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大雨瓢泼,文苑楼里却格外热闹。
湘声报社、文史博览杂志社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主任毛学军率部分委员来到一报一刊,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政协新闻宣传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专委会与媒体如何进一步开展合作、媒体如何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委员一行中有省政协常委、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发美,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谌泽林,省政协委员、一级演员邢险峰,省政协委员、学海文化传播集团董事长李瑞坤。
在湘声报新媒体工作室,湘声报社社长、总编辑李大源向委员们介绍,“湘声报微信公众号已拥有4万粉丝,一些热点文章的阅读数达10万+。”
“发展得非常不错嘛。”李发美风趣地说,“通过新媒体手段,政协委员都进来了,连委员的亲戚朋友也进来了,政协的影响力就扩大了!”
在湘声报采编中心,委员们浏览近期的报纸清样。
谌泽林、邢险峰委员和报社的女编辑。
“省政协专委会主动到一报一刊来对接宣传工作,这是开了先河,充分体现了文教卫体委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一报一刊的关心和支持。”省政协研究室副主任江涌介绍,现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已成趋势,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政协新闻报道的深度、力度、广度、厚度怎么体现,如何借助一报一刊来拉近委员与政协的距离、拉近委员与群众的距离,这是一报一刊需要思考的重点,也是报刊发展的落脚点。
三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
一报一刊负责人介绍情况
李大源(湘声报社社长、总编辑)
高度重视新媒体建设
今年我们紧紧围绕省政协中心工作,下大力气做好各级政协助力脱贫攻坚有关工作报道,开辟了“脱贫攻坚进行时·‘三个一’在行动”、“我的扶贫故事”等栏目,及时推出了一系列工作通讯、人物报道和评论文章。高度重视新媒体建设,积极推进湖南政协新闻网、湘声报微信公众号、湘声报官方微博等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努力推动报网融合发展。李微微主席大力推进政协云平台建设,既对报社新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报社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报社正在从新媒体运行的体制、机制和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加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杨天兵(文史博览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实现“两个转变”
近年来文史博览杂志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文史编辑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转变“就文史论文史,就文史编文史”观念,融入政协元素,凸显政协特色,同时作为湖南本土文史刊物,弘扬湖湘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与时俱进,运用新的传播载体,不断创新政协宣传方式,把政协的工作语言转变为社会公共语言,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发挥政协媒体“舆论引导、凝聚共识、推动工作的作用”。
支招
毛学军:用创客精神推进媒体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传统媒体没有转型发展就会面临生死考验。传统媒体实现新发展,首先要有创客精神,靠“点子”创业。融合发展绕不开、躲不过,要主动适应新的媒体生态。其次要有民生情怀和委员情结。关注民生是政协履职的重要方面,报刊要以民生为导向,始终以委员履职为宣传报道重点。第三要有市场手段。转型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通过新旧媒体融合来拓展传播渠道,通过各方合作实现共赢。
李发美:抓政协报道活鱼,把委员故事讲精彩
省政协一报一刊之所以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得益于有好的定位、好的队伍,得益于省政协领导和委员们的长期关心和支持。这样,政协一报一刊的发展就有了稳固的根基和持续的竞争力。
办好报刊,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础上,遵守宣传纪律、遵循新闻规律、凸显政协特色。政协媒体要与政协委员有天然的亲近感,与委员要没有距离感。政协委员履职不乏精彩的故事,要抓住政协新闻里的活鱼,把委员的故事讲精彩。要坚守舆论阵地。当前传播格局、传播生态变化很大,坚守阵地要适应新形势、拓展新空间,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渠道为先。
江涌:拼智慧拼点子促转型发展
政协报刊如何适应新形势取得新发展,委员们围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适应媒体格局和生态的新变化,一报一刊做了很大的努力。大家要用市场的手段来抓机遇、求发展,特别是要搞好新闻策划。要改变传统的报刊经营方式,以拼智慧拼点子,推进转型发展,赢得更大的市场。要沉下心办好一报一刊,不辜负省政协领导和委员们的关心支持。
邢险峰:政协报刊让很多人认识了委员的担当
作为一名艺术界的委员,我与一报一刊的记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感谢一报一刊,让很多人认识了政协委员这个角色,认识了我们委员的担当。没有一报一刊这个平台让我发声,我就只是一个演员。我秉持着委员的责任和担当,一直在呼吁湖湘文化和戏曲文化的传承。媒体传播的影响力超乎我的想象,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李瑞坤:提升媒体内容品质是关键
报刊的内容,就如同排版一样,需要艺术呈现。排版不要密密麻麻,那么,打开报纸、杂志或者网站、微信,也不要满满当当的文字。这里面讲究的就是形式感、艺术感。媒体上的内容不要多,而在于精。内容品质是衡量媒体的一大指标,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时代,提升媒体内容品质,是关键之处。
湘声报记者 黄旻、见习记者程琴怡 摄影:曹劲风、陈彬
关于我们
湘声报是湖南省政协机关报,创办于1987年。其前身湖南政协报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报名。
湘声报坚持“立足政协、面向社会”的办报宗旨,践行“民意反映、民生关怀、民主监督”,崇尚理性、思想性、建设性,与时俱进,稳健发展,已成长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报,在湖南政界、商界、学界等人群中具有广泛影响。更多新闻可浏览湘声报官网:湖南政协新闻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