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绝地天通以前,人真的能上天?探寻天文历法的源头「观象授时」01

绝地天通以前,人真的能上天?探寻天文历法的源头「观象授时」01

绝地天通以前,人真的能上天?探寻天文历法的源头「观象授时」01干货长文预警!强烈建议看视频版哦!点这里→绝地天通以前,人真的能上天?探寻天文历法源头「观象授时」01系统梳理中华文化,给你真正文化自信#神话#传说上古时期

干货长文预警!强烈建议看视频版哦!

点这里→绝地天通以前,人真的能上天?探寻天文历法源头「观象授时」01

《文史天地》_中国天文史_文史天地官网

系统梳理中华文化,给你真正文化自信

#神话#传说上古时期,蚩尤率苗民犯上作乱,苗民滥用刑罚,残害百姓,民怨沸腾。上帝可怜老百姓,施加惩罚灭绝了苗民,然后命重、黎隔绝了天地,从此神人分居天地,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创世神话——绝地天通。《山海经》中记载的就更玄了,说上古时天地曾经相连,颛顼帝就让重举起了天,让黎按下了地,从此天地就隔绝了。

真有这么神奇吗?重和黎真有那么大本事?别说我们了,就连古人自己也很怀疑。楚昭王就问过大夫观射父:重黎“绝地天通”是什么意思?难道在天地交通未绝之前,人还可以上天吗?

中国天文史_文史天地官网_《文史天地》

观射父说,天地形成以后就不再变化,怎么可能曾连在一起呢?

照他的意思,绝地天通的天地不是真的天地,而是人和神的关系。更古更古以前,巫觋祝宗这些可以和上天沟通的神职都各司其职,民敬神,神佑民,因此天下太平。可到了少皞晚年,由于九黎捣乱,家家都是巫师神婆,搞得人神混淆,天地无别,所以天下大乱。

少皞死后,颛顼袭位,“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也就是请南正重、火正黎把天官和地官分开了,天官就管通天降神,地官就管土地民人,从此人神隔绝,天地恢复秩序,这才是所谓的绝地天通!

文史天地官网_中国天文史_《文史天地》

有了这段解释,后世的学者可有的好分析了,每每一讲到这故事,就要探究它的宗教背景和思想内涵,认为这是巫史集团对祭祀权力的垄断,是专制政治在宗教和精神领域的体现。

其实这么说也不是不对,但就像做阅读理解一样,很多时候人们总爱加上自己的想法,甚至连原作者也不知道答案。既然如此,我们就大胆再开辟一个新解法,刘宗迪老师的研究就给了我一条新思路。其实像这种创世神话,一般都会涉及宇宙秩序的建立,所以往往都有天文学背景。

文史天地官网_《文史天地》_中国天文史

天文在古代不只是科学,也是天道和神性的体现,很多知识就是被编入神话故事才得以流传,只是后世常常会忘了其天文的原意。

事实上,像司马迁、张衡就是把“绝地天通”放在天文学语境里理解的。《史记·历书》的开头更是用这个故事来叙述历法的渊源,认为重黎绝地天通是要重建历法。司马迁可是以严谨实录著称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写呢?

《文史天地》_中国天文史_文史天地官网

让我们回到故事本身去探一探。重黎绝地天通的背景,是因为少皞之衰、九黎乱德,而关于少皞的事迹,最著名的就是“以鸟纪官”了。

“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分是春分秋分,至是夏至冬至,启是立春立夏,闭是立秋立冬,这句是说,作为历正的凤鸟氏下面,还有四名鸟官分管这八个时节。因候鸟冬去春来,各有时节,所以少皞时期就是以候鸟标时令,这就叫物候历。

文史天地官网_《文史天地》_中国天文史

物候历关注风霜雨雪、草木枯荣、鸟兽迁徙,对上古先民来说,显然比遥远的天体更容易观察。比如季候风,不同季节的风向风力和湿度都会导致不同的气候现象,所以上古还有四风、八风乃至十二风之说,实际就是以风纪时的物候历。

能单纯通过观察积累出这种经验,我是真佩服,可问题是,不同地区的物候受气象水土影响太大了,这个地方的物候历到另一处就完全失灵了。也许在人文之初、国小民寡的时候还能用用,但后来诸侯兼并、疆域扩展,原始的物候历就必然与时令不合了。

《文史天地》_文史天地官网_中国天文史

回想故事背景,也许就是因为少皞晚年物候历失灵了,导致农事失序、谷物歉收、饥荒流行,从而社会混乱、政治动荡,所谓“九黎乱德,民神杂扰”是也。

这时候,一种普天之下都能通用的历法就是急需品了,而不受地点气候影响的天文历就成了人们的首选。于是,继位的颛顼帝便开始改历,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用天文历取代了物候历,历法摆脱了对地域的依赖,从此历法与物候相独立,天文与地理相独立,这就叫 “绝地天通”。

