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1983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增列为博士点,2002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文史类汉语言文学_文史汉语言文学_汉语言文史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1983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增列为博士点,2002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的学科项目之一。目前拥有古文字、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汉语史、现代汉语与安徽方言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现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0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入选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著名古文字学家李家浩被聘为全职特聘教授,著名国际汉学家高岛谦一聘为客座教授,他们长期讲学和参与学科建设工作。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术积淀深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绩斐然。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常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其中施谢捷的学位论文《古玺汇考》(指导教师:黄德宽教授)入选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孙合肥的学位论文《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文字编》(指导教师:徐在国教授)获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郭磊(指导教师:曾良教授)、计丽(指导教师:杨军教授)等在校读博期间先后在《中国语文》发表学术论文。

科学研究方面,近年来本学科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分别是黄德宽教授主持的“汉字发展通史”、杨军教授主持的“文献与语言研究”,曾良教授主持的“宋元明清文献字用研究”;另有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委托重大项目各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10余项,主持各类省部级项目10余项。本学科在古文字研究、中古音韵与韵图、近代俗字和字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安徽方言研究等方面成绩卓著,特色明显;“安大简”的研究,对古文字、先秦文学、史学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与教学奖励,如黄德宽教授的《古文字谱系疏证》获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黄德宽教授《古汉字发展论》获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徐在国教授等的《战国文字字形表》2020年获安徽省社科奖一等奖;杨晓黎教授等完成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教学实习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语言学学科专设奖项2项:例如杨军教授的《韵镜校笺》的获得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栗华益老师的《谷撒苗语的声调特点》获得了罗常培语言学奖二等奖。此外,本学科还获得省级科研与教学奖励10余项。近年来本学科教师共出版专著10余部,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文史》、《考古》、《古文字研究》、《语言文字应用》、《中国文字学报》、《语言文字学》、《古汉语研究》《语文研究》《汉语学习》等权威和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此外,黄德宽教授的《古汉字发展论》还被列入国家社科优秀成果文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刘奇葆等领导同志为黄德宽教授等13名作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本学科教师不仅注重基础研究,也同样重视汉语言文字的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努力为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研制和宣传提供学术支撑。黄德宽教授作为《规范汉字表》研制专家组成员,参与《规范汉字表》研制的有关工作;主持审定国家名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语言学名词•文字学》。我们在海外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大力推广和普及汉语及汉字文化。杨晓黎教授主持编写《中国的十二个月》,服务于海外学生的汉语和汉字学习。杨军教授、曾良教授受邀先后参加了《辞源》修订和《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修订工作。

本页面更新时间:2021年4月

上一篇: 汉语言文学
下一篇: 大学文科有哪些专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