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三线建设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江津是长江流域三线文化积淀最深的地区,50年前大三线建设时期,江津是重庆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也是中国三线建设的缩影。
在谈到为什么创办重庆明泉三线文史收藏馆何民权馆长说:这要从三线建设前世今生经历谈起,从时间上算要从1964年至1965年为中央决策期;1965年至1980年为三线建设期,1981年至1986年为三线建设调整期,前后共计时间为22年,历经4个五年计划:从地域方面介绍, 总共涵盖中国西部13个省、区. 市三线地区: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的腹地部分,共涉及13个省区。从参与的人介绍: 上到决策层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下到普通工人,共投入500多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人次的民工。“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西部大开发,三线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前建立的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革开放后取得飞速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坚实物质基础,还是包括三线建设精神和三线建设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三线建设在中国西部内地13个省市区构筑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门类齐全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和交通体系.形成了门类齐全的较为完备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内地培养了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高素质人才.并形成了“奉献祖国、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三线精神,在共和国建设发展史上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线建设史是新中国五大历史之和的独特的综合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是新中国工业发展史、是西部区13省区市地方史、是新中国三线建设移民史。
江津是长江流域三线文化积淀最深的地区,江津区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在50年前大三线建设时期共有三线建设企业15+3落地江津。其中属原第六机械工业部4家:永进机械厂、前进机器厂、新兴机械厂、红阳机械厂;属原第五机械工业部6家:五四研究所, 朱杨溪川顺转运站、川南工业管理学校、长风机器厂、青江机械厂、晋江机械厂;属原总后勤部4家:3533印染厂、3539军鞋厂、2383后勤军库、2342军需厂;属原能源部1家:32111钻井队;另有3家小三线企业:江津造纸厂、重庆铁业公司、兰家坨港务局。 江津是重庆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也是重庆三线企业数量最多、门类最多的区县,是中国三线建设微缩体现。没有三线建设,江津工业与经济至少落后几十年;江津人民要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永远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并转化为推动江津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了推进江津在全重庆市率先开展有关工作,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特创办重庆明泉三线文史收藏馆。
何民权馆长从小就喜欢收藏,如邮票,糖纸, 烟盒,火柴商标等,所以从上世纪1970年5月响应毛主席号召13岁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由辽宁省大连造船厂内迁移民到原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原六机部(船舶工业部)所属国营永进机械厂(代号:468厂)转学上工厂子弟学校,1975年在永进机械厂子弟中学毕业上山下乡到原江津县石蟆区羊石公社中南大队第六小队当知青。1979年知青返城招工进入国营前进机械厂(代号:405厂)4号车间当钻钳工,1982年调入国营永进机械厂(代号:468厂)任五州自行车车间检验员,1990年任重庆齿轮箱公司生活服务公司饮料厂经营部主任,1982年改名为四川齿轮箱厂,1997年更名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9月17日正式退休, 正正48年的人生经历各种证件. 证书,奖状及文物基本保存。
何民权馆长说从2017年12月接到江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秦敏让我参加江津三线建设研究会成立筹备会工作开始,我就有了创建重庆明泉三线文史收藏馆想法,
2018年1月3日开始在区委党史研究室召开碰头会,成立筹备组,办理批文(1月6日完),含秦部长批示(1月9日完)在筹备过程中,逐渐对江津三线建设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体会最多的是江津三线建设史自己特色和近几年江津三线建设开展了各项活动很多,在这里与大家共享一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或多或少对32111钻井队有所了解。这个全国三线建设时期涌现出的三线人的代表英雄集体,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与大庆、大寨等齐名的英模团队。1966年6月22日凌晨1时熊熊火光中诞生的英雄集体,他们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血战火海,保住了位于原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塘河镇的第一口高压大气井,树立了那个时代又一个革命英雄主义的楷模。3个月后,32111钻井队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了国内。1966年9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32111英雄钻井队扑灭火海保住大气井》的文章,。32111钻井队也被誉为“集体的黄继光、集体的邱少云、集体的欧阳海、集体的麦贤得”。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四川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也同时报道了32111钻井队的英勇事迹。32111钻井队被中国石油工业部命名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钻井队”,井场被誉为“英雄阵地”,并在当地修建32111钻井队英雄事迹陈列室,现在重庆市江津区塘河古镇都还存有32111钻井队遗址和英雄纪念馆。
