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进攻山西
二.阎锡山制订大同决战计划
1937年8月26日,南口沦陷。使平绥线东段完全被日军占领,察南已无险可守,日军很快侵占察哈尔全境,山西门户洞开。但日军由于遭到国军较顽强的阻击,特别是中央军第13军汤恩伯部在南口有力的抗击。便日军不断增兵,影响了其对平汉线,津浦线的作战准备。日军在战后总结时认为,由于其主力的集中迟滞,一段时间内“华北战线的主动权在中方”。
此后,日军兵分两路:板垣征四朗率领第5师团自怀来向蔚县进攻,兵锋直指晋北门户天镇,阳高,直叩晋北重镇大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约4个旅团)则以重兵继续从张家口沿平绥线西侵,企图完全占领平绥线。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阎锡山)判断日军下一阶段的军事行动有两种可能:一是“以一部兵力由蔚县向广灵行佯攻,以主力沿平绥路西进夺取大同,以图切断我晋绥之联络线”。二是“以一部兵力向天镇行牵制攻击,以主力向广灵进攻,企图截断我雁门后路。”于是采取机动的作战方针: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各地,以一部控制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资策应。
阎锡山一面命令傅作义率晋军主力第35军经张家口西返大同,并令该军第211旅第421团刘景新部在孔家庄车站下车,配合第61军第200旅向万全城南山地对敌进行阻击,以掩护主力安全撤退;一面电令李服膺第61军由柴沟堡等处后撤,于天镇,盘山,阳高占领既设阵地,阻止日军西犯,以掩护二战区主力第35军,第19军,骑兵第1军等部在大同地区集结,准备与日军决战。
1937年8月28日,阎锡山乘汽车改装的铁甲车离开太原,赴原平,然后改乘汽车到代县雁门关东太和岭,亲自督战,并作诗一首:“张垣失守雁绥危,无何岭口把节移。兵不主动难为策,千里布防更欠宜”。他还发表文告,鼓舞晋军士气;一面调兵遣将,指挥作战。阎锡山根据日军必沿平绥线西攻大同的判断,认为敌我双方可能于雁门山以北决战,故拟定了一个大同会战的计划。
大同雄踞雁北大同盆地的西北部,北有外长城屏障,西南以管涔山为依托,东南凭恒山为支撑,与平型关遥相呼应,又是平绥,同蒲两铁路的交汇点,为扼守晋,察,绥交通要冲。如果国军在大同及周边地区布置重兵,可北出长城打击西进日军之左侧后;反之,日军掌握大同,可沿同蒲铁路南下,直扑太原。更重要的是苏援从西北,进入华北;再转入华中,华东战场的铁路运输命脉。苏援是当时中国抗战唯一外援。
“山西王”—阎锡山
为进行大同会战,阎锡山确定了机动作战方针,即“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于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之战斗,相机转移攻势”,以达到利用山地歼敌之目的。为此,阎还设想了几个步骤:
1.在灵丘,广灵,东进集,天镇各地区附近,配备强有力之部队,以阻绝敌前进,以一部配备于大同附近,以大部分控置于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之战斗。
2.如敌以主力进攻广灵时,该处守兵应固守待援,以总预备队主力应援该方面之战斗,此时东进集之部队应向广灵敌之侧背威胁,以使该方面之战斗容易成功。
3.如敌以主力进攻天镇时,我天镇守军拼死待援,以大同附近之总预备队相机向天镇附近推进,以浑源附近兵力渡桑河干河,向天镇右翼实行侧面反击,以图牵制敌人,俟其顿挫,由天镇天翼夹击之。
4.骑兵军以主力位置于商都,尚义,化德等处,相机威胁敌之侧背,以一部守备大庙,百灵庙各据点。
5.第18集团军(指八路军)到达后,应进出灵丘,蔚县附近,威胁敌之侧背,以使进攻之敌不敢孤军深入,在敌我决战时期,该军应向敌侧后实行猛扑,以期我军确获战捷。
