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发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的《文史记忆》栏目稿件。
提质增效,是省政协葛慧君主席对新时代政协工作的总要求和主基调。在互联网时代,政协工作必须主动拥抱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独特优势,拓展工作领域,提升工作效能,扩大政协工作影响。
文史工作承担着存史、育人、咨政的重任,历来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点和优势。当下,我国已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融媒体传播已经成为最常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网络成为社会关系最主要的发生地、集聚地和扩散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工作对象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文史工作同样需要顺时应势,主动拥抱融媒体,依托现代网络拓展工作领域,让看似枯燥刻板的文史工作“活”起来、“站”起来、“动”起来。
基于这样的认识,去年以来,金华市政协对传统的线下平面式的文史工作进行了改革,尝试依托融媒体来拓展文史工作领域。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金华市政协文史委联手市社科联、市文物局、市志办、市婺文化研究会和金华日报社、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金华分社、金华广播电台“金华之声”、金华新闻客户端、无限金华客户端等,建立了工作机构,下发了“关于做好‘文史记忆’文史访谈与宣传推介工作的通知”,对依托融媒体开展文史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
二是文史工作上“端”。在浙江新闻客户端、金华新闻客户端、无限金华客户端、“金华之声”同时开设了“文史记忆”窗口,定期不定期地以叙事化、故事化的方式推送我市历史文化相关资料、访谈、故事和各种记忆。“窗口”由古城历史、名人足迹、古镇风情、乡村记忆、婺学婺风等板块构成,采用“主题化”“连续剧”式推送,先后开展了“金华古道”“金华祠堂”“老金华的记忆”“古婺寻踪”等主题宣传推介,每个主题持续一年以上。
三是线上线下联动。为了让上“端”的文史话题接地气、更经得起检验,金华市政协文史委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先后组织文史专家、媒体记者开展了“廊道上的文化记忆:佛堂之印象”“金华老火车站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古子城那些曾经的考寓”“古道探秘”等大型集中式调研访谈活动,既为文史上“端”提供了有力的源头支撑,又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大反响,扩大了文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四是注重成果转化。在网上推送一定时期后,将推送的文史资料进行整理固化,编辑出版了 6册《金华的老记忆》丛书和《金华古道》,正在编辑出版 100余万字的《金华祠堂》。
丰富多彩的《文史记忆》栏目内容。
一年多的文史工作主动触网上端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激活了文史,扩大了文史宣传教育面。有效利用了网络时空无疆界性、即时性、互动性、娱乐性的特点,使看似枯燥刻板的历史文化以鲜活清新有趣的形式走进广大网民,变“独乐乐”为“众乐乐”,培养了一大批“文史粉丝”。
二是盘活了资源,扩大了文史工作力量配置。文史工作上“端”调动了相关部门和网络媒体的积极性,实现了多赢,变少数人干文史为多数人关心、支持和参与文史工作,文史工作效应得到了几何式的放大。
三是营建了氛围,扩大了文史工作“朋友圈”。生动有趣的文史宣传,聚焦了眼球,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培养了一批“编外文史员”,不少人主动给我们提供线索、投送稿件,使文史工作的群众基础更扎实。
四是回应了中心,扩大了参政议政效果。在利用融媒体进行文史宣传的同时,金华市政协文史委坚持主动回应中心,围绕党委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发表“时评”文章的方式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先后发表了“古子城:那些不得不说的话”“五文共舞,把浙中生态廊道打造成文化廊道”“期待中的金华老火车站”等时评文章 40余篇,各大客户端推送后,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又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少意见建议被采纳。
影响力即战斗力,抓用户就是硬道理。下一步金华市政协文史委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拥抱融媒体,更高站位、更新理念、更活方式地用好融媒体,依托融媒体,建好“网上文史馆”,办好“网上文史期刊”,拉好“网上文史队伍”,织密文史工作“朋友圈”,开创新时代文史工作新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