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为表彰和他一同打天下以及为大唐立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多功臣,特意为其中贡献最大的24人描绘画像陈列于凌烟阁内以示纪念,这24人就是为后人所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后世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有所争议,比如排名问题,比如哪些人应该上榜等等,今天只是说一说位居凌烟阁功臣榜第一的长孙无忌,李世民为何要封他为赵国公,位在众臣之上?(当然不包括河间王李孝恭)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看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各人的爵位,你会发现长孙无忌的赵国公可谓是一枝独秀,为何这么说?例举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人来对比下你就知道了:杜如晦原先是蔡国公,死后改封为莱国公;魏征是郑国公,房玄龄是梁国公,尉迟敬德是鄂国公,李靖是卫国公,侯君集先封潞国公,再改封陈国公;程咬金是卢国公,李勣是英国公,秦叔宝是胡国公。
长孙无忌呢?武德九年(626年)他是齐国公,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改封他为赵国公(原本的齐国公爵位应该是追封给了长孙无忌的父亲也就是李世民的岳父长孙晟)。古代亲王和国公的封号其实是大有讲究的,一般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晋、齐、楚”四个最强大的诸侯国封号最为尊荣,接下来则以“鲁、赵、魏、燕、韩、宋、吴”等等为次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唯独长孙无忌的赵国公独树一帜,其余众人的国公封号显然比不上长孙无忌,由此可见李世民有可能就是因此来强化长孙无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的地位。
第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上位之前是秦王,秦赵同源,他们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协助大禹治水有功的伯益,伯益的后裔蜚廉是商纣王的重臣,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共同的祖先:蜚廉之子恶来是秦国的始祖,蜚廉另外一个儿子季胜是恶来的弟弟,也就是赵国的始祖,所以秦赵两国是同源的。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文德皇后即其妹也。少与太宗友善”,长孙无忌不仅和李世民关系良好,而且妹妹也嫁给了李世民;李渊起兵时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李世民幕府天策府的最重要成员之一,尤其是在促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过程中长孙无忌功勋第一,李世民登基前是秦王,现在封长孙无忌为赵国公用意不言而喻。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伉俪情深,长孙一脉也是李世民时期最重要和值得信任的外戚,从李世民改封长孙无忌为赵国公来看(齐国公虽然更为尊荣,但是显然长孙晟更有资格获得),这份殊荣长孙无忌独一无二,这既是李世民对长孙无忌长期追随,以及襄助自己夺权上位功劳的肯定,同时也未尝不是对长孙氏特殊地位的认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