据此,阎锡山将此计划上报蒋介石,得到了蒋的批准与鼓励。蒋介石还答应速将中央军第15军刘茂恩部派往山西,列入第二战区序列。于是,阎立即部署。其具体作战方案如下:
1. 以第61军李服膺部及其所辖第101师李俊功部,第200旅刘谭馥部,共7个团,附1个山炮营,在山西东北边界的西湾堡,天镇,阳高等地,占领即设工事,阻敌西进,掩护大同东西的聚乐堡主阵地带,并沿平绥铁路节节抵抗,诱敌至大同外围,之后北移于镇边堡加入北兵团。
2. 以第19军王靖国部及其所辖田树海,杜堃,段树华3个旅,共9个团,附山炮团,野炮营又1个重炮连,占领大同东面15公里的聚乐堡主阵地,吸引敌于熊耳山和外长城线间的南洋河盆地。
3. 以第34军杨澄源部及第15军刘茂恩部为南兵团,以杨爱源为指挥,集结于浑源,东井集间;以第35军(3个旅共9个团)傅作义部及绥远2个骑兵旅附1个山炮团,1个野炮营为北兵团,以傅作义为指挥,集结于丰镇,得胜口等地待机。俟敌被诱至聚乐堡主阵地时,南北两军立即发动钳击,合击敌于该地区。
4. 第72师陈长捷部和新编独立第4旅于镇河部编为预备兵团,由阎锡山直接掌握。
此外,以骑兵集团军赵承绶部,门炳兵部设放于绥东的兴和东北地区;第73师刘奉滨部布置在广灵以北的火烧岭—洗马沟一线,担任警戒。独立第8旅孟宪吉部设置于雁门关上;独立第3旅部章拯宇部署在王台,龙泉关间。
时任第61军长—李服膺中将
三.李服膺消极防御致天镇失守
然而,日军快速挺进,打乱了了第2战区的大同决战的部署。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除在伪蒙军的配合下,继续沿平绥路西进,其先头部队独立混成第15旅团推进至柴沟堡,直扑天镇外。又采取分进合击的老战术,兵分三路向南,向西挺进:一部由张家口趋兴和,以图集宁;一部自怀安逼阳原,进攻浑源;一部从怀来扑蔚县,直插广灵。对大同乃至晋北形成包围之势。
天镇是雁北东部的门户,大同的前哨,遂成为日军首要打击目标。阎锡山电令第61军长李服膺率部固守天镇以东盘山迄北山之线和天镇城3天以上。李服膺奉命后,一面亲莅部队讲话,印发告全军官兵,进行战前动员;一面进行紧急部署。但由于对敌情,任务估计不足,在仓促部署中作出消极防御部署:以第200旅第400团占据盘山制高点,固守尚未竣工的国防工事;以第101师占领盘山以北罗家山,李家寨,铁路西侧迄北山瓦窑口一线阵地;第399团驻守天镇城。由李俊功率第201旅及第401团驻于天镇城内,负责指挥全线作战。李服膺本人则率军司令部,坐镇阳高城内,统一指挥。
1937年9月2日,日关东军右路主力独立混成第15旅团于晚间乘火车抵达天镇县东陲启嘉堡,左路主力独立混成第2旅团沿怀安—天镇大道进至天镇县境的史家窑一带。
9月3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5旅团先锋部队1500余人,携野炮20多门向晋绥军第123旅第425团李在溪部驻守的砖窑村前沿阵地进攻。血战竟日,毙伤敌300余人,自身伤亡超500余。
次日,日军左右两路合击,在30余架飞机和炮兵支援下,向天镇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集中主力猛攻李家寨,罗家山一线主阵地。日军一改步炮协同的打法,采取先以步兵迫进至国军阵地前沿,诱国军全部进入阵地后,再以飞机轰炸,继以猛烈炮火轰击,晋军工事很快被夷为平地;且伤亡数百。但仍奋力抗击,坚守主阵地。
1937年9月5日,日军出动飞机30架,坦克,装甲车50余辆,步,骑兵3000余人,向天镇主阵地盘山发起总攻。晋军官兵浴血拼杀,激战终夜,破敌进攻4次,与敌终日肉搏。李服膺见战况危急,急率幕僚人员与直属骑兵连进入天镇西村庄,指挥作战,以鼓舞士兵。
为阻止日军迂回西进大同,阎锡山急调第19军在丰稔山,聚乐堡一带紧急布防,以策应天镇方面的作战。同时,致电蒋介石:“此次决战无论胜败,敌我双方均应是极大损失。钧座对积极方面,收复察,平或增兵固守晋绥,俟敌再度来攻;或消极固守山西,均应早有打算”。蒋介石次日回电:“敌攻大同时,当由平津,津浦两方面令卫部(即卫立煌第14集团军)同时反攻策应,以收复平津及察省也。”
