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a兰
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一篇题为《保阳屐影》的文章,作者署名杨晶华。
关于文章作者,老牛没有细去考证,感兴趣的是这篇文章让我们有机会穿越90年时空,一起回望1930年的老保定西关柳色。
就在发稿前夕,收到保定地方文史研究专家吴蔚发来信息,查到北京广东会馆财产委员会有杨晶华的资料,后杨晶华成为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名录应该会收有相关资料。
杨晶华在1930年因友人之约到保定讲学,那时保定也叫保阳,在保定寓居三月之久,暇则与朋辈出游,近城郊十里之地,几乎处处走遍。保定这座城,最让作者不能忘情者,有西刹秋涛,有鸡距之泉,有莲池之碑,有护城河之柳,还有一些民俗土风巷议童谣,作者都一一作了采录,写成一篇《保阳屐影》。
保阳屐影记述的这西关柳色,即是现在的保定火车站往东到体育场、华创商场那一带,从城里来说就是出西城门走西关大街至西护城河,向南向北沿岸之景致。
这一带属老城区,故事很多,总给人一种市井烟火、拥挤不堪的印象,至于那条护城河,虽是水流潺潺,但狭促逼仄的两岸,实在是让人难以想到有什么美感。后来,市里组织沿护城河修建滨河公园,这一带环境算是有了改善。
这些年,连续实施护城河还清工程,这一带的环境风貌持续好转。市里曾专门组织机关干部去那一带开展清垃圾义务劳动,虽说半天下来也干不了多少活儿,倒是给附近市民树了一个导向、提了一个醒儿,自己个儿的环境,自己个儿一定要珍惜。
摄影:平平淡淡
还有一次是参加市直机关工会游泳比赛,我是黄牛、旱牛,不会游泳,但是可以当领队,可以当拉拉队。游泳比赛就在护城河边的体育场。去往体育场的路上,正好有一段沿护城河而行的小路,两岸垂柳婆娑,河里流淌着上游水库下来的清水,似乎看到有鱼翔浅底。
再后来,有一次陪外地来的某位客人,从八中那个路口开始,沿护城河一直走到东风公园,一路下来,累得够呛,熏得够呛,倒是沿途讲述的一大堆老保定故事,让那客人兴奋异常。
在保定古城,也算是寓居多年,对这护城河的景色,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看到这篇文章记述的西关柳色,立时有一种吸引。
90年前,1930年的西关柳色,会是什么样呢?
保定护城河的历史风貌
根据作者记述,从北平古都出发,当车上的日影已经由西边斜照着行人的背部,这蠢如蚯蚓的特别慢车,才蠕蠕地走到保阳车站,保阳车站就是保定站,就在这西关柳色西。
从古都到保阳的旅途,作者是有些皱眉头的。然而,看他记述的西关柳色,显然是很快就迷上了这座城。
从西关到河大的门前,只要沿着城墙走去,这条十里垂杨的古堤,总是必经之路了。从远处望去,觉得这个长堤俨然有板渚隋堤的风味,在烟霁四合斜光半壁的当儿,那锯齿一般的雉堞,横绕着青青的柳梢,更令人想到绿杨城郭的诗境。
这里提到的河大,是直隶老保定那个河大,这个河北大学和现在的河北大学还是有些区别的。
老保定河北大学由曹锟在保定驻扎时兴建,因于河北保定是省会,名为河北大学亦是顺理成章。然而据有关资料显示,曹锟当时是直鲁豫巡阅使,这所大学最初名为直鲁豫大学,这所大学建立之初,目标就定位在黄河之北的大学,立于直鲁豫的大学。所以,这个河北比之河北省的河北二字,还有更多的意思在里面。
且这一河北大学,当时名望甚隆,有说是借了保定莲池书院的文脉,也算是有些道理吧。
河北大学当时的校门
历史就是这样巧合,老保定这所河北大学烟逝在历史长河之中,又一所河北大学从天津迁来保定,冥冥之中仿佛早已注定,河北大学,宜居保定,放在别处,可能还真是不行。现在的河北大学,如何认识当年老保定那一所河北大学,此篇暂不讨论,继续回望当年的西关柳色。
漫步在西关护城河的古堤上,放眼望去,在那夕阳残照里,凝视着那深黄的岸柳,古色斑斓的城墙,以及柳阴下澄波荡漾的野水,很有画意。作者几次想写成一幅保阳西关的旧城柳色图,但终于没有下笔。或是讲学事务繁杂,或是其他原因罢,这幅野水潺潺的西关柳色图,竟成为一件憾事。
这野水二字,是说这护城河源自天然野外,不像现在是以上游水库补充。野水即是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座城,有野水绕城,有活水润柳,让人怎么能够不动心呢?
