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文史知识在中国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文史知识在中国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文史知识在中国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文史知识在中国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文史知识在中国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初中阶段地理科暂时不列入升学考试的范围学生对地理科的学习普遍不重视。

文史知识在中国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文史知识在中国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 , 初中阶段地理科暂时不列入升学考试的范围, 学生对地理科的学习普遍不重视。 为此,怎样提高课堂 50 分钟的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课内愉快地把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消化, 成为地理教学工作者首要的任务。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这里的好之、 乐之, 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 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 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以多种方法和手段, 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以趣激疑, 以趣引思, 那么学生学习会热情高涨, 积极主动, 乐此不疲。 在有张有弛、 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将不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理解知识, 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提出了几点看法。 中学语文教材中蕴涵有不少有关地理的知识, 我们现在暂时把它称之为语文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语文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 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独到的妙处。 例如初中语文《死海不死》 一课, 这篇科普说明文, 它不仅说明了“死海” 得名的原因,死海的形成, 死海的昨天和明天, 而且还讲了 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 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 攻到死海岸边, 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 奴隶们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 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狄杜勃然大怒, 再次下令把奴隶扔进海里, 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狄杜大惊失色, 以为奴隶受神灵保佑, 屡淹不死, 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 但当我们讲到世界地理的“西亚” 时, 学生还没有学到这篇课文, 我便用这个典故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至于死海为什么会叫死海, 它是如何形成的等方面的知识, 则暂时不说, 而是学生自己去阅读《死海不死》 的课文, 后来检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同学搞清楚了死海不死的迷, 当然, 两千多年前的罗马统帅狄杜将军那是无法明白俘虏淹不死的原因的, 而把它归咎为俘虏神灵保佑了。 这样把地理教学和语文教学穿插起来。 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 运用古代诗歌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歌, 语言凝练, 对仗工整, 韵律和谐朗朗上口, 易读易背, 其中有不少是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 它不仅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不少是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 它不仅是 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而且它们所反映出来的自然现象, 对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有辅助的用, 在课堂上若能根据教材内容, 恰当的选择一二首相关的典型作品穿插进去, 既娓娓动听, 又油然而生诗情画意, 使学生对相关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对学生获益非浅, 对教师则事半功倍。 例如北朝民歌《敕勒川》 对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的描述: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莽莽, 风吹草低现牛羊。 ” 诗歌的大意是:一马平川的敕勒草原, 坐落在阴山的脚下。 四垂的天象个蒙古包, 笼罩着坦荡的原野。 天是那么深邃蔚蓝, 地是那么广阔无边。 丰茂的牧草被风吹得一起一伏, 一群群 的牛羊现在眼前。 “诗歌中描绘了北方草原的优美风光, 牧草丰茂, 牛羊成群的景象, 俨然是一幅游牧民族的典型的风俗画, 而且生动准确地表达了 内蒙古高原的地形(平坦, 辽阔) , 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 植被(温带草原)和主要从事的职业(畜牧业) 等。 当然, 解放后, 党领导当地人民兴修和扩大水利工程, 使河套平原变成北国江南一事, 还可以和这首诗对照, 使学生更加热爱新中国。 热爱共产党。

上一篇: 中央文史研究馆田青: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名片和DNA,背后是浓厚的家国情怀
下一篇: 2020高考作文题答案揭晓!文史、社会、地理,孩子需要“全科”书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