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教育行政学院JournalofLiaoning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InstituteV01。27No。3Mar2010浅析陈寅恪文史互证的文学研究方法(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2。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现代学术大师陈寅恪所倡立的文史互证研究方法对学术界有深远影响。因而可以结合其代表性着作《元白诗笺证稿》一书,来具体探究和学习他文史互证的文学研究方法。[关键词】陈寅恪;文史互证;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02(2010)03-0091—02陈费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现代着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史家,其主要着述有《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治学能够融贯中西,化合古今,推陈出新,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文史互证就是其一。文史互证方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史证文,用史学家的理性眼光分析文学作品产生的背景及作者生活的特定历史环境,以求达到对作家和作品"真了解"。二是以文证史,用文学作品来补史之缺。景蜀慧在《魏晋诗人与政治》中论及研究方法时,对陈寅恪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作了深入的阐释。
她说:"所谓'文史互证',从本质上乃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诠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11。本文即把文史互证方法视为文学研究方法来论述。景蜀慧又从内涵上对文史互证方法进行分析:"其一是从史学角度考证诗文,即用史家广博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对古诗文中不易索解或易被浅解,误解的字,词,出典等,从历史的层面予以透辟的考订辨误解说,尤其要找出或注意诗中所含与当时历史事实有关的'今典'成分。";"其二即是以诗文为史料,用所谓'历史之眼光'通过发现其中时间,地域,人物等史料成分,分析诗中的古典与今典,并与史籍所载相参证,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真相,对古人的思想,情感及其所处之时代社会达到真正同情与了解。"【1】此段论述体现了陈寅恪文史互证研究方法的深刻内涵。赵敏俐在《文学研究方法论讲义》中论及20世纪初,以实证主义进行考据式研究时提到:"陈寅恪的诗史互证,决不限于一般的考证,实际上他的考证一直是在历史进化论等现代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他能从浩繁的史料中钩稽出与作家作品相关的复杂历史背景,从而得出新见迭出的结论。
"闭《元白诗笺证稿》一书是其运用文史互证方法的代表性着作。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引征故实,对元稹,白居易作品中的相关史实及当时诗人所处时代背景与创作关系等进行了细密的考证。,对诗文中难解词语进行考订解说陈寅恪用深厚的文史功底对诗文中出现的难解或易被浅解,误解的字,词进行了透彻的考证与辨析解说。他认为"解释词句,征引故实,必有时代断限。"如笺证"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嘏蟆陵下住"[31(《琵琶引》),引《国史补》:"旧说,董仲舒墓,门人过,皆下马。故谓之下马陵。后人语讹为嘏蟆陵,皆讹谬所习。亦日坊中语也。"他认为白居易"此节所咏乃长安故倡自述之西市腔嘏蟆陵郎官清阿婆清。"来说明"此长安故倡,其幼年家居嘏蟆陵。"嘏蟆陵乃坊中语京城地名。又如对"大家遥赐尚书号"【《上阳白发人》一句中"大家"一词的解说,先引蔡邑《独断》所载得知"大家乃汉代宫中习称天子之语也。"又引刘肃《大唐新语?酷忍篇》:"初,令宫人……后日,愿大家万岁,昭仪长承恩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引《李义山文集》:"宜都内人日,大家知古女卑于男邪?"。陈寅恪证得:"是直至唐世,由保存此称谓。乐天诗咏宫女,故用宫中俗语也。"进一步得出结论:"大家一词既于古典有徵,而又合于当时宫廷习俗,则乐天下笔时煞费苦心,端可见矣。
