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许总的个人著作

许总的个人著作

许总的个人著作许总的个人著作1.《宋诗史》,53万字,重庆出版社1992年出版2.《唐诗史》(上、下卷),95万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3.《唐诗体派论》,50万字

1.《宋诗史》,53万字,重庆出版社1992年出版

2.《唐诗史》(上、下卷),95万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3.《唐诗体派论》,50万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出版

4.《杜甫论的新构想》(日文版),50万字,日本研文出版社1996年出版

5.《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31万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

6.《古史诗针注析》,12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7.《杜甫律诗揽胜》,18万字,台湾圣环图书公司1997年出版。

8.《杜诗学通论》,35万字,台湾圣环图书公司1997年出版。

9.《唐诗精品集》,77万字,团结出版社1998年出版。

10.《民族心灵的绝唱》,20万字,团结出版社1998年出版。

11.《宋诗:以新变再造辉煌》,22万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12.《理学文艺史纲》,104万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13.《理学与中国近古诗潮》,25万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出版。

14.《元稹与崔莺莺合传》,16万字,中华书局即将出版。

15.《中国古代山水诗》,25万字,天地出版社即将出版。 1.《论〈瀛奎律髓〉与江西诗派》,载《学术月刊》1982年第6期。

2.《论吴见思〈杜诗论文〉的特色及其对杜诗学的贡献》,载香港《抖擞》第51期,1982年9月出版。

3.《论宋学对杜诗的曲解和误解》,载《文学评论丛刊》第2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

4.《沈德潜“温柔敦厚”说辨》,载《文史哲》1985年第1期。

5.《杜甫以文为诗论》,载《学术月刊》1983年第11期。

6.《论戴名世在桐城派中的地位》,载《江淮论坛》1984年第2期。

7.《宋代杜诗辑注源流述略》,载《文献》1986年第2期。

8.《〈杜甫研究〉得失探》,载《学术月刊》1986年第1期。

9.《桐城派杜诗学概略》,载《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

10.《杜诗学大势鸟瞰》,载《光明日报》1986年8月12日“文学遗产”第712期。

11.《古典文学研究的回顾与与构想》,载《学术月刊》1987年第2期“纪念创刊30周年专号”。

12.《戴名世与桐城诗派》,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1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13.《古典诗论总结期的透视与概观》,载《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

14.《中国古代文论整体美思想初探》,载《文学评论》1988年第4期。

15.《明清杜诗学概观》,载《文学遗产》1988年第6期。

16.《江西诗派杜诗学发微》,载《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7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

17.《黄庭坚诗影响成因论》,载《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

18.《论杨万里与南宋诗风》,载《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4期。

19.《宋学中的杜诗论》(日文,加滕国安译),载日本《爱媛大学教育学部纪要》第24卷第1号,1991年9月出版。

20.《江西诗派杜诗论(上)》(日文,加滕国安译),载日本《爱媛大学教育学部纪要》第25卷第2号,1993年2月出版。

21.《江西诗派杜诗论(下)》(日文,加滕国安译),载日本《爱媛大学教育学部纪要》第26卷第1号,1993年10月出版。

22.《唐前期宫廷诗研究》,载《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1期。

23.《文学史观的反思与重构》,载《文学评论》1995年第2期。

24.《论“四杰”与唐诗体式规范》,载《学术研究》1995年第2期。

25.《从欧阳修诗看宋诗的兴盛及其特征的形成》,载台湾《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号,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5年3月出版。

26.《唐诗体派论》,载《文学遗产》1995年第3期。

27.《中国古代哲理诗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态》,载《学术月刊》1995年12期。

28.《宗经与辨体——四杰文学思想二重特性与唐前期诗史演进》,载《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29.《宋诗特征论》,载台湾《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2辑,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6年9月出版。

30.《论唐末社会心理与诗风走向》,载《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1期。

31.《中国古代哲理诗三阶段特征及发展轨迹》,载《晋阳学刊》1998年第1期。

32.《文化与心理坐标上的王维诗》(上),载《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33.《文化与心理坐标上的王维诗》(下),载《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34.《宋明理学的性质及其演变》,载《中州学刊》1999年第5期。

35.《理学弛张与文学盛衰》,载《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36.《理学演化与宋金元文学思潮变迁》,载《求索》1999年第6期。

37.《明代反理学思潮与小说戏曲的兴盛》,载《人文杂志》1999年第6期。

38.《论理学与宋代诗学中的情理关系》,载《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1期。

39.《论理学与宋代词学观念》,载《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40.《王学分化与明代文学思潮》,载《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41.《对中国文化本质的探寻》,载《人民日报》2000年4月8日。

42.《论理学文化观念与宋代诗学》,载《学术月刊》2000年第6期。

43.《论理学与宋代古文的兴盛》,载《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3期。

44.《论宋代理学家的古文创作》,载《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45.《论宋明理学的形成及其历史必然性》,载《齐鲁学刊》2000年第5期。

46.《论理学极盛与宋诗中兴的关联》,载《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6期。

47.《文学史学: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反思》,载《社会科学》(上海)2000年第11期。

48.《论南宋理学分化与宋调变异式微》,载《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6期。

49.《论陈子昂人生心态与诗风演变》,载《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50.《论晚唐诗歌唯美倾向的心理内涵与文化渊源》,载《东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51.《中国诗学主潮:古代文人诗的形成过程》,载《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52.《盛唐诗繁荣的人学视野》,载《中州学刊》2002年第2期。

53.《论韩孟诗派的组合条件及其文化史意义》,载《齐鲁学刊》2002年第3期。

54.《沈宋体形式与内涵新论》,载《江西师大学报》2002年第3期。

55.《从理学孕生过程看宋调的确立》,载《文史哲》2002年第5期。

56.《论孟浩然的文化性格与诗艺结构》,载《人文杂志》2002年第6期。

57.《论唐诗发展与赋体的内在关联》,载《文史知识》2002年第11期。

58.《理学宋诗同构论》,载《儒家文化》(新加坡)第2期(2003年1月)。

59.《崔莺莺家世及行踪辨正》,载《光明日报》2003年6月25日《文学遗产》专版。

60.《明清之际学术思想的性质、特征与意义》,载《扬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61.《论张王乐府与唐中期诗学思潮转向》,载《华侨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62.《论理学与唐宋古文主流体系建构》,载《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

63.《社会、心理与传统的文化整合——论宋代理学与文学的联结基础》,载《齐鲁学刊》2005年第4期。

64.《论陈子昂的风雅观》,载《光明日报》2006年5月12日《文学遗产》专版。

65.《论宋诗兴盛与理学文化思潮》,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66.《文化转型时代的思想革新与文风变迁——论元和诗变与元和体》,载《齐鲁学刊》2007年第3期。

67.《“国学”的定位与文化选择的“度”》,载《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

68.《论宋诗的宗派意识》,载《人文杂志》2008年第6期。

69.《也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载《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70.《唐圭璋〈梦桐词〉品读》,载《词学》第25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71.《经典阅读与人文精神重建》,载《江淮论坛》2011年第4期。

72.《中国古代身体观念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载《江淮论坛》2012年第3期。

文史知识刊号有哪些_文史知识刊号是什么_文史知识刊号

上一篇: 三校生考大专分数线是多少?
下一篇: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英雄悲歌 10 荆轲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