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大儒,在历史课本中都有他的简介。只不过大多数人只知道他的大名,但他的学术成就却知之甚少,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顾炎武的学术成就。顾炎武在经学、文学、武学和地理学等方面都有著作传世。经学就是研究《六经》的学问,古人看来这是正经学问,通过研究儒家经典探讨治国方略。文学是指诗文创作,武学主要研究军事。古代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主要研究地志方面的问题,对区域地理状况进行分析。
顾炎武在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古代学者大多研究人文,对自然关注不多,顾炎武作为一代大儒,在学术研究上有自己的理念,这一点值得大书特书。顾炎武编纂了两部地理学著作,一部是《天下郡国利病书》,另一部是《肇域志》。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论述地方环境,山形水势,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耕,此外还对资源矿产、经济发展作出规划设计。这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著作,在明末清初十分少见。《肇域志》专门论述山川要塞,更具有专业学术价值。两部著作都是上百卷的大部头作品,字数都在百万字以上。顾炎武在27岁的时候就开始了筹备工作,从历代史书和地方志中搜寻和地理有关的知识,案头抄录的读书笔记多达40余卷。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顾炎武为了积累资料看了上万卷前人著作;古人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编纂的是地理学著作,他虽然没有行路万里,但也做了大量实地考察。
《天下郡国利病书》共120卷,200余万字。书中既有综述概论,也有各个地区的详细介绍。书中介绍的地域不仅包含中原地区,还包含了“海外诸蕃”。编纂体例为疆域、山川、农田水利、赋税户口、马政盐田、矿产要塞。书名中有“利病书”三个字,说明顾炎武的编纂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利国利民除了有良方良策,最根本的是让百姓吃饱穿暖。因地制宜,才有希望。
《肇域志》这部书的命运比较坎坷,由于没有刊印发行,只有部分内容存世。《肇域志》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只是顾炎武搜集地理资料后形成的初稿。由于顾炎武学问精深,即便是初稿也文采飞扬,有物有序。并且由于书中引用的大多为原始资料,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书目。这样的著作除了古籍版本上的价值也有很大的实用性。
顾炎武作为一代大儒,能够关注自然科学,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已经不再是只知道闭门读书的传统文人了。如果读书人都能按照顾炎武的学术道路前行,那么清代的学术发展将会进步很多。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顾炎武诗文选译(修订版)
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旗舰店
¥11.5
购买
拓展阅读
状元才子,名师高徒,清代王敬铭绘《山坞看云》
父子修史,没有司马谈的《六家要旨》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清代名家山水画优点缺点共存,董邦达绘《山村秋霭》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爱读书的小故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