工业产品似乎与文物八竿子打不着,记者就从江津德感工业园获悉,位于该工业园的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原六机部国营新兴机械厂)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制造的CZ355涡轮增压器解剖样机,日前已被重庆三峡博物馆现场认定为国家级可移动珍贵文物,也是重庆地区少有的三线建设时期的国家级可移动珍贵文物。 德感工业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对江增重工CZ355首台涡轮增压器解剖样机可移动文物开展现场核实认定工作,是国家2013年9月起动开展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此确定全国第一批可移动文物,是重庆和江津的唯一。工业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社会、科技和审美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这些报道促使我想把收藏三线文史资料展示出来想法,一直以来我都梦想有一个自己的三线文史收藏馆,当江津际华3539制鞋有限公司林强总经理和黄世英书记等领导得知此事后愿支持我,主动在军旅户外体验馆内让出场地和装修展馆支持我,我非常感谢!我愿意拿出我的三线文史资料布展,在世界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对外开放。重庆明泉三线文史收藏馆作为全国首家民间个人三线文史收藏馆,对江津区民营博物馆起到了引领作用,为我区增添了一张地域性的文化名片
何民权馆长介绍到:办收藏馆主要是让更多人参观重庆明泉三线文史收藏馆,了解和认识那段三线建设历史,虽然三线建设的那段历史岁月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逐渐融入了苍茫的中华历史长河之中。但是当年三线人为了国家的需要,好人好马上三线,他们积极响应祖国号召,义无反顾地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远离故土和亲人,从四面八方奔赴荒山野岭、戈壁沙漠,为了祖国的强大而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于奉献和牺牲。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奉献祖国、艰苦创业、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三线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是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引擎。历史不能忘记,当前的年轻一代,大多数对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已不甚熟悉了解。通过回顾中国三线建设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成就,让年青一代了解三线建设史,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就成为我们当前的一项神圣使命。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荒煤先生曾动情地写下一段话:“三线人的光辉形象时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是点燃我灵魂的一簇圣火。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一个民族灵魂的燃烧更壮观更有深远意义、更美好深层的力量,那就是: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条件下,三线人那种对人民、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比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簇点燃民族灵魂的圣火从来没有熄灭过,如今燃烧得越来越辉煌了。”三线人就是传递圣火之人, 三线建设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标本, 已经逐渐融入历史, 但其带来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将永留史册.通过回顾我们在三线建设及调整的艰辛而又辉煌的峥嵘岁月和改革发展的历程,宣传取得的重大成就,重要作用和意义,典型人物事迹,弘扬红色三线精神,传播红色三线文化,保护好三线遗产.在祖国新的建设时期和新的起点上,为当前落实四个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再创辉煌.....
据了解重庆明泉三线文史收藏馆是一家以收藏三线文史资料和文物为主的陈列馆,是具有收藏、保护、展示、研究、传承三线建设文化功能的收藏馆,是传承三线文化,弘扬三线精神的好课堂。馆内陈列的收藏品共400多件(个人收藏有大小各种藏品1500件)。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三九路41号附8号际华3539有限公司军旅户外体验馆内。这是一座具有三线建设时期建筑风格的杆栏式结构综合楼。
何民权现任中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会三线建设遗址与旅游开发部部长、重庆工商大学社管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研究员、中国《三线建设研究》杂志编委、重庆电视台《大三线》之《藏锋》顾问、重庆明泉三线文史收藏馆馆长等多个职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