由这柳堤上走去,可以看见垂钓的村童,浣纱的少女,负郭而居的种菜农人,一种恬淡简朴的风光,充分地表现着这一块没人注意的境地,是那么的纯美。这才知道古人所说的濮上濠梁、会心不远,固不一定身临名山胜水,而后逸性遄飞、妙笔生花,眼景的野水、古城、绿柳、垂杨,即是胜境风光。
那句环滁皆山也,已成千古名篇之佳句,然而实际情况环滁并没有那么多山,只不过是那位文学大家胸中有丘壑自然流露于笔端罢了。也像是现在的摄影师,随便一洼洼积水,都可能拍出震掉人下巴的大片。
保定府护城河旧影
作者对这西关柳色的纯美之爱,发端于内心和身边景物的交融之际,是一种惬意自然的流露。
作者在文章中说,自从发现西关柳色这个境地,心头非常欢喜,觉得只要有这样一个境地,已可稍慰旅愁了,何必更事过求呢?
作者从古都北平到古城保定,那蠢如蚯蚓的特别慢车,让这旅途多了一些旅愁,此时徜徉在西关柳堤,那皱着的眉头,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舒展开来。
这篇文章,作者除了讲述这迷人的西关柳色,还有这柳色引发诸多思考。
作者漫步在西关柳堤,想到中国古代城池建筑不但仅具有保卫的作用,于美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就说这直隶保阳的西关柳色吧,那临风摇曳的弱柳,视以雄壮高古的城垣,在夕阳烟影里看去,真有苏东坡的说端庄杂流利、刚健含婀娜的妙趣。
就好像是我们只要读到绿杨城郭是杨州的诗句,读到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句,读到满城风雨近重阳的诗句,就会不由自主地从内心中接纳到这座城的景色,每一细处都有着无限的画意。尤其是江南的城,如姑苏城外的一塔斜阳、半帆柳色,实足令人一听而神往。保阳古城的西关柳色,亦是令人一听而神往。
作者当时引用到满城风雨近重阳诗句,不知道他有没有去过西关更西的满城,那是一个比北平更古老的北平,这或许又是一个巧合吧。
摄影:半月谈
作者凝望着1930年的保阳古城,心中悠悠拂动着婀娜的西关垂柳,不由想到近年来,这个近年来是1930年的近年来,一般讲市政的人,往往以拆城为便利交通的唯一政策,自己实在是大大地反对。
作者倒是不掩其心,继续说,这种人不但不懂得中国古代建筑的美术,而且不顾保卫的意义,徒以为拆城就是一种改造的新猷,实在未免矫枉过正、失之远矣。为了保存中国的古建筑,希望以后各地主持市政的人,不但不宜拆废,而且还须加意地保护和修缮。
这是作者漫步在1930年西关柳堤的感慨,至今看来,依然能够感到其对古城保护的心愿,这是一份由保阳古城之西关烟柳拂动而生的心愿。
由此看来,1930年左右,当是古城破坏的一个小高潮。当然,后来陆陆续续还有不断破坏。作为保定来说,保存下来的还不算少,也算是一个幸运吧。
如果作者有机会穿越到现在,再来漫步今日的西关柳堤,那河还在,那柳还在,那水虽不是野水,倒也是还在,那西城门已经拆除,但是负郭而居的市民、西大街和西关大街还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或许能够给他些许安慰,或许给他些许惆怅,不知道他还会不会依然有兴,续写那幅迟迟没有动笔的保阳旧城西关柳色图呢?
一篇90年前的故纸文章,竟然引出这么多的触动。
置笔揽卷,意犹未尽,仿佛感到有绿杨垂柳在纸上拂过,择时再去一次西关柳堤,看看能否寻到90年前的点滴痕迹。
Ps:保阳西关旧城柳色图,这是90年前杨晶华在保定发现的一个创作题材,今天的画家画师们,有谁能据此再创作一幅同题书画呢?我们期待会有这样的消息。
本期摄影图片,一日看尽保定城、直隶尚书房公众号和保定城市摄影爱好者微信群联合推荐。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摄影:在每组图片下方分别注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