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中国古代文学(即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发展的脉络是什么?理清线索即可

中国古代文学(即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发展的脉络是什么?理清线索即可

中国古代文学(即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发展的脉络是什么?理清线索即可中国文脉,一直是两大一小一下三滥。两大,是散文和韵文。一小,是骈文。下三滥是小说。散文和韵文基本上同时成型。四书五经当中,《尚书》就是散文集。《诗经》就是韵文集。

中国文脉,一直是两大一小一下三滥。两大,是散文和韵文。一小,是骈文。下三滥是小说

散文和韵文基本上同时成型。四书五经当中,《尚书》就是散文集。《诗经》就是韵文集。后代的短篇韵文都称为诗歌,也是因为诗经,最早称为“诗”,后世奉为经典,才加上经。诗经最广的流传版本,称为“毛诗”。

骈文的起源也记录在尚书当中,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种押韵的散文,也就是两者的结合。后来独自发展成为一种单独的艺术,这个之后再讲。

韵文的发展脉络我们大家比较熟悉。

从商周的杂言,四言诗,发展到战国的以离骚命名的骚体诗,汉到南北朝之间兴起的大小赋,乐府诗,古体诗,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是这么一个脉络。这个脉络就是韵文的脉络。上下一体,一代代发展过来的。

散文呢,教得比较少一点,但是一说,其实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的时候,诸子百家的言论,都是散文集,从这里开始,以散文论道,论政,以韵文抒发情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标准。文体通史,这是本清代的作品,可以建议入,上讲“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中国的韵文虽然变化繁复,但是古典散文到现在一直没有太大变化。中国的24史,一般被认为是史传散文,这也是为什么《史记》被称为“无韵之离骚”的原因,因为本来这就是两大文体的巅峰之作。现代中文学习,吸取了西方的分类法,把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这是西方的做法,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全部算做散文。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是一种散文,虽然现代把它当作是地理志,但是水经注的文辞,也是非常优美的。

散文的发展当中,经历了南北朝,开启了散文复杂化路线,也就是骈文。以散文的骨架,装上韵文的韵律要求,最终成为了一种玩弄文字的中长篇文体,幸好在唐代发起了古文运动,否则很有可能,现在我们使用的中文,会更繁琐冗长很多。

散文的发展过程当中,还出现了八股文这一个分支。八股文是一种被施加了规定的散文。

这是文脉。而小说,是另外一条线。明清小说不是凭空出现的。小说在中国的地位一直不高,直到近代。主要是因为不像散文和韵文一样有明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小说属于九流十家一直被排挤在中国主流文脉之外。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讲过《燕丹子》是中国第一部小说,这是先秦的事情。中国古代的小说,通常以“志”的方式出现,志就是记录的意思,但是,其实是自己创作的。这点上,知乎就有点上古遗风了。中国小说通常志人,或者志怪。比较有名的有搜神记,曹丕也写过《列异传》。

在唐代,基本上小说的形式已经稳定了,被称为唐传奇。元稹就写过崔莺莺传。

经历了宋元没什么发展之后,明清章回小说基本上成为了中国小说的事实标准,如果你比较崔莺莺传和西游记,最大的特点就是明清小说有章回,这乃至于影响到现代的网络文学,所以我一直说,现代的严肃小说,它的文脉并不是中国传统小说,而是从欧陆文学来的,反而民间的网文,才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真正继承者。

中国小说,一直被文人当作下三滥,排除在正统文脉之外。正如当代文学排除网络文学。而其兴起,是来自于戊戌变法。陶祐曾,作为当时狂热的小说推进者说过:“欲扩张政法,必先扩张小说;欲提倡教育,必先提倡小说;欲振兴实业,必先振兴小说;欲组织军事,必先组织小说;欲改良风俗,必先改良小说。”

事实也是如此,在整个民国的过程当中,小说和政论散文一起,提供了一个舆论阵地,这是诗歌之类达不到的,毕竟韵文远离普通人。

上一篇: 上海博物馆欢迎您
下一篇: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迎来22位新聘馆员,龚正市长颁发聘书(附名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