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

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观星台位于登封城东南十二公里的告城镇周公庙内,距周公测景台二十米。

文史天地_天文史_文史天梯

观星台由台身与石圭、表槽组成。台身上小下大,形似覆斗。台面呈方形,用水磨砖砌造。台高9.46米,连台顶小屋通高12.62米。台下边宽16米多,上边约为下边之半。在台身北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出入口,筑有砖石踏道和梯栏,盘旋簇拥台体,使整个建筑布局显得庄严巍峨。台顶各边有明显收缩,并砌有矮墙(女儿墙),台顶两端小屋中间,由台底到台顶,有凹槽的“高表”。在凹槽正北是三十六块青石平铺的石圭(俗称量天尺)。石圭通长31.19米。观星台的建立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科学的巨大成就。 测影台在登封县城东南十五公里的告城镇北,建于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测影台又名“周公测景台”。台用青石制作,分台座和石柱两部分:台座上大下小,呈梯形锥体,四边稍有偏斜,各边宽窄不等。石柱为表,台座为圭。

建筑背景

观星台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距今己有7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世界上现存较早天文科学建筑物,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恢复农牧业生产,任用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和王恂等进行历法改革。首先,让郭守敬创制了新的天文仪器,然后又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在全国二十七个地方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经过几年的辛勤观测推算,终于在18年(公元1218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为36.2425日,合365天5时49分12秒,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阳历,格里高里历,一秒不差,但格里历是1528年由罗马教皇改革的历法,比《授时历》晚三百年。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期相比,《授时历》仅差26秒。

建筑用途

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是覆斗状,其作用是 “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观星台不仅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测影以来测影技术发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国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对于研究我国天文史和建筑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各种天文仪器:沈括浮漏,正方案,仰仪,景符,日晷,观星台现为对外开放的文物旅游景点。

建筑位置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台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县城东南15公里的告成镇北,东经113°08306±315,北纬34°24169±13。中国历代许多天文学家曾到这里进行过天文观测。《周礼·地官·司徒》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古“影字”,下同),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东汉郑玄在注释中引用郑众的话说:“土圭之长,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城地为然。”今观星台南20米处,尚保存有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由天文官南宫说刻立的纪念石表一座,表南面刻“周公测景台”五字。表高196.5厘米,约为唐小尺8尺,表下石座上面北沿6.6~37厘米,切近唐小尺1.5尺,故知此表在规制上与《周礼》所载土圭测景说相近。

建筑风格

现存观星台创建于元朝初年,距今约七百年。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观星台系砖石混合建筑结构,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两个部分组成,台体呈方形覆斗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台高9.46米,连台顶小室统高12.62米。顶边各长8米多,基边各长16米多,台四壁明显向中心内倾,其收分比例表现出中国早期建筑的特征。台顶小室是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修葺时所建。台下北壁设有对称的两个踏道口,人们可以由此登临台顶。在环形踏道及台顶边沿筑有1.05米高的阶栏与女儿墙,皆以砖砌壁,以石封顶。为了导泄台顶和踏道上的雨水,在踏道四隅各设水道一孔,水道出水口雕作石龙头状。台的北壁正中,有一个直通上下的凹槽,其东﹑西两壁有收分,南壁上下垂直,距石圭南端36厘米。

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所以又称“量天尺”。它的表面用36方青石板接连平铺而成,下部为砖砌基座。石圭长31.196米,宽0.53米,南端高0.56米,北端高0.62米。石圭居子午方向。圭面刻有双股水道。水道南端有注水池,呈方形﹔北端有泄水池,呈长条形,泄水池东﹑西两头凿有泄水孔。池﹑渠底面,南高北低,注水后可自灌全渠,不用时水可排出。泄水池下部,有受水石座一方,为东西向长方形,其上亦刻有水槽一周。

上一篇: 4000年中国天文史-azw3+epub+mobi+pdf+txt电子书下载
下一篇: 三峡涛声伴我歌──我与三峡工程和诗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