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传就是《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所谓“十翼”,相传是孔子作的。《象传》又分为《大象传》和《小象传》。其中《大象传》是解释卦辞的,《小象传》是解释每卦爻辞的。《大象传》和《小象传》原本是独立成篇,后来为了阅读方便,被散入到每卦每爻之下,才呈现今天我们看到的面貌。
今天我们专门说一下《大象传》。
学界一般认为,《大象传》产生的时代应在战国时期,与其他几种《易传》比起来,甚至还是比较早的,在思想上属于儒家的派别。如果我们对《大象传》细加玩味,就可以发现其内容与《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言论比较接近,清康熙时代表官方意志的《周易折中》,其凡例中有曰:“《易》辞有义例,据夫子《彖传》、《象传》求之,皆可推见。”仍把孔夫子视为《象传》的作者。我们在研读后发现,至少从《大象传》来说,它和孔子思想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周易折中》(易学典籍选刊)
《大象传》最有名的两句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二词,不仅经过近代先贤的提倡广为人知,还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还被认为最能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我们且按下此二句不表,先看一下《大象传》的整体情况。
《周易》共64卦,《大象传》则是64句,每句解释一卦。严格说来,《大象传》的每句又可分为前后两部分。以第3卦屯卦举例:“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卦的卦形是震下坎上,即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震为雷。坎为水,水气在空中相聚为云,所以说“云雷,屯”——《大象传》解释卦形,一般是自上而下说。这是象辞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往往以“君子以”开头,是说根据这一卦象,君子得到什么启示,应该怎么做。屯卦的卦义是事物始生之时,娇嫩脆弱,但生命力顽强。卦象暗示云雷交集,雨水下降,滋润大地,草木得以滋荣。另外从文字上说,“屯”和“春”的古字“萅”也有一些关系,暗指春季。受屯卦的启示,所以君子要“经纶”,即筹划布局,积极作为。
《大象传》每句的结构几乎都与屯卦的象辞类似,后半部分以“君子以”或“先王”、“大人”、“后”等开头。确切地说,64卦中,有53个卦都是以“君子以”开头。“先王”、“大人”、“后”的意思都是君主、国君,“君子”则是治人者,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包括准备进入统治阶级的人,即《论语》中那些学为仕、学干禄的人。从这一点上说,《大象传》和很多先秦典籍一样,是给上层人物看的。
我们再缩小讨论范围,看看这些“君子以”都说了什么。
梳理之后可知,这些“君子以”基本不外乎关于修身和为政两个方面。修身强调的是道德修养,捎带一些知识学习;为政讲的是为官之道,尤重仁德。个人道德和政尚仁德,是《大象传》对君子的谆谆告诫。
我们还发现,《大象传》竟出现14个“德”字,分布在14个卦。它们分别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上面14个带“德”字的《大象传》,只有豫卦是以“先王”开头,另外13个均以“君子”开头。我们先说豫卦:“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豫卦的含义是安豫快乐。从卦象上看,上为震为雷,下为坤为地,所以说“雷出地奋”。由雷声联系到钟鼓声、音乐声。《论语》里面说:“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声离不开钟鼓。古语又云:“安上便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也有教化和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的作用。先王有感于豫卦的卦义和卦象,所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论语译注》(简体字本)
另外均以“君子”开头的13卦,单称“德”者2次,“育德”、“德行”各2次,“厚德”、“文德”、“俭德”、“明德”、“修德”、“顺德”、“贤德”各1次。其中,12次出现的“德”均指道德或品德,为褒义,只有夬卦是例外:“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夬卦的卦象,上为兑为泽,下为乾为天,所以说“泽上于天”。泽居于高处,其中的水就有溢出而下流之象。君子有鉴于此,所以要把俸禄(通指财富、恩泽)施予下级和下民,并且不可以把这视作自己的恩惠,如果把此善举当作自己的恩德而居之不疑,那反而是犯忌的。
