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内容简介
全书围绕着近代国人对“月亮”感知的变化主题,由月亮的近代新知(如月食和月球新知识)传入、论争、接受作为切入点,探讨国人对月球新意识、新观念的产生、演变,进而探究诗词和小说中月亮的文学意象之变化和书写,延伸到“嫦娥奔月”各种戏剧的新编与排演、各式“月球旅行”科幻故事的想象、中秋节日习俗在近代的变迁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内容构成。本书稿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寓人文思考于平白浅近的词句之中,意味隽永,是新文化史的新探索。
目录
绪论 近代中国的月亮认知、书写和话语——一种人文史的考述与释解
一、月亮的诗性书写及人文“现代性”生成——以阮元、胡适等人咏月新诗为例的透视
二、“人文月亮”:月亮认知、书写和话语的近代史考释
三、有关“月亮的人文史”的两点简单说明
第一章 西学与近代中国的月亮新知
一、西方月亮新知的早期传人
二、清末民初月亮新知的反响与讨论
三、民国中后期月亮新知的科普与传播的精细化
四、结语:月亮之“死”?
第二章 月食:近代国人认知的科学化趋向与官民的“救护”实践
一、明清以降国人月食认知日益科学化的进程
二、大清朝廷的月食救护礼制及在清末遭遇的批评
三、民国时期民间持续的月食“救护”活动及其舆论处境
四、结语
第三章 到月球去:近代中国“月球旅行”的想象与新知传播
一、传统与现代:清末民初的旅月想象
二、自西徂东:火箭旅月实验知识在华的初步传播
三、地月交通:20世纪30年代火箭旅月问题的讨论与言说
四、无奈的旁观者:20世纪40年代火箭技术的发展与国人的观察
五、结语
第四章 雅俗之间:近代中秋月文化的变迁
一、共赏中秋月:都市消费娱乐风气浸染下的中秋民俗
二、中秋月的祛魅:新式宇宙观冲击下的中秋神话
三、基督教与中秋节:近代来华传教士眼中的中秋月
四、“清算月亮”:民国新文学与月亮意象的延续和非议
五、炮火下的中秋月:遭受侵略的国人之中秋感念
六、结语
第五章 爱与美的追寻:“五四”时期情诗中的“月亮”书写
一、从传统到现代:“月亮”意象的古今流变
二、从古典到浪漫:情诗中的“月亮”书写
三、从私情到恋爱:情诗中的男女社交
四、结语
第六章 月亮与女性:现代小说中“月亮”的女性想象与叙写——以张爱玲作品为中心
一、“女性解放”话语的登场与调整
二、月亮意象的继承与改造
三、张爱玲笔下的“月”与“人”
四、现实与人性的细节补充
五、结语
第七章 月亮神话的戏剧化:民国时期“嫦娥奔月”故事的演绎
一、“嫦娥奔月”故事要素渊源概述
二、梅兰芳的古装新戏《嫦娥奔月》
三、新中国成立前夜的“嫦娥奔月”题材话剧
四、结语
第八章 近代中国“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话语考释
一、“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话语由来考
二、“九一八”事变后该话语的扩大传播与“全盘西化”论
三、多维的话语实践、自我阐释与“月亮臭虫”之争的衍化形态
四、结语
主要参引文献
后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