中国天文史_《文史天地》_文史天地官网

怎么样,从天文历法的角度来看也行得通吧!实际上,原始神话本身就已经透露出天文的信息了。

《山海经》里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日月山就是日月出入的山,《大荒东经》中记了七座日月所出之山,《大荒西经》中又记了七座日月所入之山,日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出入口?当然是因为时节的变化。这七对日月出入之山,显然就是古人用来观察太阳方位以确定时节的大地天文坐标系。

文史天地官网_中国天文史_《文史天地》

这可不是瞎猜测,距今4100年前的陶寺遗址就有个观象台,立了13根石柱共12条缝,日出的时候站在圆心观察,太阳从哪条缝里升起就代表到了哪个时节,跟《山海经》的七座日出之山同个道理。所以,这个神话故事本身就带有历法的元素,那用天文来解释绝地天通,就不是无中生有了。

话说回来,从物候历改为天文历,那南正重和火正黎又是怎么制定天文历的呢?

中国天文史_文史天地官网_《文史天地》

关于火正,学术界似乎没有太大异议,几乎都认为是观察大火星的官员。在【星空帝国】里我也讲到(文章在这→《探寻东方苍龙!仰望飞龙在天!七月流火啥意思「星空帝国系列」6》),大火星就是东方苍龙的心宿二,明亮似火,非常注目。

大约四千多年前,每年到了日夜等长,也就是春分那天天刚黑时,明亮的大火星就正好从东方升起,人们就知道这是春天到了,要开始干农活了。之后每天再去观察,就会发现大火星越来越高,两三个月后就出现在正南天空,这就是夏天了。再往后,大火星越来越低,等到日夜又等长的时候,大火星就落到地平线以下看不到了,这就说明秋天到了该收谷子了。就这样,人们依据大火星制定了火历,而观察大火星的官员就是火正黎。

中国天文史_《文史天地》_文史天地官网

那么,和“火正”并举的“南正”,又是干什么的呢?有人说是观察日影端正南方位的,或者再进一步观察正南的日影变化,就像观测圭表那样。还有的说,既然火正南正相对,那南正也应同火正一样是观察天体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南正观察的又是哪颗星呢?有刚好和大火星相对的星吗?诶,还真有!

中国天文史_《文史天地》_文史天地官网

你还记得【星空帝国】里提到的“参商不相见”吗?为了不让阏伯、实沈这俩兄弟打起来,高辛氏便把他们分隔两地,阏伯看大火星定季节,实沈看参宿定季节,参宿和心宿在天球上正好差了近180度,一个升起,另一个就落下,这样就永远见不着对方了。由此可见,能跟大火星相对的,很有可能就是参宿。

中国天文史_《文史天地》_文史天地官网

那为什么不叫“参正”而叫“南正”呢?《夏小正》载一月“初昏,参中。”这是说一月的初昏时分,参宿刚好在南中天。一年之计在于春,也许正是因为古人把参宿南中天作为一月即春天到来的标志,所以才取名为“南正”。

还有个更神奇的证据,你看“南”字的甲骨文,好多人认为这就是参宿和觜宿的图形。上面“火”一样的部分,就象征觜宿三星,下面两侧的竖线,就是参宿白虎的四条腿,中间的一横或两横,就是参宿中间的三星和下面的伐。这么看来,“南”这个字除了指方向,会不会本来还指参宿呢?

文史天地官网_中国天文史_《文史天地》

无论南正是观测参宿的,还是观测日影的,南正重和火正黎的出现,至少都说明了颛顼时代已经开始用天文历了。历法协调年月,为人类的时间观提供了基本尺度,而历法所需的方位,也为人类搭建了基本的空间构架。

时间和空间正是宇宙观世界观的基础,所以最初的历法制作,也正是为世界奠基的活动。正因如此,重黎绝地天通的业绩才被纳入创世神话,重和黎才会成为伟大的文化英雄,被中华民族世代传颂。

《文史天地》_中国天文史_文史天地官网

讲到这,算是给“观象授时篇”开了个头。那么下期,我们就沿着南正和火正的观象足迹,看看接下来古人是怎么一步步进化的吧。我是国风学子沐子欣,记得关注,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文史天地》_中国天文史_文史天地官网

温馨提示:本文为原创系列【中国天文史】之观象授时第1篇:绝地天通。本文视频版的解析更直观清晰哦!放在开头啦!

上一篇: 盘点容易考公的专业:这些专业可报考岗位多!
下一篇: 2023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揭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