9月6日,日军再攻盘山,周家山,除空军轮番轰炸外,竟施放大量毒气弹。晋军官兵严重缺乏防毒用具,与敌拼杀鏖战,多数殉国,残部仍坚守阵地。日军于是改变战术,发动夜袭猛攻据守盘山制高点的第400团,先以密集的炮火猛轰,继之以步兵发起敢死冲锋;双方展开残酷的肉搏血战。在激战中,第400团营长高保庸壮烈殉国,全团官兵伤亡达50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团长李生润请求增援。但师,部均无兵可派,盘山阵地遂于次日失守,日军直逼天镇城下。李服膺率残部退往王千户岭,天镇城仅留第399团固守。
9月8日,日军开始攻城。骄横的日军竟先派10多人的小队,列队朝东城门而来,被守军全歼。日军遂改变战术,先以大炮猛轰城墙,然后步兵在装甲车和机枪的掩护下冲锋。晋军官兵一连击退敌数次冲锋。日军于是一面派飞机轰炸,投燃烧弹和毒瓦斯弹,一面以1个联队偕坦克10辆绕过天镇,奇袭阳高。
阳高位于天镇西南,城墙破烂不堪,低处竟只有丈余高。守城的为第61军第200旅第414团600余人。9月8日,日军先以飞机低空轰炸,扫射,然后集中大炮轰击城墙薄弱部,步枪在战车的掩护下猛攻城垣。晋军伤亡甚重,敌很快突破城墙。团长白汝庸亲自督战反击,但未能挽回颓势。日军突入城内,双方展开巷战。守军伤亡过半,遂于是日夜突围。阳高于9月10日沦陷,日军进城后屠杀民众千余人。
阳高失守后,天镇后路被截,李服膺擅自下令所部弃防后撤(不是奉阎锡山命令)。全军撤退,并将平绥路各桥梁一律炸毁。第399团奉命于夜间撤出天镇。11日,日军占领天镇,屠杀城内居民2300余人。至此,大同完全丧失屏障。日军不待休整,迅速向大同附近集结兵力,大同危急!
四.广灵失守,阎锡山放弃大同
与此同时,广灵方面战火又起。精锐第5师团在攻陷察南要地阳原,蔚县后,兵分两路向晋察交界的广灵挺进;一路以师团主力第9旅团及山炮联队等部,从蔚县攻击广灵附近的晋军阵地;一路以步兵第21旅团及野炮兵联队,从阳原附近迂回晋军的左侧后。
广灵由第73师刘奉滨部驻防。为加强该地区防御力量,蒋介石调汤恩伯指挥第17军及第73师,在广灵一带布防。具体部署是:李仙洲第21师一部约1个团,于暖泉镇附近警戒,主力控制于广灵西北之南村一带,构筑预备阵地;第73师刘奉滨部在伊家店,马山一线驻防;第84师高桂滋部在马山至火烧岭一带占领阵地。
1937年9月12日,蔚县日军2000余人附炮10余门,冒雨击退暖泉镇警戒部队。次日拂晓,日军又出动步兵千余人,在10余门大炮和6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广灵正面安头山,洗马庄一带第73师阵地猛攻。国军与敌激战至中午,第423团长吕超然英勇牺牲,阵地被突破。同日,日军步兵第41联队向广灵阵地左侧翼伊家店迂回,企图切断国军后路。阎锡山即令汤恩伯指挥所部,相机夹击该敌。
同日,由原阳南下的日军第21旅团进攻广灵西北火烧岭,与守军交战,经7个小时的激战,攻占火烧岭东北大白山阵地。该地守军在火烧岭守军的配合下,反攻收复失地。13日,日军2000余人,在大炮掩护下,向刘家沟迂回。李仙洲即以第63旅(欠第124团)在望狐村至乱岭关以北占领阵地,第61旅增援刘家沟,并亲率第124团进驻赵家坪督战。刘桂滋也率预备队抵小关村附近,向敌反击。但因洗马庄被敌突破,第84师高桂滋部向贺家窑附近及其东侧高地转移,第21师李仙洲部向鳌峪山,上白羊,石人山,岔口中一线阵地转移。
9月14日,日军攻陷广灵后,派4个大队分别向浑源和灵丘追击。阎锡山于15日严令第73师长刘奉滨在广灵南山坚守,不得再退。并严令第17军在新的防线固守。日军2000余人,在大炮掩护下,由广灵向第73师松树山阵地攻击,冲锋10余次将阵地攻占。刘奉滨急抽兵力,发起反击,成功夺回阵地。日军乃集中火力向侧翼阵地攻击。激战中,刘奉滨负伤,所部伤亡过半。阎锡山见该师损失惨重,为避免被全歼,遂令其向义泉岭附近高地转移。而此时刘茂恩第15军尚未到达浑源,浑源北东进集仅有第34军梁鉴堂1个旅。因此,阎锡山作战意志动摇,拟转移主作战方面于浑源。
与此同时,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由天镇,阳高长驱直入。在聚乐堡前方,遭到第209旅段树华部英勇抵抗,激战两昼夜。王靖国一面向阎锡山告急,请陈长捷的预备军应援;一面让集结丰镇的第35军南移大同支援。阎锡山的大同会战计划开始动摇。
