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
湖州确实原本就占有至少一半的太湖。自吴兴郡设东迁县后,湖州的母体——吴兴郡就很明确一直有太湖的一半和现在吴江的一半。后来隋初东迁县废除,地界又还给了乌程县继承。
唐五代
到了唐五代时期,苏州成为钱镠和杨行密交战的前线,为了加强苏州的守备,吴越国国王钱镠将吴县的南部、嘉兴县的西北部(今盛泽)划出,新设吴江县。而此时的吴江县只有今苏州市吴江区的东北一半。横扇-平望-坛丘一线仍属于湖州。
两宋
后来公元978年吴越国纳土归宋。公元982年(太平兴国七年),为了纪念吴越国归顺大宋,乌程县东部又分设归安县。于是太湖的南部又属于湖州归安县管辖。不过同年湖州乌程县的东部(今吴江西部)划给了吴江县。湖州失去了原本的⅓的湖岸线。
大清
时间到了清初顺治朝,改明末的南直隶(原本为直隶)为江南省。其时江南省和浙江省在太湖的分界线在太湖里的洞庭山,据说是现在一条叫“郑泾港”的河。东山因为有太湖水利同知,已归苏州府吴江县太湖水利同知代管。那么这时候湖州其实仍然拥有近半的太湖水域。
清朝康熙年间,又分江南省为江苏布政使司和安徽布政使司。于是郑泾港变成了上百年江苏和浙江的界河。
太平天国后,江浙原本的地方机构遭到了破坏,原本的浙江水师营也不再设置在洞庭山。于是浙江省湖州府的北界退到了南太湖的厥山与三山之间(三山岛今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
民国
民国时期,兵匪作乱,湖州厥山岛彻底荒废,居民四散。两省分界线再一次南退,变成了大雷山-小雷山一线,湖州失去了太湖中所有的岛屿。
新时代
建国后,在一次又一次谈判中,“上面”强令江苏、浙江两方接受现在的太湖划分方案(即大雷山-小雷山一线以南主权归江苏,治权归浙江和稀泥条款)。很可笑的是,江苏方面居然也好意思不同意。最终变成了现在湖州完全不占有太湖这样的情况。
至于为什么苏州湖州两方文史系统都不约而同,闭口不提这些史料?
一方面,已有史料,苏州方面肯定不想宣扬。二方面,湖州既然已经全失太湖,就算去宣传也没有实际价值。于是双方各怀心思促成了对史料的无视。
(顺便提一句,“嵊泗换太湖”是伪历史记忆。浙江的嵊泗实际上是从上海市拿过来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