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编辑手记 | 《周秦汉唐邮驿馆店名辑释》:探寻悠悠古道上散落的印记

编辑手记 | 《周秦汉唐邮驿馆店名辑释》:探寻悠悠古道上散落的印记

编辑手记 | 《周秦汉唐邮驿馆店名辑释》:探寻悠悠古道上散落的印记作者: 李德辉 著责任编辑:刘英楠 胡佩杰 吴昊天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出版时间: 2023-07探寻悠悠古道上散落的印记——《周秦汉唐邮驿馆店名

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07

探寻悠悠古道上散落的印记

——《周秦汉唐邮驿馆店名辑释》编辑手记

辽海出版社

吴昊天

中华文明拥有悠久而辉煌的道路交通史,很早就发展出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交通邮驿制度。邮、驿、馆、店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类交通行旅机构,这些交通行旅机构是维系交通运转的枢纽,在古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深处,成了散落在文献典籍中的只言片语。《周秦汉唐邮驿馆店名辑释》一书详尽考释梳理古代交通枢纽的渊源来历、沿革变迁,直观呈现周秦汉唐邮驿机构的分布情况,为我们了解古代交通发展提供了门径。

交通邮驿机构的雏形早在周代便已出现。据《周礼·地官·遗人》记载:“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凡委积之事,巡而比之,以时颁之。”其中所说的庐、路室、候馆均是用于接待宾客、旅人的交通服务机构,设置于路旁,间隔特定距离,提供饮食、住宿。可见周代的交通服务机构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有相应的设置和管理规范。

到了秦汉时期,邮驿系统更加完善,与覆盖全国的行政体系相配合,由各级行政官员主理其事,官员出行、文书传递的安全和效率均得到保障。白寿彝先生在《中国交通史》中特举汉代亭、邮、驿、传四种交通机构详加阐述,其中亭是供旅客止宿的地方,同时向贵族和平民开放;邮是官方文书的传递机关;驿主要负责为传书人提供交通工具;传则是为政府官员或特许之人出行提供车乘。秦汉时期的亭兼有治安管理职能,发展成一种基层治理单位,汉高祖刘邦年轻时便做过泗水亭的亭长。

隋唐时期,邮和驿的功能逐渐合流,统称为驿或邮驿。又因为唐驿兼具住宿功能,故有“馆驿”之称。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置“检校两京馆驿”一职,此后馆驿一词便逐渐成为这类机构的通称。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唐代馆驿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多建有驿楼、驿厩、驿厅、驿库等,设施完备、功能丰富。此外,唐代私营客馆和旅店也得到了充分发展,数量繁多,成为官营馆驿之外的重要补充。公元9世纪日本僧人圆仁到唐朝访学,在其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便多有在村野旅店住宿的记载。

《周秦汉唐邮驿馆店名辑释》的作者李德辉教授从事汉唐两宋交通与文学研究逾20年,撰有《唐宋时期馆驿制度及其与文学之关系研究》《唐宋馆驿与文学》等专著。此次编撰《周秦汉唐邮驿馆店名辑释》一书,作者进一步扩大资料收集范围,不仅深入爬梳经史子集四部文献,更进一步利用出土文献、敦煌遗书、域外汉籍等新材料,将文献中能够找到的相关资料网罗呈现。在编排体例方面,这本书也体现出了学术上的考量。全书以朝代为经、地区为纬,将每个邮驿馆店条目置入对应的时空经纬中,这样读者仅从各部分条目数量的多寡便能窥见某一时代某一地区邮驿机构发展的大体情况。

史学大家邓广铭先生曾提出要以职官、地理、年代、目录作为研究中国史的“四把钥匙”。历史地理学作为“四把钥匙”之一,既是研治古史的基础,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多个面向的窗口。邮驿机构的设置、废弃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缩影,从中可以看到历史的兴衰更替。这一点在《周秦汉唐邮驿馆店名辑释》所辑录的资料中多有反映。如该书“浩亹至临羌邮亭”条引《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赵充国上疏汉宣帝陈述“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其中第六条即是“以闲暇时下所伐材,缮治邮亭,充入金城”。可见作为边地重臣的赵充国十分重视恢复河西地区的交通邮驿设施,以加强汉朝对该地的控制。又如“桂阳邮亭”条引《后汉书·卫飒传》,记载卫飒担任桂阳太守期间“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于是役省劳息,奸吏杜绝,流民稍还,渐成聚邑”。可见交通邮驿的发展不仅能便利民众,更能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邑聚落的形成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邮驿机构作为古代长途出行的中转站,是“迁客骚人”的聚集之所。羁旅异乡,山河远阔,难免触景生情,流露笔端。因此,邮驿机构也是古代文人墨客题留篇什的重要场所,承载了无数的文思和诗情。《周秦汉唐邮驿馆店名辑释》对这些诗文也进行了辑录,体现出文史互证、文史结合的特点。如“岘亭”条摘录了十余首唐人相关诗作,有司空曙的《登岘亭》、孟郊的《独宿岘首忆长安故人》、元稹的《思归乐》、雍陶的《寄题岘亭》等。一些邮驿机构因为有名人题诗而变得著名,如唐代饶州的白云亭正是因刘长卿题诗“孤城上与白云齐”而得名。从中可以看到在邮驿机构这一特定时空场域下,交通地理与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双向交互的独特景观。

上一篇: 陈先生的“好”,要让更多人懂得
下一篇: 武汉大学郭齐勇及贵州大学张新民等专家谈《文史天地》如何办得更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