1937年9月11日,日军突破聚乐堡附近,其机械化部队向大同城突击。而此时蒋介石派遣的中央军第15军刘茂恩部仍未到达大同,城内兵力薄弱。第2战区司令官长阎锡山不顾蒋介石死战到底的命令,竟下令弃守大同,集中兵力于内长城一线设防。当晚,守军炸毁御河铁桥,弃城南撤广武,雁门关一线。
日军未受任何抵抗,便于9月13日占领大同。苏援经山西铁路运输线被切断,被迫改走陇海线。
蒋介石获悉后,急电警示阎锡山:“集中兵力于一点,与敌决战,是失我所长,而补敌短,此非不得已,切勿轻用。弟意晋绥阵地(当)取积极防御为主也。”事后,阎锡山也承认是“战略上的自动放弃”。
腾讯短史记杨津涛《抗战中处决了多少高级将领?》
五.平绥线丢失,阎锡山杀李服膺不冤
与此同时,蒋介石命令负责在平绥线西段抗击日军的赵承绶骑兵第1军;必须死守晋北及绥远要地,电令内容:“另一部固守集宁,不得已时对集宁以西地带尽量破坏交通设施,桥梁,水井,逐次西退,最后死守绥远待援”。
然而,在日军强大的攻势下,以骑1军1个军兵力(2个骑兵师,2个步兵旅)根本无力防守如此漫长的铁路线,该军也无斗志,遂一再溃败,节节后退。10月10日,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1个旅团,在伪蒙军9个骑兵师配合下,击破平绥线上的要点归绥,并于3天后占领。16日,日军进入平绥线最西端的包头,至此完全控制了平绥线。国军被迫退至五原,临河一带与敌对峙。为便于该方面的统一指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于1937年11月9日设立第8战区,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朱绍良为副司令长官,统辖绥远,宁夏,甘肃的部队,防敌进犯西北。
大同会战破产,影响了整个华北战局,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为甩锅,阎锡山将责任全部推卸到由天镇弃城南撤的李服膺身上。阎称大同会战计划的落空,主要是由于第61军在天镇,阳高作战不力,因而下令将军长李服膺扣押在岭口行营。还派军械处长刘树勋扣捕第400团长李生润,但由于第200旅长刘谭馥主使李逃跑;未能抓获。李生润后投靠胡宗南。
不久,李服膺被押往太原。1937年10月,他被阎锡山以“撤防败逃”的罪名枪决。腾讯短史记杨津涛《抗战中处决了多少高级将领?》,指李服膺是在完成阎锡山“坚守三日”“续守三日”命令后,才奉命“相机撤退”的。而且李服膺率部实际打了整整七天,所部伤亡殆尽;又是奉阎之命撤退,完全无罪。阎锡山是为了推卸战败责任,让李背黑锅。其注明的史料来源为贾宣宗:《天镇之战与李服膺之死》,《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54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第32—36页。贾宣宗疑似是第61军68师201旅少校参谋。
笔者史料来源于张宪文等编:《中国抗日战争史》2016年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史料中提及“坚守三日上”,但未提及“续守三日”。平心而论,李服膺第61军7个团,能挡住日军精锐7天;大量杀伤日军,确实有功;是整个大同保卫战中,晋军打的最血腥一仗。但其消极防御的部署,是战败的主要原因。至于是否奉阎锡山的命令撤退,目前还不能盖棺定论。
我认为,大同,广灵战役的失利的主要责任,恰恰是阎锡山对日军主攻方向的判断失误。板垣选择从蔚县——广灵—平型关一线突破,打了第2战区一个措手不及,是整个战役失败的主因。而1936年夏,板垣来山西拜访阎;就曾从察哈尔蔚县沿蔚代公路徒步勘察;阎却完全忽视。而杀李服膺来掩盖其责任;实属不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