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是一种寻根的感觉!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副主编李扬眉:《文史哲》曾在青岛出刊76期

是一种寻根的感觉!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副主编李扬眉:《文史哲》曾在青岛出刊76期

是一种寻根的感觉!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副主编李扬眉:《文史哲》曾在青岛出刊76期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副主编李扬眉说:“我个人觉得在《文史哲》从事学术工作,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李扬眉说,今天在回顾办刊史的时候,那时候非常普遍重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有着最深切的血缘关系,尤其对于我在《文史哲》杂志供职十多年的人来讲,来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更是一种寻根的感觉。”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副主编李扬眉说:“我个人觉得在《文史哲》从事学术工作,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中国海洋大学近日在鱼山校区举行“八关山与青岛文脉”专家研讨会,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副主编李扬眉受邀出席,作了题为《开放与传承:杂志的起步与1950年代青岛之人文风貌》的发言。

文史哲关系_文史哲的关系_文史哲的作用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李扬眉介绍,《文史哲》杂志编辑工作的地点是位于济南的山东大学老校区的红楼,一直到现在,还在各种宣传材料当中不时用到这样一个美丽的背景,非常具有当时的时代特色。

“在它酝酿的初期,在华岗校长的家中,在龙口路40号。”李扬眉说,《文史哲》的首任主编也是山东大学历史系的主任杨向奎先生。杨先生来到山东大学以后,就非常希望有一个刊物来供校内外师生交流。杨先生在做学术期间,他当时跟华校长商谈,有几位文科老师就进行了初步酝酿。因为当时山东大学有一份小的刊物《山大生活》,大家都觉得虽然有这样一份小的报纸可以做基本校内信息的交流,但是还需要高端的、更大规模的、更大受众范围的学术刊物作为山东大学整个学术成果的呈现和交流的平台。

李扬眉介绍,那个阶段的山东大学学术班底其实是国立青岛大学来的,因为当时在五十年代全国院系调整的时候,后来的山东大学是由国立青岛大学、华东大学和齐鲁大学,因为齐鲁大学还有最著名的医学部,还是留在了济南,是由这几个部分合并而成。

她说,当时华岗校长成为山东大学的校长,华岗校长坚定支持了《文史哲》的创办。《文史哲》的刊名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又精炼,刊名是孙昌熙先生题的。

“当时创办期刊,刊物草创的时候非常艰难,那时候也没有经费,都是老师们、先生们自掏腰包,自己出力、出文、出钱,第一期刊物印出来的时候,没有任何销量,因为大家对这个销售发行一无所知,刊物印出来了,不知道往哪里寄、卖,就寄给自己学界的朋友,请他们代售。

“代售也很困难,最后这些朋友们自己解囊,把刊物的费用给老师们寄回来,以维持后用,其实他们就把收到的刊物压存下来了。所以当时郑鹤声先生就说,这个办法不能继续下去。果不其然,一年之后刊物就无法维持了。后来杨向奎先生写信向青岛市委请求援助,最后由山东省委统战部和青岛市委拨款旧币两千万元,才有了办刊经费,一步步拓展起来。

“因为当时所有的编辑都是著名的教授、学者,所以就请他们在全国各个院校的朋友给《文史哲》杂志投稿,包括他们自己把最得力的文章几乎全部放在《文史哲》上刊发,《文史哲》才有了最初的声誉。”

李扬眉介绍,一直到1958年山东大学搬离青岛,回到济南,《文史哲》杂志出刊76期,发表文章780余篇,每期杂志大概十篇左右,这就是《文史哲》杂志早期的办刊历史,几乎每一步都离不开青岛,每一步的发展,包括人员的构成,像“八马同槽”也是《文史哲》编委早期成员赵俪生先生,也是受华岗校长的邀请,从长春来到青岛。

李扬眉说,今天在回顾办刊史的时候,那时候非常普遍重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像青岛军管会的主任向明先生,慧眼识才,能够延揽下华岗校长作为山东大学的校长,真的是很有远见,另外,在最关键的时候给《文史哲》最大力的支持,山东大学后来所谓的“文史见长”和历史积淀,都是在青岛完成的。

谈开放和传承,青岛在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化史上,有两个比较引人瞩目的高潮,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当时青岛既年轻又充满活力,又很开放。

文史哲的关系_文史哲的作用_文史哲关系

李扬眉分析说,如果说《文史哲》杂志还算有所成就的话,是下面几个要素共同促成:

第一,当然需要领军人物,甚至是一批、一群具有奉献精神、开拓精神的优秀学者,或者是某个领域的优秀专家。

像《文史哲》杂志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仅有华岗校长的领先,还有杨向奎先生的一流学者,像“八马同槽”、“四大金刚”,所有名教授的集体参与,才造就了刊物学术基底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第二,做事的人一定有公心。

大家出钱出力出文章,共同做这个事情。我们常说“学术是天下之公器”,总是要抛弃个人,为民众、大众,为更多的人才搭建好的平台,去做更好的引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成长基础,更好的教导,我们才能在学术上,为某些成果提供比较良好的基础和契机。在这个基础上,对人才、学术有所培养,有所促进。

第三,一定要切中时代的脉搏,把握时代。

因为《文史哲》杂志是在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四家大陆期刊之一,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山东大学是“不守旧”和“趋新”为特色。一直到现在,当然我们的办刊宗旨是以古典学为特色,当然中间有所演变。

但是为什么一份不守旧、趋新的杂志能够被他们所重视?我对这个现象比较感兴趣,就反复琢磨这个事情,我想其中一点,一等的学术,永远切中到时代和学术的交叉点,每个知识分子永远是在传承、守护、发展,永远在这样的历程当中。这个历程当中,学术因为本身比较复杂,有它永恒的一部分。

第四,真正关切和解决时代的问题,要去思考当下,并且为后世留下当时的思考和贡献,要在这样的洪流当中开展我们的工作,做出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文史哲》杂志,因为当时深度参与了像史学界的“五朵金花”,包括很多的思想批判、文化批判,都参与了。即便是这样,仍然最大限度以学术的、合理的、理性的思考和阐述,对待这些时代的问题。时代总是会变,我们怎么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不仅是学术刊物,也是学术研究,高等教育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今年是中国海洋大学九十五周年华诞,这个世界上永远不是喜新厌旧的,总有一些古老的事物,越古老的事物越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崇敬,为大众所接受,古董可能是一种,高等教育也是一种,高等教育承载着的特殊文化,也是我们在开放与传承的序列当中,寻找到自己的生命力,寻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发展点。”李扬眉表示:“在这里,祝愿中国海洋大学的未来更加美好、更加茁壮。”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报道)

上一篇: 古代文学与古代哲学奇妙关系初探.docx
下一篇: 他是帅气逼人的“好莱坞影帝”,却被一个“怪物爸爸”给害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