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于西安正式建成。据悉,陕西考古博物馆将于2022年4月28日对公众试行开放。
历史文化,是西安和陕西享誉世界的名片。根据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显示,陕西以超770万余件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位。截至2020年底,在陕西省文物局登记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共329座,年均接待观众5000万余人次,平均约11.7万名陕西人拥有一座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的落成将为西安“博物馆之城”再添重磅新力、构建出陕西考古事业新格局,同时势必引发万众期待。
陕西考古博物馆
陕西考古博物馆平面图
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周家庄村南,南依中国地理分界线——秦岭,东临佛教净土宗祖庭——香积寺,总用地面积250亩、总建筑面积36000余平方米,整体地形呈三角形,布局分开放区和内部区,馆院一体,前馆后院。按科研和展示相结合原则,形成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科技考古中心、图书资料中心、公众考古中心“一馆四中心”的格局。
陕西考古博物馆馆舍设计由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担纲负责人,设计传承唐风,馆舍建筑采用唐风建筑、园林化,建筑风格与秦岭生态区和千年古刹的文化风格融为一体。
陕西考古博物馆定位为“集科研、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重点展示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科发展的全国乃至全世界专题性博物馆”。
陕西考古博物馆将打通从考古发掘到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的学科全链条,为践行新时代的中国考古提供“陕西方案”。
作为陕西省新的博物馆形态,陕西考古博物馆不仅是集考古发掘、科学研究、文物保护、教育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考古研究机构,也是以考古学学科发展为主线,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遗迹遗物为展示对象,向公众展示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与现场保护、实验室修复、文物考古学研究及反映考古学科发展史的博物馆,更是一座依托陕西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及出土文物,全面揭示考古工作“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重大意义,详细讲述人类发展史、文化发展史、文明发展史,体现不同历史阶段考古工作理念、技术、方法发展演进的专题博物馆。
常设展览:“四大篇章”
陕西考古博物馆陈列展示,包括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两部分。其中,常设展览为陕西考古史基本陈列;临时展览,主要用于展示最新重大考古发现和专题研究成果。此外,室外还有历代砖砌、石刻文物、陶瓷标本等专题展示区。
作为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部分,在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展出文物中,有大量拥有“首次”“第一”“最早”等标签的特色文物、明星文物的身影,是座名副其实的“宝藏”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建筑的室内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室外展陈面积10000平方米,展出文物4218组5215件,其中九成以上珍贵文物属首次与公众见面。基本陈列以“考古圣地 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大篇章。室外有田野考古主题展示区、历代砖砌展示区、陶瓷石刻文物展示区等。
考古历程展厅
“考古历程篇”展示陕西考古的诞生、发展和成熟历程,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金石稽古 证经崇礼”,讲述中国考古学在金石学阶段的积淀过程;第二单元“科学考古 兴史救国”,在展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基础上,着重讲述陕西考古的开端——斗鸡台考古,以及逐步确立的中国考古类型学和地层学;第三单元“顺应时运 考古扬帆”,以考古项目为依托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考古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半坡遗址、周原遗址、秦陵兵马俑、法门寺、耀州窑等重要遗址的发掘以及汉唐都城、帝陵等“大遗址”考古工作新理念和新方法的介绍。
文化谱系篇——旧石器时代
文化谱系篇——彩陶展区
文化谱系篇——仰韶时期
文化谱系篇——夏商时期
“文化谱系篇”以时间为序分五个单元,展示了陕西境内的考古学文化谱系。第一单元“旧石器时代”,着重讲述现代人的起源以及古人类的交流与迁徙;第二、三、四单元“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先周文化”,介绍了在陕西境内这一时段各文化类型,包括分布范围、文化特征和代表性遗址,同时穿插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分支介绍;第五单元“周原遗址”,全面总结了60余年来周原遗址的考古收获。
考古发现篇——石峁石雕
考古发现篇——秦俑
考古发现篇——石鼓山墓地
考古发现篇——隋唐时期
“考古发现篇”分三个单元,主要介绍陕西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重点考古项目。第一单元“探源文明 构建先史”,重点展示杨官寨、芦山峁、石峁三个都邑遗址;第二单元“寻踪帝国 盛世再现”,介绍陕西境内极具代表性的秦、汉、唐遗存;第三单元“追迹古都 陶冶风雅”,主要展示以耀州窑址、吕氏家族墓等为代表的宋代之后的陕西考古发现。
文保科技篇——陶瓷器修复
“文物保护篇”在总体介绍文物保护工作后,展示了对陶瓷器、青铜器、复杂遗存、壁画、纺织品和漆器等的修复、保护与研究,重点展示了新技术、新手段、新材料在不同质地文物保护中的运用,向公众展示了文物工作修复者“巧手良医”的责任和担当。
首次!第一!最早!