各出现2次的“育德”、“德行”,意思非常明白,“育德”是指培育道德,“德行”是指品德和行为。这里不再详细解释。
值得说的是小畜和大畜二卦。小畜的大象曰:“君子以懿文德。”大畜的大象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两处都是从“畜”的本义上来阐发。畜意为蓄积。小畜是小的蓄积,所以君子要让已经拥有的文德更加美善。文德是美好出众的品德。懿在这里是动词,使……更美。大畜是大的蓄积,所以君子要多了解前人的言行,借鉴其成败得失,涵养扩充自己的品德。
其次再简单说一下“俭德”、“明德”、“修德”、“顺德”、“贤德”。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这是说天地二气否隔,不能升降交换,所以君子应采取俭朴的道德躲避艰难,不可贪慕荣华和禄位。《论语》里面说:“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正可以参考。
“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晋卦上为离为日,下为坤为地,所以说“明出地上”。晋卦的本义就是升进,卦象是升在地上的日(太阳)。君子有鉴于此,应该当仁不让,把自己的明德充分展示。昭就是明,“昭明德”就是明明德。《大学》首章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四书章句集注》(中华国学文库)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蹇卦是艮下坎上,所以说“山上有水”。山重水复,山川险阻,象征困难在前。蹇,难也。所以君子要反省自身,检视和修正自己的品德。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升卦上为坤为地,下为巽为木,象征木从地下长出,逐渐上升而变得高大。君子受此启示,所以应顺从正确的道德而行事,积小善为大善,积小胜为大胜,逐渐成就自己的事业。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这里《大象传》纯是从渐卦的名义上阐发。渐是渐染、浸染、慢慢产生影响之义。要想使一地风俗改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要使贤德之人居此,周围的人逐渐受其熏染感化,最终达到“善俗”的效果。坤卦《文言传》针对初六爻“履霜,坚冰至”特别阐发了渐的深义,可以参看。
《大象传》出现的14个“德”字,我们已经解释了13个,还有坤卦的“厚德载物”没有讲。“厚德载物”四字的意思比较明白,无需多讲,要紧的是前面的“地势坤”应该怎么读,怎么理解。
从《大象传》的体例可以看出,它一般是先讲卦形,分析上下卦,其次讲出卦名,再说君子或先王等应当如何取鉴。那么,按理说乾坤二卦也不应例外,分别应该念作“天行,健”和“地势,坤”,中间应该停顿。“健”就是乾,本身仍是卦名,在马王堆帛书《周易》中“乾”都写作“键”,后来乾卦直接取“刚健”之义,反而掩盖了“健”本是卦名这一事实。八经卦中,除了乾坤二卦外,其他六卦《大象传》的象辞是这样开头:
水洊至,习坎。
明两作,离。
洊雷,震。
兼山,艮。
随风,巽。
丽泽,兑。
其中的洊、两、兼、随、丽,都是重叠和连续之义,指该卦的上卦和下卦均为某一物事。乾和坤乃纯乎至纯之卦,上下皆为乾或坤,故径以天或地称之。《系辞传》引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紧跟着又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乾为天为阳,阳者动,所以称“天行”;坤为地为阴,阴者静,所以称“地势”。看乾卦,是从天的运行来观察;看坤卦,则是从地的形势来观察。天的运行周而不殆,四时成岁,所以君子看到了自强不息;大地则沉静厚重且广袤无疆,承载万物,所以君子感悟到厚德载物。
讲到这里,我们就把《大象传》中14个带“德”字的卦都梳理了一遍,不仅简要分析了其含义,也简要探讨了它取象的缘故,即它为什么要这样讲。如果简单总结一下,可以说《大象传》特别重视君子的道德和品德,君子应该如何为人处世、砥砺品学、为官治民,不惜反复叮咛。
删述六经
其实不仅这14卦,在其他50卦中,即使没有“德”字,《大象传》给出的提醒或忠告也大都集中在这些方面,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上面七卦,分别提示君子应该善恶分明(大有)、不患寡而患不均(谦)、虚心学习(咸)、远离小人(遯)、戒慎恐惧(震)、严守本分(艮)、防患于未然(既济)。其中艮卦《大象传》的“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又出现于《论语·宪问》篇,记为曾子说的话,只少了一个“以”字,作“君子思不出其位”。
我们再看一下损、益二卦:
“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这里《大象传》纯是从卦义上阐发。损卦带给君子的启示,就是要惩戒自己的愤怒,克制自己的欲望(特指过分的、不合理的欲望)。能够制怒和节欲,便是得到了损卦的真谛。益卦带给君子的启示,就是见贤思齐,看见好的就学,有了过失就改,如此才能不断进步。《论语》里面说:“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颜子“不贰过”。
