在座的章太炎禁不住拍着大腿叫好,居正、谷钟秀等也频频点头,喻育之更是由衷敬佩。

“当年45岁的中山先生,身着铁灰色的西装,精力充沛,红光满面,脚步矫健,频频向大家招手致意。”时任黎都督卫队营营长的傅希奕在《见到中山先生的片段回忆》中深情忆道,“中山先生同我亲切握手,并拿了两个小橘子给我吃,还问了我在武昌首义中的举事经过……当时我心情非常激动,满腔热血沸腾,只感到一股股暖流全身流遍。”

当晚,傅希奕陪孙中山一行去黄土坡下榻,他还做了红烧甲鱼、清蒸鲫鱼给孙中山作宵夜。

设想以隧道联络武汉三镇

对武汉的建设和发展,孙中山自有一整套设想,这不但在他所著的《建国方略》有所表述,在武汉之行中亦时有流露。

据当时随行的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生前回忆,10日下午3时,孙中山登上蛇山,由抱冰堂南楼直下,沿长街直抵阅马场。应武昌各界群众在露天欢迎大会之请,孙中山又发表演说,“革命是从破坏中求建设,武、阳、夏三镇宜连成一片。汉口为商业区,汉阳为工业区,武昌为政治文化区。应在江上建筑大楼,或凿隧道,联络武汉。再从汉口后湖襄河,下至谌家矶开一运河,引汉水入江,将襄河慢慢填起,使阳、夏毗连一起。复在上游开一运河,下新河入江。于是武汉三镇,中有大江,南北有两运河,又为京汉、粤汉的两中心,形成一个大都会。若以之建设,亦是理想上之城市。”听者欢声四起,众皆鼓掌。

随后,孙先生携子女登楼,凭栏远眺。下楼后又至抱膝亭、吕祖阁,并观赏“鹅”字碑等墨刻,至黄昏尽兴而归。

“黄鹤楼当时已毁,孙中山由汉阳门登上了黄鹄矶。先生还向游人讲话,他表示同大家一道畅叙,为平生一大快事!”武汉市社会科学院近代史学家皮明庥教授说,随后,中山先生还登上奥略楼。据《武汉文史资料》记载,孙中山当时观察了龟山、蛇山隔江对峙的形势,沉思良久,若有所得,对随从说:“天予我取,可用之以道,使地尽其利。”萌发以隧道联络三镇的设想。“先生远见卓识,对武汉的城市建设和规划具有前瞻性。”

正是看到了武汉巨大的实力和发展潜力,1919年2月孙中山写就了《实业计划》一书,后来此书和《孙文学说》、《民权初步》两书合称为《建国方略》。皮明庥介绍,从清末到民国初期,孙中山对武汉城市规划发展曾有多次论述。在《建国方略》中曾提到武汉城市功能,认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演讲中曾经主张迁都武昌

早在1887 年,孙中山就对中国首都的选择有过缜密考虑。他曾主张“一都四京”,“一都”即武汉,“四京”即西京(重庆)、东京(江宁)、南京(广州)、北京(顺天)。在武汉期间,他也曾流露出迁都武昌的主张。

门口,五色旗帜与十八星军旗交叉并列,迎风飘扬。4月12日,是孙中山莅汉视察的第四天,同盟会湖北支部召开欢迎大会,到会者有2000多人之多。孙中山先在会上宣讲三民主义,后来又谈到首都问题。他认为,当时北京、上海都易受帝国主义威胁。武昌居长江中游、汉水入江之交,西通巴蜀,北控秦晋,南接潇湘,东连吴会,确为天下根本重地。无论和内、御外,都便于指挥调度……辛亥首义,全国响应,证明其主客观条件均甚为优越,因此,民国新都,应该建在武昌。

在当时,首都问题已成为南北方争论的焦点,孙中山的构想也被很多人斥之为“空想”。但现在看来,其实孙中山最嘱意的首都是武昌。

当晚,黎元洪在都督府举行盛大宴会,孙中山再次向黎元洪提出建设汉阳兵工厂。他提出,汉口市场被清军焚毁应由商会派代表赴京要求赔偿,还要请中央政府帮助建设,恢复繁盛等。

13日,孙中山就要离别武汉了。临行前,他致书各欢迎团体,表示感谢。信中写道:“文薄游武汉,备承各界诸公厚意欢迎,所以励勉期望之者,至殷至切,曷胜惭感……文以武汉首义之地,心驰已久,故中道来鄂。既得承黎副总统之大教,且与我鄂中父老昆弟周旋于一堂,慰百战之辛劳,谋建设之端绪,诚知非数日间所能竣事。只愿以最短之时间,慰间来之渴想。其不尽之情,留待他日重来,再为详叙……”

随后,孙中山一行登上专轮。汽笛长鸣,船上岸上,送行的人举帽挥巾,久久东望。

据史料记载,这是孙先生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武汉之行,自此他再也没有重来。但皮明庥教授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孙中山曾3次到武汉,除了应黎元洪邀请来汉的那一次外,孙中山还在回忆录中写道:“1894年,到京津,南归汉口。”还有一次就是“1906年,孙中山到武汉要见张之洞,但两人没有见着。”该纪要现保存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不管孙中山生平到过武汉几次,他在莅鄂期间所留下的伟大功绩和谆谆教诲,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发向上。

上一篇: 省政府新聘20名文史馆员
下一篇: 2021甘肃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文史常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