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史记、汉书和东汉历史散文

史记、汉书和东汉历史散文

史记、汉书和东汉历史散文v 《史记》的编撰体例Ø 《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规模宏大的通史。司马迁参照前代多种史著, 创造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体例。

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散文_《中国古代散文选》_中国古代散文史

v 《史记》的编撰体例

Ø 《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规模宏大的通史。司马迁参照前代多种史著, 创造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体例。

Ø 《史记》之前的史书,或以编年记述(如《春秋》《左传》),或分国别记事(如《国语》《战国策》),或以记言为主,或以记事为主,总是显得单调疏散,事件之间、人物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 配合、融会贯通。

Ø 司马迁则在前人基础上,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

本纪, 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

表,依年月摘记大事;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

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

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核心部分, 它们以本纪为中心,世家、列传依次分布在外围;而表、书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

司马迁开创的著史体例,一直影响着我国两千年的历史著述。

中国古代散文史_《中国古代散文选》_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散文

v 司马迁的生平际遇与《史记》创作

司马迁出生于史官世家,其出身对其人生道路影响很大,表现在两个方面:

Ø 家族浓厚的文化气氛, 使他从小就得到了优良的文化熏染, 并培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 坚定的著史志向;另一方面,“司马氏世典周史”的家族荣誉,令司马迁甚感自豪,激发出强烈的著史愿望,成为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精神支撑。

Ø 从司马迁的出身、经历及其思想心态来看,他写作《史记》有内外不同的动因。基于家庭荣誉感所激发出来的强烈的著史愿望,是他著《史记》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动力“李陵之祸”所激发的“发愤”心态,是他著《史记》的外因,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中国古代散文选》_中国古代散文史_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散文

《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Ø 《史记》人物传记的剪裁和安排

《史记》人物传记是以人物为核心,贯串事件。这就要求它既要保证历史事件叙述的完整和真实,又要展示历史人物在事件中悲欢离合的命运和鲜明性格。为达到这一目的司马迁通过精湛的剪 裁功夫来实现上述目的。

Ø 《史记》“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

《史记》人物传记选用安排材料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 以突出其主要特点, 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

Ø 《史记》采用了全新的体例。以往的史书以叙事为记述手段, 《史记》则变为以人物活动为记述视角,以人物贯串事件,把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文学的角度看,这便更具文学色彩。

Ø 《史记》的叙事、写人手法,继承先秦历史散文尤其是《左传》的优良传统,追求叙事的故事情节化,注重塑造性格化人物,并在此两点上有所创新,更加成熟,这是《史记》最重要的文学成 就。这些手法,或是新创,或是在既有写作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得更加完善,终成叙事文学典范。

Ø 《史记》刻画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

Ø 以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Ø 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Ø 在特定环境中凸显人物性情。

Ø 以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凸显人物某方面的精神风貌。

《中国古代散文选》_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散文_中国古代散文史

班固和《汉书

v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后受皇命继续修史。用二十多年时间,写成《汉书》的大部分。和帝永元初,随军出征匈奴,军败受牵连,下狱死。

v 《汉书》概况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 ,取消“世家”,并入“传”。全书 100 篇,包括 12 本纪、8 表、10 志、70 传。

v 汉书的文学价值

《汉书》没有《史记》那样深浓的情感,行文也不像 《史记》那样富于变化、挥洒自如,但是《汉书》叙事平实稳健,文章组织严谨, 语言典雅凝练, 不失为史传文的典范。 即使从文学角度说,《汉书》也有不少人物传记,能够在短幅片段之中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神貌和性格。

v 《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汉书》叙事翔实平妥,笔法谨严,是一部信实可据的优秀史著。它的人物传记,有不少生动的描摹和细腻传神的刻画,在文学史上也有较高地位。

《中国古代散文选》_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散文_中国古代散文史

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东汉时期,《汉书》而外,还出现了一些杂史类的历史散文,以赵晔《吴越春秋》和袁康《越绝书》最为知名。

v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异同

两部杂史都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内容有很多相同。他们在写作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记录基本史实而外,还虚构了一些荒诞离奇的故事,也采用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与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

两者也有不同之处,如《吴》前后连贯成篇,《越》各篇相对独立;《吴》集中记述吴越争霸故事,《越》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从文学角度来看,《吴》似较《越》更具文学性。

v 《吴越春秋》内容及其文学特征

Ø 《吴越春秋》的前 5 卷,记叙吴国历史。主要内容,是记叙伍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之事。后5卷,记叙越国历史。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

Ø 《吴越春秋》在记录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编写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刻画人物手法 的细腻传神;以及忠正耿介的伍子胥、 深谋远虑的范蠡、忍辱图强的勾践等成功的人物形象,都在不同方面对后世创作历史演义、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笔记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

上一篇: 中国文史出版社简介
下一篇: 沈括:文理全才,超级学霸 看过此文,你就知道他有多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