个个都是“镇馆之宝”
如果要在陕西考古博物馆的所有展陈中评选出“镇馆之宝”, 估计竞争会相当激烈,因为在这座博物馆中,件件文物都是珍宝,如石峁遗址的石雕、壁画、乐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整体搬迁后的贺家车马坑等珍贵文物,还有太多以往只能在新闻图片或镜头中见到的代表性文物。
(石雕人头)
石峁遗址出土石雕人头20余件,为中国首次发现。
(青铜小罐)
刘家洼春秋芮国遗址出土的1件青铜小罐,残留物为水、碳酸钙和动物油脂,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男性面霜类化妆品。
罗婉顺墓志是首例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书丹墓志,可以算是“墓志界”的艺术价值的“天花板”,因为它是大书法家颜真卿早期的作品。
靖边杨桥畔汉代墓地中的渠树壕汉代砖室壁画墓墓室顶部的星象图,是我国考古首次发现的具有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的二十八星宿图,可以看到有北斗七星、伏羲、女娲、牛郎织女等。
十六国西陵县侯夫人墓中出土的一套完整的乐俑组合,乐俑皆席地而坐,神情专注地演奏乐器,所持乐器依次是笙、竖箜篌、节鼓、箫、琴、瑟、阮咸,这是首次在关中的十六国墓中发现竖箜篌。
此外,孝陵是目前唯一一座经过发掘的北周帝陵,出土帝、后陵志、十三环玉带、玉璧等随葬品,这些珍贵文物都是出土后的首次展出……
还有大量大名鼎鼎的重大考古发掘项目出土的珍贵文物,被大规模、成系统地展示出来,让人“一眼千年”穿越时光。
如杨官寨遗址出土了狩猎、加工、纺织等石质工具,也有不少石环、石笄等装饰品,体现了先民们既重视生产也有爱美之心;
(石峁壁画)
出土于外城东门址和皇城台的石峁壁画,是陕西最早的壁画,数量居全国早期壁画之最(壁画残块200多块,最大残块30厘米见方),反映了石峁文化高超的艺术水平。
(车马出行图壁画)
秦咸阳城遗址三号宫殿遗址发现的保存完整的壁画车马出行图,展现出秦咸阳城官吏、皇室乘车舆出行的真实形象。
出土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唐代壁画
北宋吕氏家族墓的随葬器物,包括餐具、酒具、茶具、香具、文房用具、闺阁用具、佛事用具、礼器、日常杂器九个大类,让优雅而闲适的北宋文人雅士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正是通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遗址,勾勒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基因图谱”,展示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总体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陕西考古博物馆就像一座考古学科的“大课堂”,它展示着考古学科领域灿若星河的深厚积淀、学科元素,更让公众有机会成为考古学的“入门弟子”,感受考古学中奇妙无穷的乐趣与魅力。
为方便公众了解最新考古发现进展,向大众展示最新重大考古发现和专题研究成果,陕西考古博物馆将大量考古发掘项目“搬”到了公众面前,比如整体搬迁后的贺家车马坑,就被直接“打包”搬入了博物馆的展厅,让观众能近距离“沉浸式”感受考古环境。
除了直观展示精美文物,博物馆也将“科技考古”的理念和文物保护的最新成果、方法和理念,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讲述”给每一位参观者。让人看得明白,赏得叹为观止。
△博物馆
△科研楼
△科技考古中心及信息中心
△公众考古中心
△后勤动力中心
△考古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作为全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省级考古研究机构,多年前,它以百年考古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丰硕成果为支撑,率先提出建设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的构想。而今,陕西考古博物馆历经10余年建设,即将向公众开放,这也是“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完成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
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出建设陕西考古博物馆的设想;
2012年,开始筹建;
2013年,项目建议书获得省发改委批复;
2017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2019年5月,获省发改委《初步设计批复》进入报建审批阶段;
2019年9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
2021年12月,完成建设主体工程;
2022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暨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活动顺利举行。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院长、馆长孙周勇撰文《写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之际:启航新征程 踔厉向未来》中表示:三秦大地孕育中华文明根脉、周秦汉唐筑华夏辉煌盛世,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建成具有重要的领先示范地位。以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陕西考古博物馆运用考古学科的逻辑、博物馆的语言,以陕西考古成就绘制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基因图谱”。以“创建世界一流考古研究机构中国样板”为战略目标,依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创建一流世界考古机构,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陕西力量。
考古圣地,谱写华章;
国家使命,陕西担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