"可见陈寅恪重视考证字词源流。【收稿日期】2010—01—15【作者简介】刘寅子(1986一),女,辽宁阜新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小燕(1985一),女,山西长治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杨云(1982一),女,山西长治人,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教师。91?二,对诗文中古典与今典进行考证分析陈费恪《读(哀江南赋)》中最早提到了关于古典,今典的概念。"然时代划分,于古典甚易,于'今典'则难。盖所谓'今典'者,即作者当日之时事也。"晚年在《柳如是别传》中进一步指出:"自来训释诗章,可列为二。一为考证本事,一为解释章句。质言之,前者乃考今典,即当时之事实。后者乃释古典,即旧籍之出处。"在《读(哀江南赋)》中又指出:"其所感较深者,其所通解亦必较多。兰成作赋,用古典以述今事。古事今情,虽不同物,若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斯实文章之绝诣,而作者之能事也。"在《柳如是别传》中有:"解释古典故实,自当引用最初出处。然最初出处,实不足以尽之,更需引其他非最初,而有关者,以补足之,始能通解作者遣词用意之妙。"I5j在笺证《卖炭翁》一文中,其小序云:"苦宫市也。
"翻陈费恪引用古史典籍对当时的宫市情况进行了细密的考证与阐述。"盖宫市者,乃贞元末年最为病民之政,宜乐天新乐府中有此一篇。且其事又为乐天所得亲有见闻者,故此篇之摹写,极生动之致也。"接下来引昌黎先生集外集六顺宗实录一,同集七顺宗实录二所载详细论述当时宫市情况,述后指出:"此篇所咏,既是此事。退之之史,即乐天诗之注脚也。"又引《旧唐书?张建封传》所载证得:"当日士大夫同恶宫市弊害。"又引《融斋续笔》,《旧唐书?代宗纪》,《南部新书》关于宫市事的记载说明:"自天宝至大历至贞元五十六年间,皆有宫市,而大历之际,乃至使郇谟哭市,则其为扰民之弊政,已与贞元时相似矣。"至此,陈寅恪勾勒出当时宫市的基本情况,使读者对于此文主旨的理解更加清晰。陈寅恪在第一章《长恨歌》开篇提出:"鄙意以为欲了解此诗,第一,须知当时文体之关系。第二,须知当时文人之关系。"呲篇可谓是本书中释证今典的典范。首先释证当时文体关系,陈费I钞》"唐之举人"一段并加以考证辨析,得出新结论:"即今日所谓唐代小说者,亦起于贞元元和之世,与古文运动实同一时,而其时最佳小说之作者,实亦即古文运动中之中坚人物是也。此二者相互之关系,自来未有论及曾撰文《韩愈与唐代小说》认为"古文之兴起,乃其时古文家以古文试作小说,而能成功之所至,而古文乃最宜于作小说者也。
"后引公式化之墓志文二通,《唐摭言?五?切磋》"韩文公着毛颖传"一条,说92?明唐代贞元元和间小说是一种新文体,与唐代古文"同于原起及体制也",认为白居易与陈鸿长恨歌及传实为贞元元和问"新兴之文体",这种文体的兴起与古文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优点在于"便于创作",其特征在于"备具众体"。至此陈费恪阐明了当时的文体关系,对理解《长恨歌》文体特征是大有裨益的。其次,释证文人关系,陈认为一方面元白二人作诗相互有着密切的关所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可证;另一方面元白二人之作诗亦各受他一人之影响,并引《白氏长庆集?贰?和答诗十首序》,《白氏长庆集?贰肆?和李陵书 新题乐府二十首序》等材料为证,得出结论:"今并观同 时诸文人具有互相关系之作品,知其中于措辞(即文 体。)则非徒效仿,亦加改进。于立意(即意旨。)则非徒 沿袭,亦有增创。"考据古典相对容易的,释证今典则比 较难。陈费『各指出:"盖所谓'今典'者,即作者当日之时 事也。故须考知此事发生必在作此文之前,始可引之, 以为解释。否则,虽似相合,而实不可能。此一难也。此 事发生虽在作此文以前,又须推得作者有闻见之可能。 否则其时即已有此事,而作者无从取之以入其文,此二 难也。
"今典难解是因为其一要考证此事确实发生在 作者作文之前,其二要考证此事发生确实作者有可能 闻。他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指出: "凡着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 解之同情,方可下笔。……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 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 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使能批评其学说之 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I6J 是对其研究方法最为 精准的概括。 [参考文献】 [1】景蜀慧。魏晋诗人与政治[M】。中华书局,2007。 [2】赵敏俐。文学研究方法论讲义[M]。学苑出版社, 2o06。 [3]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1V1]。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2001。 【5]陈寅恪。柳如是别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责任编辑:王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