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为什么要学语文?——拨开语文世界第二层迷雾

为什么要学语文?——拨开语文世界第二层迷雾

为什么要学语文?——拨开语文世界第二层迷雾前面一章我们已经论述了语文的基本概念,厘清了真假语文的出现原因以及做出了更加合理的划分,并且理解了社会情绪与教育现状的关系。现在我们来探讨第二个

前面一章我们已经论述了语文的基本概念,厘清了真假语文的出现原因以及做出了更加合理的划分,并且理解了社会情绪与教育现状的关系。现在我们来探讨第二个问题:

文史哲学类_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史哲_文史哲学集成

文史哲学集成_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史哲_文史哲学类

文史哲学类_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史哲_文史哲学集成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有朋友以为提这种问题其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没有任何意义。这还用论述吗,明摆着的事?笔者自然理解,但是面对多方质疑,很难不辩自明,基本上要从问题里面去深究潜藏其中的心理机制和复杂情绪。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这并非不是没有答案的问题,而是答案太多而又无法条条例证的问题。比如下面就有许多参考答案:

学生A:语文是所有科目分数最高,考试必考,所以要学;

学生B: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的根,怎么能不学?

学生C:语文是走向社会的通行证,才能更好理解与沟通,能够提高人的情商!

......

考试要考,又是我们的母语,还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那不就得了,还用问那么多为什么?是的,语文的作用已经经过了许多代人的检验和证明,中国读书出仕的传统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诚然,笔者若仍然停留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无疑是作困兽之斗,吃力不讨好。笔者的本意也不在于此,只不过想从另一个方面来阐述,也就是该问题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机制,该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我以为至少有以下两种论调:

第一:语文难学论

第二:语文无用论

文史哲学集成_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史哲_文史哲学类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语文难学吗?难,也不难。这话怎讲?

语文的世界包罗万象,其内涵之丰富至今仍未探究到底,其外延之广宽至今也尚无定论,涵盖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与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领域,学习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听、说、读、写、悟与实验,即使浓缩成文史哲三家,也依然是难以吃透,因为门派众多,内容繁杂,思想丰富,众说纷纭;

那么再浓缩为文学如何呢?

这虽然已经很接近我们现阶段中小学的学习内容了,但依然存在上述问题,你在书海里遨游有时候是很畅快的,因为与你碰面的有各色各样的人,体验的有各种各样的人生,然而当所有的灯塔亮起的时候,你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吗?这个时候就需要你的判断力和经验了,在此过程中,你的人生观、审美观与世界观就渐渐成形。然而,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可不慎乎?难,太难了!

有朋友估计不满,笔者难道是有意渲染悲观情绪么?非也,以上的苦恼乃圣人至人神人的烦恼,我辈又无需穷尽一生之微力,来吞下人类文明史,况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当前学业所需或者感兴趣领域去拓展和丰富自己,可以广泛涉略,但最好确定一两个感兴趣的领域,精读与泛读结合,切勿东打一炮西打一炮,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学习又不难,因为你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但为应试而必须掌握的不能偏废,诸位高才,看不起应试教育,但不能否认应试制度目前仍然不失为一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语文难学论,当休矣!

文史哲学类_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史哲_文史哲学集成

其次,就是当下社会流行的一种论调:语文无用论或者读书无用论。

想要分辩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理解其言论潜藏的观念,我们才能更好透析出其中的本质,从而明白其中的意蕴。这种论调背后其实深藏着一个逻辑上甚至是哲学上的解读。

没办法,朋友们,我们仍然需要继续玩一玩概念的游戏。玩着玩着你就会明白事情的真相,请相信我!

我们需要界定何谓“无用”,何谓“有用”,按照时下流行的观念,我们可以很快发现,所谓“无用”“有用”,功利心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简而言之,“无用”是指无法获取物质上,名利上的好处;“有用”是指可以获取物质,名利上的好处。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社会潮流下,似乎这样的观念无可厚非,人们为了爬上食物链的顶端,筚路蓝缕,处心积虑,不择手段囤积财富,这样的情况愈演愈烈,从而滋生出许多种诸如“无用论”之类的论调,继而形成一种观念深深根植在人们的脑袋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亦悲乎!

很显然,这样的观念是不健康的,片面的,狭隘的,不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难道一个人除了消化面包满足口腹之欲就不需要精神生活了吗,一个人就不需要感受美传递爱弘扬善了吗,就不需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静谧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了吗?

著名表演艺术家陈道明有言:不做无为之事,难遣有涯之生。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生活中看似无用之事,往往丰盈着我们的生命。

春天里,赏一朵花而感到生活的美丽:伤心时,读一阙词,抚慰心灵的酸楚,这样的无用,谁说又不是生活的调味剂,人生的百花筒呢?

复旦教授陈果说:朋友是无用的。可谓发人深省,引人深思,我们大多人结交朋友,抱着很强烈的功利心,正所谓: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事实上,人生更大的快乐不是从别人身上获取到什么,而是我们自身具足的东西能让别人获益,朋友是无用的,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向朋友求助,而是彼此的结交是不以获利为目的的,两个人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即使并肩同行,你不言我不语,也可以感受到彼此的美好。这样的无用,谁说不是最大的有用呢?

人生最残酷的真相是,那些我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东西往往都是些身外之物,未必是让我们真正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有过这样一句话:人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唯有一种东西是可以带走的,那便是一个人的德行。

是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生前富可敌国,最终家道败落,若不是留下一个“胡庆余堂”,行善积德,谁会记得他?

除了德行,我认为还可以留下很多东西,比如一个人的文章,一种气质,一种生活态度,爱与善心等。比如魏晋风度:嵇康的风神气度、阮籍的青白眼、刘伶的放达,依然富有生命力,这些无形的东西才是我们生命的本质。因此,语文无用论,当休矣!

文史哲学集成_文史哲学类_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史哲

其实,所谓“有用”“无用”无关乎语文或者读书,真正的关键是自己。

你有用你会用就会所向披靡无往不利;你没用你不会用,就会自暴自弃止步不前。一个人完全可以靠自己通过读书和学习去获取所谓“有用”的名和利,比如会写文章,既可以赚稿费,又可以评职称,名利双收,岂非两全其美?所以,“有用”“无用”不应有此分别心。

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学语文就应该变成为什么不学语文了,朋友们,你们说呢?

上一篇: 宋庆龄的统战工作为何无可替代
下一篇: 市政协委员提案有回应了:石库门弄堂里的这处“漫画会”旧址,将得到保护和更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