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科学与历史:架构唯物史观的两条主线

科学与历史:架构唯物史观的两条主线

科学与历史:架构唯物史观的两条主线[1]何海. 早期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哲学阐释——李达基于唯物史观的探索[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4): 122-129.[2]王清涛

[1]

何海. 早期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哲学阐释——李达基于唯物史观的探索[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4): 122-129.

[2]

王清涛. 科学与历史:架构唯物史观的两条主线[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5): 49-59.

[3]

高兆明. 道德行为选择中的“道德想象力”——读杜威《人性与行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2): 78-87.

[4]

周雅哲,文学武. 神圣动物:沈从文“湘西边地”中审美理想的神话原型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6): 123-130.

[5]

卢艳芹, 彭福扬. 人性的生态转向:自然与社会的高度统一[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7(1): 50-57.

[6]

李武装. 重新发现政府:政治哲学的人学考察[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10-15.

[7]

刘海江. 补上“政治异化”的缺环——马克思早期异化思想发展逻辑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3): 98-102.

[8]

孟昭武, 肖映胜. 和谐人:传统人性假设的批判与超越[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3): 8-13.

[9]

王妍, 李明军. 心灵的“红字”——从刘庆邦的“酷烈小说”看人性[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6): 87-91.

[10]

黄志军. 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探析[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6): 21-26.

[11]

孙喜杰. 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3): 9-13.

[12]

赵立坤. 人文性:唯物史观与史学的契合点[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6): 34-41.

[13]

孙要良. 马克思的“跨越论”:世界史观与唯物史观的统一[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5): 37-42.

[14]

向宏恩. 为人与人为:编辑工作以人为本的二重维度[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3): 141-143.

[15]

郭建辉. 神性?人性?兽性——对《萨勒姆的女巫》中 “谬论”的解读[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3): 55-59.

上一篇: 口述历史开创者唐德刚经典作品集共3册:从晚清到明国+书缘与人缘+史学与红学
下一篇: 毛主席去世后,8341部队怎么办?胡耀邦对汪东兴说:交权吧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