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主中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相对于以前的宋与金,有下面一些偶然性:
1,明内部正值大规模农民起义,国力被极大消耗,鹬蚌相争,清军渔翁得利,
2,崇祯没有根据形势及时移驻南京,而且也没把太子早日安排到南京,后来自杀身亡,导致国内群龙无首,
清朝简史(清朝简史全文阅读)
虽然后面南方抗清势力也立了福王为帝,先不说福王本身不具有救世之主的水平,他本身就是一个南明派系之间妥协的结果,号召力和向心力都不够,南明政权从开始就处于内部纷争状态,也注定了不能像南宋时有比较团结的抗战局面。
所以人心齐,泰山移。
所以人心不齐,不如蚂蚁。
3,南明后期虽然也出了几位军事战才,如李定国等,但毕竟没有出过像岳飞这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整体军事能力与南宋时相差甚远。
4,吴三桂主动引清入关,又大大降低了清军内侵的难度。
当然,从当时态势看,清正处于上升期,八期制度形成的战斗力仍然存在,入主中原至少打下淮北之地是问题不大的。而南明如能团结,则保有江南之地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从现实来看,对一般老百姓来说,清朝入主中原,对他们生活来说是更好的,因为清军入关后并不像以前烧杀抢掠,而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但江山稳固后一个剃发令又导致了多地屠城),且大幅度减免了百姓租赋,对老百姓来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有了利益就少了反抗,这个基本盘稳住了,江山也就稳了。
所以说从他们入关的表现来看,清军已经有了入主中原之心,从清朝本身的治理来看,他的一众皇帝水准确实也高于明朝,比如皇太极、多尔衮、康熙、雍正、乾隆,连续五位较高水平的统治者,在他们的治下,中国又出现了持续100多年的康雍乾太平盛世,这么长的治世,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有什么比平安而温饱的生活更好的呢?
这个时间段,中国人口已经达到了4亿多,如果没有安定的社会面是不可能的,当然这也与当时的一些其他因素相关:
1,1711年(康熙五十年)后不再收人头税,赋税后面只与土地面积相关,与人口无关,这就间接鼓励了人口生育。
2,人口多了,土地有限,那就得从两方面来想办法,一是把可耕地增多,二是产量增加,恰好,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前的水稻、小麦这些都生长环境要求较高,而美洲这些作物如甘薯、土豆,特别是土豆对生长环境要求低而产量大,足以养活大量人口。
在这里真的要感谢美洲原住民,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甘薯、土豆这些高产作物不知养活了世上多少穷人,而万恶的欧洲人却大量地屠杀他们,欧洲人将得到怎样的报应将不得而知。
清朝的皇帝总体水准比明朝高,也得宜于其较好的皇子教育,也与其皇帝选拔制度相关,这也主要是雍正的功劳,由于其并非长子(老四),所以他并不迷信嫡长制,重要的选一个贤能的人,但这个人不能选得太早,太早的话就会形成一个利益集团,甚至威胁到现有皇权,所以雍正天才地开创了一个秘密建储制,也就是把选中的人姓名藏在一个盒子中,然后把这个盒子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天子驾崩后打开盒子,并根据里面的人选迎立新皇。
这个制度显然比嫡长制更科学,但就是这么小小的创意硬是在封建王朝行将终结的清朝才被偶然地发明出来,可以想像惯性的力量有多大,要不是碰到雍正这位具有大量“独立思考”能力的主,可能一直到清朝灭亡,仍然会延续嫡长制。想像一下,如果古时一开始就是这套制度,一个王朝应该会持续得更久,政治与生活的确定性也会更高。
清朝大体上延续了明朝官制,也没有再设宰相,但总体上更加专制。
比如明朝还有结事中封驳诏书的权力,清朝雍正后也没有了,
明朝高级官员任用也是廷议,而清朝则是出于天子的选任,
明朝朝仪,大臣四拜五拜后坐,奏事才起立。而雍正规定了三跪九叩,奏事
则跪起。
从明朝的制度设计来看,要比清朝更“民主”,但正是这种民主,也导致了党争,甚至出现了为了弹劾而弹劾的局面,进而影响了很多事情的有序推进与正常开展,这反倒不如清朝的小机构大权力的军机处效率高。
清朝对于中国最大的贡献可能表现在疆土扩展与稳固方面,这也基本是在康雍乾三代实现的,稳固了西藏、新疆、蒙古三大块。另外自雍正时起,清政府还在在西南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推动了这些地区从骨子里融入国家主体的进程。所有这些措施都让整个国家显得更紧密,更一体,更稳固。
从科技发展角度来看,清朝进展不大,明末还有一批士大夫闪耀一时,如徐光启等。但清朝的士大夫都是文科生,因为文字狱的影响,大多限于故纸堆的一些考据,意义不大。
理科没有几人在研究,虽然康熙本人受传教士影响,对科技感兴趣,但他也没有从国家层面来思考这个问题,只把当作一个稀奇玩意而已,而后由于教皇不允中国教徒祭孔祭祖,导致了传教的禁止,由于当时的科学多由传教士引入,这也客观上导致了西方科学的东渐终止。
当三代躺平生活时,国外正在大踏步前进,不管是基础科学,还是应用层面,都把老大帝国远远甩在身后。
1687年,康熙年间,牛顿发表了旷世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三大定律,
1785年,也就是乾隆末期,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于是康雍乾三代注定成了古代中国最后的荣光,量变达到质变的结果,充分表现在了1840的鸦片战争中,那个以前战胜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的帝国,这次终于奈何不了大英帝国。鸦片战争的结果,改变了中国的国运,也慢慢打醒了中国人,先进的中国人从此开启了救亡强国之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