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省文史馆“民族脊梁——抗战遗存寻访”首站走进花溪

省文史馆“民族脊梁——抗战遗存寻访”首站走进花溪

省文史馆“民族脊梁——抗战遗存寻访”首站走进花溪省文史研究馆牵头组织实施的“民族脊梁——抗战遗存寻访” 活动于9月16日至17日走进有“抗战时期陪都后花园”之称的花溪,开展第一阶段的寻访。

文史研究馆牵头组织实施的“民族脊梁——抗战遗存寻访”活动于9月16日至17日走进有“抗战时期陪都后花园”之称的花溪,开展第一阶段的寻访。

寻访团在花溪王伯勋将军故居

寻访团由省文史馆副馆长杨玉和、靖晓莉率领,馆员梁茂林、刘雍、李华年,特聘研究员厐思纯、罗丽丽,贵州民族大学教授顾朴光,文史专家、省文史馆原副巡视员王任索、省图书馆田晓华等以及《贵州都市报》、《贵阳日报》等媒体参加寻访。寻访团先后考察走访了清华中学、戴安澜墓、防空亭、“生聚教训”石刻、防空学校遇难烈士墓、国民革命军19兵团副司令王伯勋故居等,并与花溪相关部门和当地文史专家进行座谈。

寻访活动得到花溪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区党研室主任郭崖、副主任黄依莉和清华中学副校长宋文琳的引导下,寻访团参观了清华中学校史陈列馆,重点了解了该校的诞生与抗战中办学情况。1938年,一群清华大学的学子们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创办了清华中学,希望藉以训导青年,培养民力,宣传抗战,为驱逐日寇贡献力量。抗战中,平津许多院校大学生流亡南下,同社会各方面爱国人士一道,纷纷加入支持清华中学办学的队伍,在抗日烽火中坚持不懈地培养民族栋梁。建校75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材,其中不少已成为党的中、高级干部,军队的高级将领,科学家、外交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省文史馆专家梁茂林、刘雍、顾朴光等还回忆和介绍了中共贵阳“特支”在清华中学的情况。

杨玉和副馆长向清华中学赠送《民国文献大系》纪念抗战七十周年专辑

寻访团顺着战时期防空学校修建的道路步入花溪公园,文史专家沿途讲述、探讨了与花溪有关的蒋介石、何应钦、张学良、冯玉祥、蔡廷锴、叶圣陶、巴金、徐悲鸿、竺可桢、苏步青、梅兰芳、戴安澜、戴复东等名人的史事。

在著名抗日将领戴安澜将军衣冠冢前,文史专家们介绍和缅怀了将军令人敬仰的一生。戴安澜将军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39年升任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参加桂南会战取得重大胜利,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1941年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同古保卫战期间,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1942年5月,在打退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后,戴安澜将军遇袭殉国,其灵柩辗转迁葬花溪葫芦坡西麓。1947年,灵柩迁葬其芜湖故里,花溪就地新筑衣冠冢。戴安澜将军的抗战之功,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高度赞誉,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并于2009年被中组部、中宣部等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著名抗日将领戴安澜将军衣冠冢

寻访团行至麟山脚下,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刻着鲜红“生聚教训”四个大字,大字右边刻有“县长刘公剑魂去思”一行小字。省文史馆馆员刘雍介绍,这是1939年他的父亲刘剑魂主持策划花溪公园工程后,离开贵阳县长任时,当地群众感于其常叹民族危亡、提醒民众常思越国生聚教训而立,意在号召大家同心同德、发愤图强、以雪耻辱。

刘雍馆员在现场解说

在蛇山“中央防空学校”所建的防空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亭柱上“登高一呼举国空防都有赖,极目四望万方景物总无穷”的石刻。进入亭内,六根亭柱上所刻的“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万事莫如防空急,无防空即无国防”等石刻让人心潮汹涌,猛然看到了硝烟四起的抗战年代。省文史馆馆员梁茂林和花溪区史志办原副主任李祖运等认为,防空学校为开拓、建设花溪和保卫贵阳领空立下了不小功劳,防空亭更为宣传抗战、振奋士气发挥了较大作用。因此在花溪区大寨落窝土,寻访团对着300多位防空学校遇难的烈士墓深深地鞠了三鞠躬。

寻访团在蛇山防空亭前

寻访团悼念防空学校遇难烈士

现场寻访结束后,省文史馆与花溪区政府在花溪区委统战部会议室共同举办了“抗战中的花溪”主题座谈会。省文史馆副馆长靖晓莉和馆文史专家,花溪区政协副主席孙剑,区委统战部、区委党研室、区民政局、区地方志办、区文广局负责人和花溪文史专家参加座谈。

与会专家认为,花溪区同抗战的联系非常紧密,许多大家、名人在抗战期间多次在花溪停留、生活,有关抗战的史料、事迹非常多,花溪抗战精神非常值得挖掘,有许多方面还需要大家继续深入研究。专家建议,是否可在拥有21处抗战遗迹的花溪公园加挂“抗战主题文化公园”牌子,以利于旅游发展。专家们还呼吁,希望能妥善安置即将面临再次搬迁的防空学校300余位遇难烈士遗骸,更好地保护好防空亭等抗战文物。

靖晓莉副馆长在座谈中感谢花溪区为寻访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她强调,一个不重视文史的地方是缺乏底蕴的,花溪有丰富的文史资源,有强烈的文史意识,做了许多有助于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文史馆有独特的资源,应该多接地气、深入实地调研。她介绍了省文史馆同地方合作共建研究基地的几个成功案例,希望花溪区和文史馆多加强双向交流,一起努力、砥砺和打磨,共同深化抗战文化研究,推动地方文化建设。

据悉,“民族脊梁——抗战遗存寻访”活动作为省文史馆牵头的一项长期活动,今后将不定期继续深入相关市、州、县开展。

抗战寻访座谈会现场

靖晓莉副馆长在座谈会上讲话

上一篇: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汪曾祺出版物?
下一篇: 痛别!名家去世,祖籍山东,多位知名演员悼念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