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吴宅(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点击下方地图,即可导航至目的地
在庆春街与长庆街之间,有一条不足三米宽的岳官巷,东接新华路,西连六克巷,4号是吴宅,建于明万历年间,坐北朝南,三路五进,占地八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厅廊亭榭,楼院山池,一方幽静雅致天地。该宅主人原是山东籍殳云桥兄弟,曾在官府担任学官,而“学”“岳”在杭州方言中发音相近,故讹传为“岳官巷”,殳氏之后转手高文清、翁开之、太平天国王府等、最终是清代云南巡抚吴振棫的官邸,故为吴宅,因吴家书香门第,三代四进士,后人为官、做学问、搞科研遍布全国,早几年还有后人来杭寻根续谱。
共和国成立后吴宅住进了很多居民,最多时近 50户300多人,大跃进时期办过居民食堂,文革期间街道还开办过青春五金厂,到上世纪末居民外迁,改为“杭州市古玩市场”“杭州传统工艺品市场”,直至2017年由杭州市政协筹办,正式确定为“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文史研究馆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地图、绘画等历史资料,采用图片、影像、视频等手段,共设4个常设展厅和1个临时展厅,包括: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杭州足迹”,全球文明交流中的“杭州角色”,中华文化史上的“杭州韵味”,人民政协历史的“杭州历程”。由于定位是文史研究馆,它既不同于工业、农业、科技、水利、城建等专业展馆,区别于博物馆的历代文物分类,又有展厅、展柜、展品的布展陈列,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还有两个参与、沉浸项目。一是让学生可以自己在石碑上敷纸、调墨、匀刷的拓碑体验,二是有一处吟诵亭,内设高档的录音设备,参观者扫码进入,可以选择古诗文、著名散文、个人文稿现场录制,立即上传到本研究馆和个人手机。作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不失为一种很受欢迎的内涵。
在文史研究馆参观、采风过程中我浮想联翩,情有独钟。因为60年前我读小学时有好几位老师和同学就住在吴宅,儿时向老师请教功课,与同学一起捉迷藏的情景清晰在目。加之,后来我到政协工作时,曾就政协与党委、政府、人大的工作区别和定位,提过“五好”原则,即扮演好角色,团结好朋友,服务好大局,收集好民意,编存好文史。现在杭州市政协专门建立了文史研究馆,实为幸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