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黄河
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哺育着中华儿女。但同时,黄河在古代也带来了特别多的灾害,深深地影响了生活在黄河沿岸的居民,也改变着中国历史的走向。
历史上黄河由于长期的改道,因此只要遇到大的降水,就会出现决口与泛滥,下游平原的地理面貌和经济发展,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统计过,近2500年的历史中,黄河光决口与改道,就有近1500次之多,其中大的改道有6次。
历史上黄河的改道情况
每一次黄河决口,都加重了平原地貌的复杂化,排水不良,土壤盐碱化,并对下游的水系变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说,黄河改道会直接导致下游的湖泊被淤塞或者填平。总之,就是完全搞乱了平原地区原先的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严重恶劣的影响。
那么,黄河改道到底给下游的人民与生态带来了哪些灾害呢?
100多年前黄河曾流经江苏淮安入海(作者摄)
一、因黄河引起的洪涝灾害
历史上,黄河每次决口都会淹没大片土地,毁掉大量的农田与庄稼,很多人无家可归。汉武帝时,黄河在馆陶和东郡一带决口,洪水泛滥,西汉近16个郡成为重灾区,受灾面积达15万余顷,平地水深至3尺,这样的状况持续了近20年才得到治理。
黄河决堤
西汉末年王莽时,黄河决口,河南的济、汴之间,全遭破坏,平原地区长期洪水泛滥,遂使“水行地上,凑润上彻,民则病湿气”。河汴之间土地大片盐碱化,直到60年后王景治河,理顺了河道,排水条件改善后,才有可能逐渐脱碱,这对淮北平原的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到了北宋,黄河的水患进一步增多,比如说天禧三年(1019年),黄河在滑州城西北天台山旁水溢,接着又于城西南决口,洪水波及汴、濮、济、单等地,至徐州与清河合,相当于今豫东、鲁西南地区,受灾达32个州县,沿河的城市都受洪水的影响。
今天的古黄河遗存(作者摄)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以后,关于黄河的改道,北宋朝廷内长期有北流、东流之争,河流反复在河北平原上来回滚动达80年之久,生灵涂炭。
其中,熙宁十年(1077年),黄河在渔州曹村决口,分南、北经清河入海,“凡坏郡县五十五,官亭、民舍数万,田三万余顷”,洪水没入城内,全城被淹。到了北宋末年,黄河又一次从北部决口,导致今河北巨鹿县全部被淹,县城更是被埋葬在了黄河的泥沙之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方庞贝城。
今天的巨鹿县
二、土地盐碱化与沙化
黄河每次决口之后,都会将大量泥沙带出堤外,当水退去后,就出现了“水退沙留”的状况。这样就会导致土地出现大量的沙土,吸收土壤中的肥力与养分,尤其在排水不是特别顺畅的情况下,会造成土地的盐碱化,最终促使土地出现贫瘠的状况。
盐碱区
比如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河决口后,所经陈留、通许、尉氏、中牟、兰仪、考城、淮宁、西华、扶沟等十县,因“叠被黄水冲淹,地多沙丘”。此外,河流改道以后,枯河床和自然堤、人工堤上留下了许多沙质沉积物,在长期风力作用下,向东北、东、东南方向辐射,残留了许多沙滩地和槽形、碟形洼地,使平原地貌复杂化。
华北平原的河流中,影响沉积物最大的是黄河。黄河曾大小改道决口达1500多次,其中几次大改道,深刻地改变了华北平原的地理地貌。每次黄河大范围的改道,均在华北平原地区形成比较高的小山丘。
由于黄河改道次数太多,导致今天黄淮海一带的很多地区,就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古黄河河道,这里面最为著名的就是今天江苏徐州至淮安之间的废黄河,当地人也称为“黄河故道”。
今天淮安清江浦区一带的废黄河(作者摄)
在今天的黄河沿岸,还有大量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鲁西北、苏北、豫东等黄泛区,而黄河也促使这些区域成为地上悬河。加上这个地带地下水浅,矿化度高,黄泛区经常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致使这一带土地盐碱化,农业生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根据今天荷泽、济宁、德州、徐州、枣庄等5个地市的统计来看,1949年原有盐碱地500多万亩,1962年因灌溉管理不善,盐碱地发展为1000多万亩。不过,近几十年,随着国家的加速治理,这里盐碱地的规模开始有所好转。
今天的黄淮海平原
总结近2000多年黄河的变化来,每一次决溢或者改道,都会给黄淮海平原带来严重的灾害。黄淮海平原在宋代之前一直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之一,这种长期的灾害影响了宋代以后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从而影响我国整个历史的进程。
文史君说
黄河在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改道与变化,从最初在河北入海,到江苏入海,最后在今天的山东入海,频繁的变化,让生活在黄河周边的人们经常受到黄河决口之害。同时,黄河决口也会带来土地沙化、盐碱化、洪涝等次生灾害。今天我国各地经济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但黄淮海平原的环境还比较差,经济在全国还是比较落后的地区,还有一定数量的贫困县。这些都与历史上黄河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满志敏、张修贵等:《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2015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