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一枝红杏出墙来——读扬之水《先秦诗文史》

一枝红杏出墙来——读扬之水《先秦诗文史》

一枝红杏出墙来——读扬之水《先秦诗文史》一枝红杏出墙来——读扬之水《先秦诗文史》口李金坤中困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杨2水女士.是近年来在先秦文学研究领域脱颖而出、势头正盛的中年学者。

一枝红杏出墙来——读扬之水《先秦诗文史》口李金坤中困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杨2水女士. 是近年来在先秦文学研究领域脱颖而出、 势头正盛的中年学者。 继《诗经别裁》 、 《诗纾名物新证》 出版之后, 20 0 2年又推出了《先秦诗文史》 ( 下称《诗文史》 )。 这是一部独具个性、 别开生面的断代文学史研究力作。 它不求面面俱到、 四半八稳, 更鄙视人云亦云、东拼西凄. 而是全身心地沉潜往复, 从容玩味于研究对象之中,取熔百家, 自铸伟辞, 努力写出文学史著作“这一个” 的独异特征。 然而作者在《后记》 里却说:“全部完稿之后, 才发现把它放在文学史之列, 实在很觉得不像。 ……如此, 说它是‘先秦诗文读本’ . 也许更为合适。 ……总之, 它记录的只是我的读书心得。 ” 作者愈谦虚, 愈体现出她的不张扬, 而愈不张扬, 读者读后愈可见其钻研之深。 要之,《诗文史》 的特点. 约有四端, 试为简评之。一、 注重《雅》 、 《颂》 , 力还丈学真面目. 在以往的文学史著作,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前的文学史著作, 对《诗经》 中的《大雅》和《颂》 诗, 要么避而小谈, 或轻描淡写: 要么以“阿谀之辞” 、“拍弓之作” 等判词将它们打入冷宫, 全盘台定。

《诗文史》 则从实际出发, 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 对这类诗给予丁较为公允的评价。 执为“《颂》 是祭祖时的舞乐……诗里自然要有颂扬,但却不仅仅是颂扬, 此种乃是在传达一种志意与精神” ( 】 6 2页)。 《颂》 诗中“贯注了始终的和厚与真诚, 虽是庙堂舞乐, 却仍有动人之处, 并且在一篇本来很少个人情感的颂词中, 也依然有神气, 有韵致” ( 163页)。 作者还从31篇的《大雅》 作品中,解读出“篇篇与政事相关” 的政治意味, 其作者都是“活跃在政权中心的明智清醒的~群” 。 所以, 他们那些“忧世伤时的‘大谏’ 却最可表现沧海横流之际的诗之精神。 这些诗作因此可以成为我们永久的相知” ( 16 9 ~17 0 页)。 如此理智、 中肯而充满感情的评价, 可谓发人之所未发之空谷足音也。二、 比较鉴别, 呈现文学演进史. 作者始终以通变发展的眼光来观照文学演变情况, 较之已出版的文学史著作来, 《|寺文史》 所展示的“史” 的脉络更为明晰。 在考察《诗经》 与《楚辞》时, 作者从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大背景上, 从宏观与微观方面详论《楚辞》 对《诗经》 的承传与发展情况, 有理有据, 评价中肯。

在比较《诗经》 中的《大雅・桑柔》 、 屈原的《离骚》 和宋玉《九辩》 的过程中, 作者非常清晰地给我们勾勒出一条铺陈描写的“赋” 法艺术发展之轨迹, 认为“后来的汉大赋都离不开这个酝酿, 这是由屈原而宋玉而传递给后人的‘赋’ 法” ( 226页)。其他如《离骚》 与《九辩》 之比较, 《左传》 与《战国策》 之比较, 《孟子》 与《论语》 之比较.《庄子》 与《论语》 之比较等等.都是新人耳目, 不可多得的精彩之笔。 总2, 作者就是这样站在文学史山头的至高点上, 仰观俯察、 涧幽烛微, 敏捷而准确地把握文学发展的每一个细微征兆与环节, 从“纵…‘横” 两个层面, 努力梳理出一条清晰可见的文学演进之迹, 使人获得文学发展“动态美” 的艺术享受。 比起前此部分文学史著作那种“生平加作品” 的撰写程式来, 《诗文史》 无疑取得了突破性的可喜成果。三、 剖情析采, 灵心慧眼见识高. 《诗文史》 对诗文作品的分析多有灵光烛照. 于细微处见精神之处。 如对《诗经・氓》 的艺术分析: “诗的语言虽然平浅,却善于用虚宇来寄情见意, 如五章一连六个‘矣’ 字, 或感叹, 或嗔怒, 或嗟戚, 口吻辞气于是表现得利落尽致。 而日氓、 曰子、 日2 8 j中圈圈书评论cH IN A B 0 0 KR E V lE w万方数据

上一篇: 源自期刊的阅读记忆
下一篇: 2023年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录取最低分数线公布(附录取规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