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说《周易》,特指的是那部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以《乾》《坤》两卦开头,《既济》《未济》两卦结尾的书。
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楚简《周易》来看,至少在战国中期的时候,这部书的卦爻辞内容就已经完全定型了。
但是,遗憾的是,因为竹简残破大半的原因,我们并没有在楚简上发现“周易”的篇名。
周易是易经吗(周易是易经吗)
那么,《周易》这部书最开始的时候,究竟有没有名字?如果有,它究竟是不是叫做“周易”呢?
这其实是个很大的问题,只是我们大多数人习以为常,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当年的作者也像今天这般,写完一本书之后必然是有书名的——然而并没有。
大部分的篇名,都是后人根据古书开篇的前几个字命名的。比如战国楚简里《恒先》这一篇,它的篇名就是写在第三支竹简的背面上——这个名字也是后人根据开篇的头两个字“恒先”来起的,并不是作者自己起的名字。
也就是说,“周易”这个书名,是后来人根据这部书的内容起的名字。
那么,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这部书被人称为“周易”的呢?
不妨细细说来。
据《晋书》,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在战国的一座魏国墓葬中也发现了大批古书,其中"《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
汲郡发现的这批古书中,大部分都是有篇名的。
——只有七篇名字因为简书折坏难以辨认,其它的都有篇名。
这些篇名中,就有被后人称为《周易》的“易经”。
也就是说,“易经”这个名题,是战国时人对于《周易》的称呼——当然,加上一个“经”,只是表示当时人们已经把这部书当成了《诗经》和《尚书》这样的经典,把这个“经”字去掉,也就剩下了“易”字。
先秦时代,人们应该是把所有包含六十四卦的书都称为“易”。
比如在汲冢中与《易经》一道出土的,还有一部《易繇阴阳卦》。
这部《易繇阴阳卦》,与《周易》有着相同的六十四卦,但是却有着不一样的繇辞。有学者根据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归藏》推断,这部书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归藏》。
据《周礼》记载,古代有“三易”: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由此可见,古代的“易”,可以泛指所有包含六十四卦的书,后来被奉为“经”的《周易》,原本只是古代很多易书的一种。
在传世文献中,最早提到“周易”之名的是《左传》和《国语》。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部书,都是战国时代成书的——甚至还有学者认为,其中有不少内容被汉代的人添加修改过。
也就是说,大约在战国中期到汉代,人们又把“易经”称为“周易”。
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呢?
按照《左传》的意思,它是周朝的“周”。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左传》认为,周史掌握着周易的筮法,可见这种易发源于周,与周文王研易的传说有关,所以“周易”的“周”字应该就是指周朝——至于后来人们认为的“周普”、“周而复始”等含义,虽然也吻合《周易》一书的特征,但却不符汉代以前的人对于这部书的看法。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今天所说的《周易》这部书,在先秦时代应该只是泛称为“易”。
在“易”前面加称“周”,是因为当时可能已经有了周文王演易的传说。
在“易”后面加称“经”,是因为当时这部书已经被奉为经典。
但是不论称“周易”还是称“易经”,都是为了把这部书与其他的易书区分开来。
而我们已经说过,先秦时期存在着多种“易”。这些易书的共同特征,就是都有六十四卦。
所以,“易”这个名字的来源,应该与易卦密切相关。
本文为抱雪斋读易笔记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