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2〕14号),常熟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市场营销4个专业获批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统计学等9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校已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位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工、理、文、管理、教育、经济、艺术7个学科门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等12所二级学院,实现了所有招生门类、二级学院全覆盖。
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深入贯彻全国及江苏一流本科教育相关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一流本科建设,坚持“学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初步形成了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体现办学特色的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四新建设 优化应用型专业结构体系
学校坚持“办好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以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为牵引,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深化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教师教育八大专业集群建设。以一流本科专业为引领,专业认证为抓手,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培育特色,着力建设区域产业特色彰显的应用型专业结构体系。密切跟踪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定位,依据专业志愿率、转专业率、就业率、生师比等情况,实施专业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近年来,增设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停招部分就业不佳、内涵建设乏力的专业,并通过专业建设行动计划,打破传统实体学院及学科壁垒,不断加强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
现代产业学院为引领 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率先开展基于“行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面向产业的质量标准,健全合作共赢机制,提出并探索融合教学实习、企业导师来源、学生就业、教师企业研修、教师产学研合作功能的“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业界增效、校企衔接。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建设双主体、产出导向、产业学科特征的现代产业学院。获评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组织奖,连续3批立项数量位居全省首位。2020-2021年,获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2个、省级重点应急管理学院1个,获批数量位居全省首位。2022年,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5个,获批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专业认证为抓手,大力培育 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
学校全面开展工程、师范、商科专业认证工作,构建基于认证需求的“校-院-专业”三级质量保证体系。2013年,学校全面制定OBE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2014年,开展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内涵建设年”活动,全面助推OBE理念在课程教学中落实。2018年,对标工程、师范和商科三大认证标准,全面梳理全校通识及专业课程目标。2020年,制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和各专业实施细则,OBE理念逐步落实于教学改革“最后一公里”。至此,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4个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4个专业完成专家进校考察或自评报告通过,2个专业完成ACBSP商科国际认证评审,相关数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位居前列。作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高校,学校不断完善OBE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反馈与评价运行机制,凝聚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全员质量文化。
学校将继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要求,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一流本科专业“示范领跑”作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与发展,守正创新、奋发图强,开创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据悉,为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文件要求,教育部自2019年4月起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育部计划在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已开展完成3个批次的认定工作,公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761个、省级专业建设点15727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