我们再看一下小过和大过二卦:
“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大象传》对于此二卦也是纯从卦义上阐发。儒家强调中庸,但如果必不得已做过了头,那么过了一点点就是小过,过得多了就是大过。如果是小过,那么君子宁可行为偏于更恭敬一些,对于丧礼偏于更哀伤一些,对于用度偏于更俭省一些。《论语》里面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正是谓此。如果是大过,一般是指君子特立独行,其价值选择和行为处事迥异于流俗,那么即使与众人都不同也不会恐惧,即使隐处山林也无有烦闷。“遯世无闷”,其实就是《论语》开篇讲的那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比较有意思的还有颐卦: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大象传》在这里纯是从卦形上阐发,因为颐卦初爻和上爻为阳爻,中间四爻为阴爻,把此卦横过来看,特别像口内的上下两排牙齿,所以颐卦就是指口,又因为口的主要功能是吃东西,所以又引申有养之意。所谓颐养天年、大快朵颐等成语,都是这么来的。口除了用来吃饭,还用来说话。所以《大象传》告诫君子要“慎言语,节饮食”。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良有以也。
除了颐卦讲到饮食外,还有需卦也讲到饮食: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需卦是乾下坎上,坎为水为云,所以说“云上于天”。云(水气)需要积聚到一定的程度才会降雨,所以说“需”,有等待之义。但是象辞后半部分说的“饮食宴乐”并不与“云上于天”的意思相连,而是借着“需”的卦名,意思转为指必需、刚需。人活着就需要吃饭,需要娱乐,所以才说“君子以饮食宴乐”。这一条象辞在后世很容易被庸俗化,或被人利用。冯梦龙的《古今谭概·迂腐部》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侍读林瑀,自谓洞于《周易》,尝以仁宗时合《易》之《需》:“《需》之《象》曰:‘君子以饮食宴乐。’须频宴游,务娱乐,始合卦体而天下治。”仁宗骇其说,斥之。
宋仁宗还算是明白人,没有掉到谄谀小人设的陷阱里。所以后世就有学者说,需卦的这一条象辞实在不高明,因为饮食娱乐是人的本能,还需要圣人教吗?所以需卦的这一条可以撤去不讲,主要看颐卦的象辞就可以了。
《古今谭概》(修订本)
通过上面这些解析,我们可以说《大象传》主要体现了儒家的人生观和政治观,其中有的象辞与《论语》的内容高度契合。下面我们还可以再举两个例子,分别是大壮卦和兑卦。大壮卦是: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大壮卦是乾下震上,下面为四阳爻,象征阳气刚健上行,已经超过了泰卦的下卦三阳爻,乾健而震动,故为大壮之时。《大象传》在这里却提出警告,称君子在得意之时不可放肆或懈怠,仍要遵守礼法,“非礼弗履”,即不合乎礼的事情不能做。这与《论语》里讲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相合。再看兑卦: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兑卦的上下皆为兑,兑为泽,故称“丽泽,兑”,丽者附丽也,讲的就是泽上有泽、二泽相连之象。它和后面的“朋友讲习”之间不能直接建立起联系。《大象传》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兑的意思是悦,喜悦之意。《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在一起讲习讨论,是很快乐的事,所以才说“君子以朋友讲习”,就和兑卦联系到了一起。
综上所述,《大象传》反映的是儒家的人生观和政治观,对君子的立身行事、修德为学、从政治民、人生目标等提出建议和忠告,也包括对君主的劝谏。《系辞传》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从《大象传》来说,它反映的主要是观象玩辞、体悟易理、涵养品格的部分,仿佛是孔子在借着《周易》给弟子们讲解如何成就君子人格,怎样“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大象传》的内容还告诉我们,从义理方面来阐释《周易》其实有着很早的传统,并不是如一般学者所认为的,《周易》学史的早期都被象数学派所笼罩,需要王弼出来扫象阐理,才有的义理一派。另外我们还可以说,孔子确实与《易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仅透过《大象传》能看出来,从《系辞传》、《彖传》等文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23年第8期)
发表评论