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Constitution
开门见山地说,如今这句写在Constitution中的话语似乎遭到了一定的冲击乃至动摇。在当今网络,鼓吹大汉族主义的网民似乎越来越多。诚然,随着复兴脚步不断迈进,以无比自信的面貌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的的确确是必不可少的,但遗憾的是——如今国家明明尚在迈向舞台中央的道路上,但某些人的思想在半路上就已经擅自改旗易帜了。
其中具有莫大危害的,就要数大汉族主义史观。大汉族主义史观的性质是什么,其实只要顾名思义即可,此处无谓多加赘述;同样地,皇汉主义史观的表现及其危害,无论是知乎还是贴吧都已经有文章分析,此处亦不拾人牙慧。需要阐明的是,大汉族主义的抬头绝非偶然,这种带有自发性、片面性、主观性的史观实际上深深植根于落差过大并且不断出现错位的社会之中。
大汉族主义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是不言而喻的,这里的重点是为什么要说大汉族主义是自发的呢?这样的问法实际上不能一针见血,与其这样问,倒不如问:我国的教育什么时候向人民群众灌输过汉族至上的史观呢?实际上,对初、高中的政治、历史课本有所了解的读者——或者上过高中的读者就会发现,民族平等的字眼从未消失于教材之中,须知,哪怕在2019年高中政治教材改版之前,政治必修二的课本就已经存在民族平等的知识点,初中亦然。退一步说,哪怕是小学生,也应该早在语文课上学过《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了。换而言之,无论是什么人,至少从其接受义务教育以来,国家便从未对其灌输过大汉族主义的思想,所以这种史观滥觞之地不存在于教育界——至少是官方教育界,而应是自发于他处的——即落差与错位。当然,如果单纯地认为:自发地崇拜自身汉族的历史、文化便是皇汉主义,那这无疑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崇拜自身所处的群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从茹毛饮血的部落时代伊始就刻在人类DNA中的,是古今中外人类所共有的,是不值得批判的。需要批判的是:自发性地崇拜汉族的历史、文化之后,对其他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缺乏理性思考,反而滥加指责。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莫过于之前B站的“知识分享官”——绝命老铁在其视频中把宋王朝的经济实力吹得天花乱坠,而后又在其另一个视频中提出“但奈何他们是盎格鲁萨克逊人,这个种族怎么可能高尚呢?”这样的偏激观点。
截图来源于:
截图来源于:
截图来源于:
那么,为什么要说落差与错位导致了皇汉主义史观的勃兴呢?是什么落差与什么错位呢?
哪怕是不善于以史为镜的读者,都不会不惊叹于今天汉族的成就。以汉族为主要民族的中国建国不足百年,就已经攀上了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高位;汉族本身的人口就已经高达十三亿之多,构成了这个伟大国家的绝大部分,成为了一个至少在宏观上是团结一致的大家庭;同时,汉文化的逐步复兴与流行都无不在宣告着汉族——这一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之一俨然不可小觑。但是,倘若我们回想一百年前的今日,汉族同胞们是在面临着什么苦难呢?暴力割据、内忧外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遥遥无期,苦日子能不能望到尽头都是个未解之谜。而倘若我们再往前追溯,那么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历史事件更是为无数汉族同胞所懊恼。但如今,一切都过去了,我们汉族再次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所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境况落差无疑在某些汉族同胞——甚至是绝大汉族同胞的心田中埋下了一颗思想种子:“我们汉族,历经波折而铸就辉煌,的的确确是优秀的”。这是大汉族主义史观的根本背景:苦难的历史与辉煌的现状之间的造成的正向的心理落差。
皇汉旗帜
但如果这颗种子正常发芽,那倒是无可非议的,毕竟历史的进程已经告诉我们,难道汉族不是优秀的民族吗?但问题在于这颗种子在某些人的心田中已经出现了变态发育,自认“优秀”的自信逐渐被自认“优越”的自大所取代,一批又一批极端的汉粉、明粉把持着狭窄的大汉族主义史观在各大论坛中悍然地变相宣扬沙文主义,这些人的出现无疑是那颗种子歪曲发育的结果,如果说“落差”仅仅是为其提供了土壤,那么“经济发展与人文教育的错位”则为其恶行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源、肥料、光照。
无可置疑的是,我国的经济奇迹确实是人类历史画卷上的曼妙一笔。但上层建筑固然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可能完完全全同步于经济基础的发展,而人文教育显然适用于这条规律。令人遗憾的是,人文教育——原本应该在教育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相对地忽视了。在此,我们可以看看国家社会科学资助基金的相关数据:
早在2007年,中国青年报就已经发表了一篇名为《人文教育缺失应引起全社会重视》的文章,当时,国家社会科学资金资助经费为38401万元——即大约3.8亿元,而财政支出的初步统计则是75874亿元;而约莫十年后的2017年,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则18.7亿元,财政支出则为190382亿元。
1991~2010年我国社科基金投入
无论是资助经费,抑或是财政支出都有所提升,但只需稍加计算,就会发现前者在后者中的占比简直小的可怜。而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去查找自然科学的历年资助基金,随后便会惊人地发现:社会科学基金在财政支出的占比远远比不上自然科学。当然,笔者在此并未有意提出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的投入应该等量齐观的观点,或是提出一些过激的言论,毕竟在当今时代,自然科学确实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但需要指出的是,人文教育同样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哪怕是离开数据不谈,就拿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我们仍能看到网络或是现实中一系列蔑视文科生而吹捧理科生的偏激言行,这莫非还没有在侧面反映出经济发展与人文教育的之间的错位吗?试问一下,倘若不加大对人文教育的重视,那么居于人文教育下的历史教育又怎么得到人们的加大重视呢?历史教育的地位不得以提升,错误的史观便会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蔓延开来。如果细心地去考察当今的网络环境,就不难发现,除了大汉族主义史观之外,还有更加令人哭笑不得的历史虚无主义、英雄史观、极端元清言论正在网上流行。《周易》有云:“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如今各种错误的史观横行于网上,难道不值得警惕吗?
本文只代表笔者拙见,如有纰漏,敬请指出,感谢各位老爷观看!
——————————————————————————————
2019年财政支出数据:
2019年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经费:
2009年财政支出数据:
2009年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经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